还记得那个画荷的王冕吗?

现在我们钻研篆刻,大部分情况之下,是指我们现在参与创作以及学习的文人篆刻。所以既要挖根究源的去秦汉印里找源头活水,又要把文人篆刻的起源好好理一理,大致需要理出来个头绪的人里面,除了米芾,赵孟頫,吾丘衍,文彭这些非常有名的篆刻或书法名人外,还有一个名人,值得一提,那就是:王冕

我们大部分人第一次知道这个人,是从小学课本里的《少年王冕》里的那个爱画荷的少年,勤奋,贫穷,至孝,借放牛闲暇都致力于学画,我们一定还记得那个在连环画上把书挂在牛角上的小孩,还记得名信片上那个专心致志的幼童。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浙江这个省份有多少文人、书家啊),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小时候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

其实,他并不是完全的自学,据说虽是牧牛出身,还在僧寺做工,做工其间,他就坐在佛膝上对着长明佛灯全心读心,当地的大儒韩性听说这件事之后,就亲自把王冕录为门内弟子,自此王冕“遂成通儒”。自觉学问不错的王冕,于是决定参加科考,但屡次应试都不得考中,于是他遂将自己的举业文章全部付之一炬。

后来,王冕的行事做派就跟平常人不一样,他经常戴着高帽子,身披绿蓑衣,足穿木制齿屐,手提木制剑,引吭高歌,来回往返街市之中,或者骑一头黄牛,手持《汉书》诵读,时人都以狂生视之,名声很大,当时的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作府吏,王冕的回答是:“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坚辞不受!

我们现在看到王冕的作品,多是他画的画,到现在为止,他画的梅花真迹,还有存世,他的篆刻可以从画幅里找出来,比如,下面这几方印章:

依次是“王冕私印”、“王元章”,“会晃佳山水”、“姬姓子孙”。这些印大都是仿照汉印铸凿方法刻成,下刀从从容容,文人风骨俱现,可见王冕刻工精细。

能有此种功力,又并非汉印一样在金属和玉石上制印,而是一种新的材料,这种材料叫花药石,据明初刘绩记载:“初无人以花药石刻印,自山农始也。”其实,这种石头又叫花乳石,就产自浙江萧山一带,而王冕恰也是浙江人,可见天地造化,上天安排要造就这样一个人,发现花乳石,并用于篆刻,把前代文人写稿,匠人奏刀的旧制完全改变,文人自家篆印,自家刻印,文人气息,尽入篆刻,始有我们今天说的文人篆刻

继米芾、赵孟頫、吾丘衍等的倡导,文人篆刻终于兴起,王冕是个关键的实践者,天生又让他发现花乳石这种材料,文人篆刻才终于自成风气。

我们顺着篆刻史去看,往往会把文彭当成文人篆刻的创始者,甚至把文彭与韩愈对于古文的“文起八代之衰”贡献相提并论。其实,这位把印刻到精致完美,融金石气与文人风骨于炉的王冕,在他死之后一百四十多年,文彭才出世。两人相较,王冕没有篆刻上的大名声,原因应当是他的家世名声,远不如文彭一样强大。

有一个王冕的小故事,值得一提,让我们看到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性情的人:话说,王冕家离一座神庙很近,他家里缺柴烧,就去把神庙里的神像砍了当柴烧。隔壁的邻居敬神,非常虔诚,每次王冕毁掉神像,他就马上找来木头修补,如此反复三四次之后,王冕一家人平安无事,补像邻居反而祸不单行。补像者于是召来巫人问:“王冕屡次毁神像,为何神不归罪于他,而我每次补神,为何神不保佑我?”巫人十分尴尬,无话可答,只能说:“你不设像,他怎么能够烧它?”从此神像再无人补,后来传为笑话。可见,王冕是真真的性情中人,并不信什么神鬼之事。

这样的性情中人,又不当官,不从政,全幅身心、全幅精力都投向诗文、绘画、篆刻一路,自然艺业猛进,篆刻水平当非常高明,因此才会刻出上面“方外司马”这样的印章。

明初刘绩的记录是:“山农用汉制刻图书,印甚古。汪古熊(这里有个字打不出来)巾笥所蓄颇夥,然文皆陋俗,见山农印始大叹服,且曰:‘天马一出,万马自喑,于是尽弃所有’”。足见王冕是真正的篆刻专门大家,读篆刻史,不能绕过这位声名不著的大神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