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佩此物,死后竟可以不归冥府管辖,但还需遵守这样的规定......

龙虎山道教 今天

我们常说皈依三宝之后,名系三官大帝,属于天曹管辖,地府无权干涉。

《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云:“受道之日,关奏天曹地府、四司五帝、一切神仙,以为监证,对五帝而结券。若后违盟犯约,背道轻师,则勘契合券,以自证验。亦犹世之交易,各执券契,以为信也。亦曰升天券,得道之日,过天门地户,魔王主司,以相按验,乃至神仙洞府,诸天曹局,悉皆勘会,如世之公验也。”

刘迁都功箓验

每逢三元日,到了天官、地官、水官考校人们得失的时间,张修天师就要下山开坛授箓度人。唐代是对符箓授受非常重视的一个时代,各派符箓,由低及高,共有一百二十阶,其中以正一派的二十四箓为基础。由于龙虎山天师世家的巨大感召力和张修天师的高强道法,每年三元日,慕名前往龙虎山法坛的人络绎不绝。在这些授箓求度的人群中,有一位江西大富商名为刘迁。
这位江西大富商刘迁身上发生的一件事情,曾经轰动一时。江西大富商刘迁乃是当时商界响当当的人物,生意做得很大,富甲天下,名噪一时虽然是像刘迁这样的大富商,每天忙于商业的经营和人际的应酬,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在内心深处却十分空虚,因而慕道和向道的意愿十分坚决。他在得知龙虎山的张修天师道法高强之后,于三元日前往龙虎山求度。经过龙虎山严格的考查之后,刘迁获得了授箓的资格,跟同一批求道者一道皈依道门,在龙虎山被授予都功箓。刘迁虽然获授都功箓成为道门弟子,但每天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修道。就这样,一晃就过了很多年。
有一天,刘迁亲自去金陵处理一宗大的生意,刘迁到金陵后随即住店休息。第二天一早,仆人叫门,无人应门,打开门一看刘迁脉息全无,已经一命呜呼了。就在刘迁的家人悲痛欲绝,为他料理后事准备下葬之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刘迁的身体居然微微蠕动,慢慢活了过来。就在家人惊喜之际,刘迁向大家讲述了他死后发生的奇事。刘迁说,就在自己睡着之后,被两位冥官捉拿到了地狱。正在自己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之时,天空忽然出现耀眼的金光,一位身穿黄衣的仙官从天而降,拦住了两位冥官的去路,对他们说:“两位冥官,请索下留人。”
两位冥官回道:“请问仙官有何吩咐?”
黄衣仙官说:“你们难道没看见刘迁身佩正一箓吗?身佩正一箓之人,名在上天,不归你们冥府管辖。如果抓错了人,你们可是要担责任的啊!”
两位冥官听后,大吃一惊,答道:“多谢提醒我们险些出错。不过,根据我们冥府的记录,刘迁大限已到,我们不抓他的话,又如何处置呢?请明仙官示。”黄衣仙官说:“刘迁虽然大限已至,不过他身佩正一箓,可以延寿三十年。”两位冥官道:“这下妥了,我们可以放人了。刘迁就交给您了!”
说罢,刘迁眼前金光一闪,睁开眼睛已经回到了阳间。有了这次死而复活的不凡经历,刘迁深感龙虎山正一箓的神奇于是反思自己的人生,认识到无论是钱财、地位、名誉,还是妻妾儿女,这些东西在死亡的面前是多么脆弱啊!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刘迁幡然悔悟,决定放下自己的金钱、名位和家庭,脱去自己华美的绫罗绸缎的衣服,抛弃锦衣玉食的生活,毅然辞家,上龙虎山,追随张修天师修道去了。刘迁的事迹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很多人听闻了刘迁的故事之后,纷纷前往龙虎山,恳请张修天师授箓,成为张修天师的弟子。杜光庭《道教灵验记》元明善《龙虎山志》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对刘迁的事迹均有记载。

(唐)杜光庭《道教灵验记》卷十一《刘迁都功箓验》载:

刘迁者,江西大贾。诣十九世天师,传授都功法箓。明年卒于金陵,两夕而苏,云:“冥官所追,忽有金光自天而下,黄衣使者乘空而至,执素简读曰:刘迁身佩正一箓,名在上天,非地司所籍。大限既足,可延三十年。””由是披褐修道,入龙虎山师奉天师焉。

元明善《龙虎山志》53页:

