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不逾越规矩,不欺瞒因果,方是人生智慧

一、

规则存在的意义,并不是指导你应该去做什么,而是告诉你,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就好像法律的意义一样,它能约束一个人最根本的行径,让世间众生不去触碰某些底线。

而世间的规则分为明与暗两种:明者为法,暗者为道。

世间红尘万千众生,琐事纷纭,明法自然也有不能顾及之处,那么明法不顾及之处,就无法可循,可以肆意而妄为了吗?

当然不是,若是明法不能顾及者,自然有“道法”可遵,这一份“道法”,所依据的就是天地之间的因果。

人常说一句话叫“因果不虚”,也正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之中就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地之间有一张大网,网眼虽然稀疏,但是却从未有遗失。

在道家思想看来,道生成天地万物,又存在于万世之中,无影无形,但从未曾有过遗漏,就如同这天地之间的因果,在任何事情上都不会有遗失。

所以对于世俗常人来说,不仅要遵循明法,更要敬畏天道。

在守住自己的行为,不逾越底线规则的同时,更要守住自己的信念,使自身能够处于平和合理之中。

儒家说“慎独”的智慧,就是让一个人在心性最深处保持念头的修正,以塑造良好的结局。

所以修心不仅是为世人,而是保自己。

《围炉夜话》之中有一句话,叫:明犯国法,罪累岂能幸逃?白得人财,赔偿还要加倍。

意思是说:明明知道违法而是故意触犯国法,其罪行岂能侥幸的轻易逃脱?平白无故的取得别人的财物,恐怕到时还要加倍地偿还。

外在行为上的逾越规矩,会由法律来约束,如果私下触犯规则的时候,即便一时能瞒过他人,但迟早还是会被发现,并且最终受到惩罚。

而内在心念不能持守正道者,则是由因果来制裁,明知违法而故犯者,即便心存侥幸,一时之间瞒过他人眼光,但最终更为天理所不容。

所以生活中有一些人,当他的行为一旦逾越规则,享受了不属于自己的财物名利,或者拥有德行不足以匹配的名位之后,最终都要加倍偿还。

鲁国宰相公仪休非常喜欢吃鱼、赏鱼、食鱼、钓鱼、爱吃鱼,甚至因此成癖。

一日,一男子捕了一条黑色小鱼,身体黑如墨染,连鱼鳞都是黑色,几乎难以辨出,而且黑得透亮,仿佛一层黑纱罩住灯笼一样。

公仪休看了之后觉得十分有趣,这个人就当场表示,愿意将此鱼送给公仪休,公仪休慌忙拒绝,最后在无奈之下,赶紧让家人取来钱物,将这条鱼买了下来。

后来又有很多人来给公仪休送鱼,都被公仪休一一拒绝了。

他身边的人就很纳闷,忍不住地问道:“大人说喜欢鱼,做梦都为鱼担心,可为何别人送鱼,大人却一概不收呢?”

二、

公仪休这个时候就说:“就是因为喜欢鱼,所以才不能接受别人的馈赠,现在身居宰相之位,拿人家东西就要受人把柄,以后难免会因此触犯刑律,也难逃丢官之厄运,甚至还会有性命之忧。

我现在想吃鱼的时候有俸禄去买鱼,如果也因为这个事情而失去官职,那么以后连买鱼的俸禄都没有了,所以纵然爱鱼如命,也怕有人送鱼,我现在喜欢鱼就自己去买,也没有丢官的祸患,这样不是更好吗?”

如《菜根谭》中说: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着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

对于人生来说,不属于自己份内应得的福分以及无缘无故的收获,如果两者不是上天有意安排的钓饵,就是人们故意布下的陷阱,在这种时候没有远大的目标,很少有人能不落入这种圈套之中的。

能守规矩的人才能积累出福分,这个规矩并不仅仅是世俗的规矩,而是天地因果的道,守住这一份道的人,心有敬畏之心,知道不取不义之财,才能常保无患。

正所谓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也包含藏在暗处的因果之道。

君子不取不义之财,就是用这一份底线约束自身,不让自己触碰到法律以及道德的底线,这才是真正的保持清醒,头脑冷静。

若是一时之间被外在迷惑了本心,一失足便为千古恨,到那时再回头都已经不可能了。

所以真正的聪明,并不是能简单地为自己谋利益,而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守好底线,做到取义成仁。

