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竹书纪年》的可以停下了,是什么限制了你的想象

《竹书纪年》是一部西晋出土的战国竹书,它确实有不少迥异于《史记》的记载。近年来太多人喜欢玩“翻案”的把戏了,哗众取宠,标新立异,尤其是拿着此书做所谓的“证据”。但是,这书并不能说明什么。而且,这些话也并不是没人说过。

《韩非子·说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以尧舜故事为例,我们接触到的记载,最早也就到春秋末年而已。没有当时的文字能够佐证,甚至有人对尧舜禹是否存在,本身都是存在疑问的。我们从史料中只能判断战国人的观念中尧舜禹存在。那么对于存在感都很薄弱的人,还去讨论所作事情的真实性,谁敢说自己是正确答案?大家口中的尧舜禹,无非是遵从时人学说的尧舜禹。

《竹书纪年》作为法家渊源地三晋大地的史书,作者或许倾向于法家观念。但这仅仅是一种观念,不能说是还原了历史。比如说伊尹篡位被杀,而甲骨文中伊尹所受商王祭祀规格颇高,说明《竹书》可能存在错误。而如果舍弃尧舜的名字,从民族学的案例去看,酋长之间的权力交接,篡位或推选其实都存在,那么上古的某两位酋长,这两种情况又都可能的。阴谋论是刺激,但证明不了什么?

这只是尧舜故事的例子,如果说信史的春秋战国记载,其实《竹书》同样没颠覆什么,只不过提供某个版本的记载而已,正确的考证方式同样是结合其他记载以及逻辑推断。所以,有人拿着《竹书纪年》嚷嚷说颠覆了先秦史,或者拿着《山海经》说解密了上古史。这基本都是刷存在感的无脑民科,不能当回事。

其实就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还有人说“篡位”的记载更符合人性。而你所谓的“人性”,符合的是现在的人性。所谓的“符合”也是妄自揣测。流传千年的故事你不信,却对出土的只字片语深信不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不是也有被认为是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吗?

古人的贵族精神,我们实在难以企及,这里举几个例子吧:春秋时,宋国的华氏家族内乱,华豹张弓搭箭射向公子城,不中,华豹眼疾手快准备再次射击。公子城大喊:不更射为鄙(该轮到我射你了,否则你就是卑鄙)。华豹闻言放下弓箭,结果被公子城一箭射死。史书并未嘲笑华豹迂腐,反而赞扬他的维护武士的尊严。值得一说的是,华豹死后,他的车夫想追随华豹去死,公子城重其忠义,准备向宋君为他求情,无奈他一心求死,公子城于是才把他射死。晋楚大战,晋国败退,逃跑时士兵战车陷入泥水中出不来,追击的楚国士兵帮他们把车前的横木抽掉,把战车推出来。晋军还跟楚军开玩笑: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意思是还是你们逃跑有经验啊),类似的还有1914年的英德“圣诞停火”。当然,还有,《烛之武退秦师》,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智,以乱易整(胜之)不武,吾其还也。还有不肯半渡而击之的宋襄公……

古人高洁,我们难以企及,古人也阴损,我们为之不齿。但是我们要做的是择善而从不善而改,不要用我们狭隘的眼光妄自揣测历史的深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