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B站刷屏的演讲,到底代表了谁?

诸位青年,节日快乐!

早上一醒来,发现朋友圈被B站的“后浪”演讲视频刷屏了,倒也不奇怪,朋友圈越来越容易被刷屏,你都不需要去费心了解,想让你知道的你总会知道。

我是B站的老用户了,我不否认正能量和鸡汤存在的必要性,但客观来讲,这个所谓的演讲,本质就是一个精准描绘了用户画像并成功勾起情感认同的商业广告。

我赞同视频中所说的,我们是如此幸运,在这和平盛世,享受集结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但我们真的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吗?我们这“年轻”的身体,真的装下了更多元化的世界吗?

70年代开始,和计算机技术同步成长的千禧一代,见识过真正的互联网野蛮生长,网络上百花齐放,生机勃勃,那是发声的多元化。

80年代,大师级人物纷纷涌现,文化艺术达到巅峰,成为今人向往的灯塔时代,那是价值观的多元化。

今天,我们确实拥有更好的条件,于是我们走向了更远的远方,沉浸在美丽的新世界,被幸福,被赞扬。但如果仅仅是物质和消费形式的多元化,意义何在?

-

视频里的年青人闪闪发光,可在“多元化”光芒照不到的地方,也有上不了网,甚至手机都没有的人。

疫情期间学校停课,网上直播。很多农村的中学生要爬3个小时的山,到山顶找信号,看直播,而这还是有手机的家庭。

就算我们幸运地属于“光鲜亮丽”,这其中也仍然有太多人在沉默,被沉默。

翻一翻知乎热门话题的评论区,简直是大型审判现场。稍有不慎,就被贴上标签,你只能是白,要么就是黑。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肖战事件,也侧面反映了亚文化的生存挣扎。

更糟的是,全球范围内,权力和资本正在接管媒体,商人和政客把不想你看的,不想你听的声音全部踢出了。但是看不见的、听不见的就不重要了吗?

-

青年!

这个词多美好。自信,热血。但不该仅仅如此。

青年要自信,还要谦逊,尊重来自各个方向、不同的声音。

青年有热血,也有敬畏,独立思考,才能看清全貌。发出自己的声音,更要帮助无法发声的人发声。

今天很多人引用鲁迅的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之流的话。

这个时代,也许嘲讽和反对不是冷气,无脑地享受和赞扬才是。

青年与年纪无关,青年该是一群时刻保持热血,也保持清醒的人。

如果你也是这样,那么请尽情奔涌吧,朝向你要去的方向!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