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逼出痰热的方子;三味药宽胸、养胃,快如刀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汉代医圣张仲景,是如何治疗痰热之邪的。
什么是痰热之邪?痰热之邪能引发什么病啊?
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理解起来不难。
现在,只需要你看我的文章,跟着我的思路,一点一点地捋顺,你很快就理解了。
首先,来看一个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性,年50岁,姓安。我们姑且叫她安女士吧。
这个人什么毛病呢?就是最近这40多天以来,总觉胃脘部位胀痛,胸骨后有灼热感,吞咽的时候不痛快,有哽咽感。另外,还有嗳气、恶心、反酸、时时欲呕、食欲差、大便干燥等现象。
这怎么回事呢?到医院看看吧。
结果,她很快被诊断为反流性食道炎。
安女士信赖中医,非要让中医来看。
刻诊,见患者舌红苔薄黄,脉象弦滑而略数。
医师寻思片刻,写了一张配伍。方见——
黄连5克,清半夏10克,全瓜蒌20克,厚朴花5克,制香附10克,砂仁壳5克,紫丹参10克,台乌药1克,大刀豆10克。
结果,药用1剂,胸骨后疼痛、不适感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加大药量,于是再用十多剂。最后,诸证息平。
这是怎么回事啊?来,听我给你讲讲。
你看这个人,舌红苔黄,这是不是说明有热啊?脉滑,是不是有痰啊?脉象滑数,说明她有痰热啊。也就是说,这个人有痰热之邪,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与此同时,你再看,他是不是有个肝胃不和的问题啊?这个是容易诊断的:脉象滑数的同时又偏弦,说明肝郁。嗳气、恶心、反酸、欲呕,食欲差,这是不是胃气不和?所以肝胃不和,这又是一个基本判断。
那好了,既然你有痰热瘀结体内,肝胃不和,胃气不降,痰热之邪随胃气以及浊物总往上反,横亘不下,那你有反流性食管炎是正常啊的。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要化痰热、调和肝脾之气。
你把这些都了解了,也就能看懂上面配伍的意义了。其中厚朴花、制香附、砂仁壳、台乌药、大刀豆,都是理气和胃的。丹参,是用来清热活血的。剩下的三味药是什么?是黄连、半夏、全瓜蒌。
好了,重点来了。你记住,黄连、半夏、瓜蒌,这是张仲景的名方啊,于《伤寒论》中记载的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长什么样啊?你记住,是黄连6克,半夏12克,瓜蒌实20克。既然有小陷胸汤,就有大陷胸汤。两者什么区别呢?我简单地告诉你,就是大陷胸汤所主的病症,比小陷胸汤来得严重、急切得多。
小陷胸汤什么功效啊?你记住,是清热涤痰、宽胸散结。其中,黄连清热燥湿,半夏化痰开郁,瓜蒌涤痰清热。它所主的,就是心下部位(即胃部的大体位置)胀闷,按之则痛,不按不痛,同时咳痰黄稠、心胸烦闷、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这个在胃炎、胸膜炎、气管炎、肺心病、食道炎等病症患者身上常见。
正因为它可以清热涤痰,所以医案中就用到了黄连、半夏、瓜蒌这三味药。因为医案中的安女士,也明显是痰热互结的状态啊。有是证,用是方。我管你有什么西医病名呢,既然有了痰热之证,咱们就去清这个痰热。
我写到这里,你应该明白这张医案背后的意义了。说白了,它就是张仲景经方的一次典型运用。我们可以想象,是仲景的经方,三味药快如刀,斩断了痰热这团乱麻。
我把这个写出来,什么目的?
第一,我想告诉你,什么是痰热。我再说一遍: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心胸烦热、咳痰黄稠、心下痞闷、按之则痛。这是标准的痰热结于心下的表现。急慢性胃炎、心绞痛、胸膜炎、肺心病、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常容易有这个状态。怎么办?遵仲景小陷胸汤之法加减,常常取效。
第二,我带你体会中医。中医的小配伍啊,尤其是经方配伍,那就是一件又一件的艺术品!它玲珑剔透,又含义隽永,你越学越有意思,越琢磨越入迷。(文君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