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多半是肠道菌群惹的祸,肠道菌群可影响孩子的性格
一个带孩子很有经验的老太太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孩子长到和桌子一样高的时候,麻烦就开始了。” 孩子长到和桌子一样高,大概就是两岁左右。孩子到两岁左右会有一个反抗期,对父母的一切要求都说“不”,经常任性、哭闹、难以调教。英语中有一个词来形容这个阶段,叫做“Terrible Twos”,可怕的两岁。
真的是孩子不听话,孩子失控了吗?新的证据表明,孩子的这种不守规矩的行为可能与肠道微生物有关。一起来看看肠道细菌在大脑发育中的作用以及童年早期糟糕的性格如何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父母经常面对“可怕的两岁”手足无措,多半往往变成“可怕的三岁和四岁”。在美国,利他林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处方药,目前该药的处方量逐年增加。
除了注意力和关注力,性格还包括内向和外向、自制力、适应性和情绪等特征。儿童早期的性格评定等级可以很好地预测儿童后期、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个性、行为以及精神疾病的风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微生物如何影响儿童的性格,当然这些也同样适用于成年人的行为。
发育中的大脑
孩子大脑的发育为未来所有的行为奠定了基础。在生命早期,据估计每秒钟有700-1000个新的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在这段时间的快速生长和增殖后,突触的数量又会通过突触修剪而减少。在突触修剪过程中,大脑内一种称为小胶质细胞的特异免疫细胞参与其中。这使得神经元之间的其它连接变得更强更高效。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参与的突触修剪对于出生后大脑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
孩子的生理条件与他或她所处的环境和经历的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哪些突触连接将被保留下来。一个持续被激活的突触会被加强,而没有接收任何信号输入的突触将被修剪掉。在这种“非用即失”的模式状态下,在这段关键的时期,大脑的可塑性变得越来越强大。
孩子的性格可归咎于肠道菌群紊乱吗?
肠道如何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和功能
如果我们没有肠道微生物,这个过程会如何发生呢?许多研究人员试图回答这个问题。通过使用无菌小鼠,研究人员发现与传统饲养的小鼠相比,无菌小鼠表现出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异常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
研究人员想知道微生物代谢产物是否参与其中。肠道细菌不断的发酵膳食纤维,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可通过结合到遍布全身的细胞上的游离脂肪酸受体上,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进而影响宿主的生理功能。顺着这条线,研究人员构建了FFAR2基因(这是一种游离脂肪酸受体)缺陷的小鼠,发现这些小鼠具有与无菌小鼠相似的小胶质细胞功能缺陷。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微生物代谢产物也对小胶质细胞的成熟和功能至关重要。
肠道菌群组成与儿童早期的性格相关
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为了确定人类肠道微生物是如何与儿童早期的行为相关的,他们对77名年龄在18-27个月的儿童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让孩子们的母亲通过标准化的问卷对孩子的性格进行了评级并收集孩子们的粪便样本进行肠道菌群的分析。
这一结果发表在2015年的《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杂志上,非常的有意思。对于男孩和女孩来说,外向性评分越高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高有关;对于男孩来说,社交能力评分越高也与微生物多样性高有关。外向性量表反应了情感反应方面的特质,表现为较高水平的积极情绪、与环境的接触和活动。之前有研究报道,儿童较高的外向性评分与较低的抑郁症状有关。
接下来,研究人员想看看哪些特定的细菌与儿童的“不良行为”有关。他们观察到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和疣微菌科(Ruminococcaceae)以及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和小类杆菌属(Dialister)的细菌的相对丰度与儿童的性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虽然目前还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因果关系,但研究人员假定了肠道微生物与HPA轴之间的联系。
HPA轴、肠漏和性格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是一个与性格相关的非常有趣的区域。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在生命早期暴露于轻度或中度应激会增强HPA轴的调节作用,提高终生应对应激的能力;相反,如果生命早期暴露于极端的或者长期的压力下则可能引起HPA轴的过度反应,使得其终生对应激易感。一些研究指出,HPA轴功能的改变与性格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饲养的小鼠相比,无菌小鼠表现出HPA轴的过度反应,重建肠道菌群后,这种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但是重建肠道菌群的这一过程必须发生在出生后非常早期的阶段。如果您一直关注本公众号,那么对肠漏一定不陌生。当肠漏时,肠道屏障被破坏,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从肠腔渗漏进入血液,比如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组分脂多糖,也被称为内毒素。已经证明,内毒素是HPA轴的一个强有力的刺激因子,可以造成HPA轴的长期激活。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清晰的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屏障破坏会导致HPA轴功能和行为异常。然而,这仅仅是肠道菌群与性格之间的许多潜在联系中的一个。
其它机制:神经递质和血脑屏障
除了调节成熟大脑的免疫系统,在整个一生中,肠道也要产生许多神经递质。我们人体内超过90%的5 -羟色胺和50%的多巴胺都是在肠道中产生的,肠道还能产生大约30种其它的神经递质。前额叶皮质是大脑内负责自我控制和执行功能的一个重要脑区,肠道微生物也已经被证明能够调节前额叶皮质中髓鞘的产生。神经元髓鞘是形成于神经元外部的脂肪鞘,起到保护和绝缘的作用,帮助神经元之间正确地进行信号传导。
抗生素提供了另一种方式来研究微生物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中的作用。抗生素处理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可以影响小鼠的认知功能和减少焦虑。从断奶开始就使用抗生素清除小鼠的肠道菌群,那么到成年后,色氨酸代谢途径会发生改变,大脑内催产素、加压素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会显著降低。
最后,肠道菌群对于维持血脑屏障的可选择通透性至关重要。就像在肠道中一样,血脑屏障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蛋白帮助维持着这一屏障的完整性,防止大分子进入脑脊液。研究表明,无菌小鼠的这些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的破坏很容易导致神经炎症和行为的改变。
健康的肠道,快乐的孩子
虽然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给孩子培养一个健康的肠道菌群不仅可以在短期内改善他们的行为,也可以减少日后换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益生菌或发酵食品
在一些研究中,益生菌被证实能够减少焦虑和抑郁样症状。一项大鼠研究甚至发现补充益生菌可以减少肠漏和缓解HPA轴对急性心理应激的反应。
益生元
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够分解益生元纤维,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许多微生物代谢物小到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影响脑内生化。比如,丁酸就对行为和情绪具有深远的影响。
去除小孩饮食中的炎性食物
修复肠道黏膜对减少肠道和全身性炎症至关重要,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大脑。
如无必要,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
大多数耳部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感染,不受抗生素治疗的影响。如果确实需要使用抗生素,使用后尽可能的尝试肠道菌群的恢复,减少抗生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