修尝授法箓江西大贾刘迁。明年,迁来言,昨贾金陵得暴疾死,见黄衣人执素简,谓迁曰:汝佩正一法箓,非地司所摄。迁得复活,从师游。是为天师十九代。元至正十三年,赠冲玄翊化昭庆真君,子谌嗣。

法箓简介

法箓,是授予道士的法职,也是道士与真神沟通的凭信,拥有法箓道士就能够调遣官将吏兵等鬼神,拥有巨大的威力。道教认为神在本质上是道炁,通过受箓才能将箓上的官将吏兵纳入自己的身体之中,也才能够出官上章,这样道士才具备消灾、驱魔、捉鬼、治病的威力因此,道士与神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道士还未成仙之前,通过受箓就获得了调配官将吏兵的权利
都功箓,即学道之人,最初所受之箓。一般来说授箓基本程序为: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箓,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箓;授上清三洞五雷箓,升上清大洞经箓。
根据《天坛玉格》的规定,授箓有大体有5个等级:

初次授箓:授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简称“都功箓”,要求:通晓《早晚功课经》,诵读《老子道德经》、《度人经》,属六、七品职衔

第二次加箓: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简称“盟威箓”,要求:通晓正一诸经,属四、五品职衔

第三次加箓: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经箓》,简称“五雷箓”,要求:通晓《上清经》,属三品职衔

第四次加箓:加升《上清三洞经箓》,简称三洞五雷箓”,要求:通晓《三洞经》,属正二品职衔

第五次加箓:晋升《上清大洞经箓》,简称“上清箓”,要求:通览藏经,属正一品职衔,通常只授给天师真人,不授他人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讲到授箓的几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初真受法,必先受箓,许补从九品。其正九品,未受录人不许任之。

第二个原则:凡行斋醮,虽有他品,复而未受,都功箓无祭酒职者,誊诚不达。七品以上,不受盟威箓,不许任之。五品以上,不受洞渊箓,不许任之。四品以上,不受神霄箓,不许任之。三品以上,不受大洞箓,不许任之。

第三个原则:法与箓相需,不可相违。天心法,宜受都功箓。五雷法,宜受高上神霄箓。灵宝法,宜受紫虚阳光箓及灵宝中盟录。天蓬法,宜受北帝伏魔箓。天枢法,宜受上清回车毕道箓。赵侯南法,自有正振,宜受赵侯箓。

应遵守的规定

《正一法文太上外箓仪》称:“未受箓时,无所呼召,受箓之后,动静呼神。不行戒者,呼之不至,破戒之人,吏兵远身。”
还未受箓的时候,没有可以传呼和召唤的兵将,受箓之后,可以传神招将;但如果不依戒而行,则所传呼的神兵神将不会到来,对那些破戒的人,神将吏兵都会远离他们。一般来说,道士法箓还必须跟戒律相配合修行,法箓才会灵验,巨大法力才能发挥出来。
《洞玄灵宝课中法》称:“箓者,戒箓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入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
箓有用戒律来规范和引导性情、预防和制止不当、制约和断除恶根,并生发修道功业的效果。这段经文既讲到受箓与戒律的配合,也讲到受箓是道业开始的标志,从此以后一步一步向着登真成仙目标努力。
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曾在《道门十规》中说道:“凡行持之士,必有戒行为先,次以参究为务。”行持以戒行为先,也就是要求守戒律,修道德,为一切的基础。授箓,同时要授经戒。而且各阶箓所受不全同样,一般是箓的阶次越高,戒目越严
《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记载:
三归戒(此三戒者,初起心入道,受令归依三宝地)
五戒(此五戒者,令除五欲,修五德,持五戒,出五浊也。)
八戒(此八戒者,持人事以契神,上二戒箓生所受也。)
无上十戒(此十戒者,在俗男女所受,断十恶行十善也)
初真戒(此初真戒者,新出家所受,谓始脱俗服入道也)
七十二戒(此七十二戒者,正一弟子所受,即仙灵辈是也)
百八十戒重律(此男官女官正一道士所受,老君授干吉者也。)
天尊十戒十四持身品(此清信弟子久志局所受也。)
太清阴阳戒(此五千文箓弟子受。)
想尔ニ十七戒(此太上高玄法师所受。)
洞神三洞要言五戒十三戒七百二十戒门(此三皇弟子所受。)
百二十九戒(此升玄内教弟子所受。)
闭塞六情戒(此灵宝初盟所受,即破自然券也。)
智慧上品大戒(此灵宝中盟与入铁经同所受。)
三元百八十戒(此灵宝大盟所受。)
智慧观身三百大戒(此上清道土所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