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毅给罗荣桓当副手,因前线战斗频繁,力不胜任,考虑再三留后方
新中国开国将领中,不是每一个都是战功赫赫的将领,一些将领职务不低,战绩却不高,像欧阳毅将军。
说起他,是一个学者型的将领,几乎没有独立指挥过部队作战,长期从事后方工作。
西路军失败后,他几经辗转靠乞讨、卖字为生,最终回到延安。
抗战爆发后,他被任命为抗大秘书长。这个职务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需要处理很多事情,也是最历练人的一个职务。
1939年,抗大要到前线办学,组建八路军第五纵队,他担任副参谋长。后来到蟠龙抗大6期开始招生,此时欧阳毅到身体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背负思想包袱造成的。
说到这,就要追溯到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朱老总从红一方面军调选一片高级干部到红四方面军交流,张宗逊、郭天民、陈伯钧、李聚奎、欧阳懿等等。
在红四方面军,他先后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秘书长、西路军总指挥部第五局局长。西路军惨败后,他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延安,被一些人说是小资产阶级出身,是“可耻的国涛路线者”。
这顶大帽子,让欧阳毅很憋屈。自己在红一方面军多年,在红四方面军工作不到一年,怎么被扣这么大帽子。为此,他逐条反驳。
无论怎么反驳,他在政治上被扣一顶帽子。在日后的工作中,也是放不开手去干的。
毛主席得知他的情况,专门找他谈话:你的问题应该搞清楚,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他指示陈云处理好这件事,最终撤销之前对他的错误决定。
卸下包袱后,思想上轻松很多,在干部休养所一段时间后,他被分配工作去山东115师担任政治部副主任,协助罗荣桓政委工作。
很多干部想到前线,可他考虑到自己身体太差,前线战斗频繁,来回转移作战,觉得自己力不胜任。经过几番思量后,他决定不去前线,留在后方工作。
或许他认为,自己到前线不仅不能更好完成工作,还会成为部队的拖油瓶,对自己不利,对革命事业也不利。
最终,他到总政锄奸部担任副部长,这份工作对于他来说应该是老本行。在红军时期,他就长期干保卫工作,轻车熟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抗战8年中一直在后方,贡献是有,战绩却不突出。
解放战争时期,他因病没有在部队工作,而是长期养病,个人履历上留下几年空白,对他来说,心痛不已。
直到解放后,他才复出工作,担任公安军、炮兵部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