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集』痤疮是什么?民间3个中药痤疮最佳治疗方法

生活中,人们常说的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其发病与雄性激素水平增高、雌雄激素比例失调、痤疮杆菌感染、毛囊口角化过度及局部皮脂溢出率增高等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由于肝气郁结、肝火易炽,肝火夹痰湿上蒸于头面,郁阻于毛窍,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小编寻访得到3个治疗痤疮的中药偏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枇杷清肺饮
【药物组成】枇杷叶桑白皮、法半夏陈皮猫爪草三棱莪术桃仁、金银花胆南星、山楂、昆布、野菊花各10克。加减:感染重者,加蒲公英15g;大便干结者,加大黄,积实各10g;皮肤油腻者,加神曲、麦芽、槟榔各10g;女性加香附、益母草、凌霄花各10g。【适用病症】痤疮。临床表现为皮损以胸、面、背部炎性结节、囊肿为主,或有脓疱,伴有凹凸不平疤痕或色素沉着,口干心烦,大便干结,舌红或暗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滑。【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10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按:中医学认为,痤疮主要由肺热和肠胃积热所致,多见于青年人阳盛之体,加之进食发物或精神紧张等,则易出现热邪袭于上部发为痤疮。在本病发生过程中,热毒贯穿始终,痰热瘀结而致囊肿、结节。治以化痰清热,活血化瘀。但热易清而痰难祛,且痰阻日久,加之过用苦寒更易伤及脾胃,胶着顽痰,故用药应重在化痰开瘀通络。枇杷清肺饮中以法半夏、陈皮、胆南星、昆布软坚化痰;三棱、莪术、桃仁、益母草通络逐瘀;黄芩、桑白皮、枇杷叶、金银花清泻肺胃之热。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切中病机,故疗效佳。 仙方活命饮加减方【药物组成】金银花、浙贝母、炙穿山甲(代)、天花粉各15g,当归尾、白芷、防风各12g,赤芍、乳香、没药、皂角刺各10g,陈皮、甘草各6g。加减:初起者,加生地黄、茵陈蒿各30g,蒲公英15g;有脓疮、黑头粉刺者,去陈皮、防风、当归尾,加藏红花1.5g,黄芩15g;结节、囊肿色暗红者,加桃仁、红花各10g【适用病症】痤疮。临床表现以面、胸、背部等处的痤疮、丘疹、脓疮等皮损为主要症状。【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服。另取少量热药液浸湿毛巾或纱布,先将面部用清水洗净后,热敷于脸上约20min,每天2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治疗期间少食刺激性食品,以清淡饮食为宜。按:痤疮是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与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及细菌感染等有关,严重时可引起疤痕及秃发。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脾胃蕴热,上熏颜面,血热郁滞,或饮食不节,或冲任不调,经血不畅,气血郁滞外发于肌肤而致。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软坚散结为主。仙方活命饮加减方中以金银花为主药,清热解毒,消散疮肿;辅以天花粉、浙贝母、甘草清热解毒,排脓散结;乳香、没药、当归尾、赤芍活血祛瘀,消肿止痛;防风、白芷畅行营卫,疏风消肿;炙穿山甲(代)、皂角刺解毒透络,散结软坚。本方适用于痤疮,尤其适用于久病不愈者。 清肝消痤饮【药物组成】龙胆草6g,车前子、泽泻、柴胡、浙贝母各10g,栀子、海藻各15g,甘草5g。【适用病症】痤疮,中医辨证属肝火痰湿证。临床表现在颜面、胸背等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有红色丘疹,可挤出白色脂栓,头面油亮,心烦性急,胁肋或少腹胀痛,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用蒸气熏面及其他面部化妆品。按:清肝消痤饮中的龙胆草、栀子清肝泻火、清热燥湿,为主药;车前子、泽泻利水渗湿,导热从小便而出,浙贝母、海藻化痰散结,共为辅药;生地黄滋阴凉血养肝之体,为佐药;柴胡疏肝解郁,引药达肝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肝利湿、化痰散结之功效,使肝热得清,痰湿得化,皮损自会消退,疗效甚佳。 关注秘方网,每天都会给大家带来新的中药治疗药方,愿大家百病消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