如朱元璋曾对下属说道: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然永远不满,但是天天汲取可以用之不尽。

朱元璋所说的这一番话,就是守好自己本位之道的智慧。

守着人生的这口井,不逾越人生的规矩,不破坏自己应该遵循的道理,即便没有一时之间满足物欲的享受,但是能拥有人生源源不断的生活根本,这便是依道而行从而塑造人生福分的智慧。

不逾越规矩,不欺瞒因果,方是智慧。

(0)

相关推荐

  • 守规矩应做到到“四要”

    规矩,是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用来比喻标准和法度,规即圆规,矩即划直角或方形的三角尺.规矩,是做人的分寸感,是做人的底线,也是衡量一个人人品的重要标志.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人处处有规矩,事事须把握分 ...

  • 懂规矩,守规矩,才能守住人生

    来源:网络 <韩非子·解老>云:"万物莫不有规矩." 人生在世,与人交往,修身养性,处处都离不开规矩.懂得规矩,守住规矩,才能守住人生. 01.规矩,是一种分寸 中国有 ...

  • 一起看一篇论说

    试以"原则"和"原则上"为题,写一篇论说文.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原则的重要性 3.坚持原则.守住底线 4."原则"和"原 ...

  • 人生在世,务必要守住这两条规矩

    人生在世,务必要守住这两条规矩

  • 参悟人生:参透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

    时间不经意间 顺流而下,岁月的沧桑改写了童年的童话:童年的理想虽然已经实现了,但是当下的理想生活却是童年:这就是理想的痛和现实的苦,而且还是永远的不可求和求不得. 理想的生活 慢慢的逆流而上,岁月的创 ...

  • 《道德经》:三个字,说透人生智慧

    <道德经>有三个字,读懂就是大智慧.人一辈子最好的活法,也藏在这三个字里. 静 <道德经>有言:"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意思是,躁动可以战胜寒冷, ...

  • 《道德经》:“为而不持”,方为贤人

    一. <道德经>之中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大自然的法则就如同张弓射箭,高了压低它,低了抬高它,这样才能射中目标.有余 ...

  • 道德经妙解丨19 正确因果观

    19 正确因果观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 ...

  • 《道德经》:以无为之心面对世俗,方为人生至道

    一. 有心者有所累也,无心者才为大道,很多人总信任自己有心为之的道理,没有人会怀疑自己潜意识驱使的行为是错的,因为正是这些潜在的意识左右着自己这么多年以来的心念和行为,甚至已经形成习惯. 但是自身存在 ...

  • 学《道德经》:人唯孤独,方能出众

    庄子说:"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人生在世,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因为生而不同,所以难免会感到孤独. 于是我们看到狮子一般的强者都在独自行走,只有牛羊那样的 ...

  • 《道德经》:放下主观区别,方能摆脱世俗痛苦

    一.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总带着"区别心"去看待痛苦. <道德经>之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当美丽的概念在心中产生的时候,那么丑陋 ...

  • 白岩松乌镇演讲:道德经给我的人生智慧(完整视频+全文)

    与神对话读书会 4天前 (注:本视频长约1小时42分钟,建议在WiFi下观看) 视频大概内容整理如下 3月24日下午,白岩松作客"乌镇文化讲堂",入场券一票难求.乌镇刮起了强劲的& ...

  • 《道德经》人生智慧:兜里有钱,身上没病,心头无事

    人生一世,不足百年,到底怎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呢? 一千个人口中,也许有一千种不同的答案. 而经典告诉我们,最好的生活莫过于,兜里有钱.身上没病.心里无事. 兜里有钱,一辈子生活无忧: 身上没病,一 ...

  • 鬼谷子:能做大事的人,这三件事情要先后有序,方能人生大成

    人要小心一点,防着一点,不要让时间和小人偷了我们的梦,虽然梦是自己的,永远不会属于别人,可是因为外力而破碎是常有的的事,人生是很难预料的,需要好好守着这个自己看好的理想. 在这个处处充满了生命的世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