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从胡希恕经方医学再出发(连载三)
建立经方医学 理论与修学体系 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接连载二)
第五, 密切结合临床实践总结经方证治思路与经验
指导临床实践,解决临床问题,既是胡希恕先生研究仲景之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是先生研究经典的两大根本方法之一。先生关于经方治验的讲述既有散见于对经典条文的讲解举例中(如《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和《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又有关于某些病症如感冒、痹证和冠心病等的专题讲解(可参考《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部分),更多的是存在于弟子们整理的先生临床治案中。冯世纶老师系统整理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一书,总结了先生辨治19类病症共计123则案例,每类病症下先列本类病症证治特点,常用方证与辨析要点,次举具体治案,并加按语说明论治思路。
需要说明的是,不论123则治案,还是言简意赅的专题讲授,作为具体经验总是有限的,但是从辨治思路而言,却是比较充分的示范了不拘病名、不拘病因,而是依据具体症候反应,严格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相应的生动鲜活的辨证过程。我们要学习和养成的正是这一严密规范而又灵活机动的辨证思维方法体系,而绝非去套方子、对症状,照搬照抄具体经验。如此,方可活学活用,以应无穷之变。
第六、坚持经方理论指导评注温病学说
一门学说,其开放与包容本身即是其自信与自主的最好注脚。
胡希恕先生以六经八纲学说对温病学派的代表著作《温病条辨》的主体部分“三焦病篇”进行了深入的逐条详解,并分篇做了小结。先生在肯定其价值,借鉴其有关方证应用如桑菊饮、桑杏汤等的同时,对其以时令、病因分篇立论,以及诸多不言具体症候而径言治法方药的做法颇多诟病。对篇中具体证治尤多辨正解析,如批判治风温用桂枝汤,对湿温初起表证明显用三仁汤注解指出,“此即湿遏热郁的风湿表证,正宜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取微汗为治。湿家有表侯,本不忌发汗,惟须兼逐湿,则汗不至多,湿得以行,而表亦自解。不然,则大汗出,湿反留,病必不治,且湿热之毒,因药所激,上冲头脑,则神昏、耳聋、目瞑、不语等变,亦所难免。然此非麻黄为药之过,乃不知麻黄配合为用之过,亦非湿温发汗之误,乃湿温发汗不合法之误。后世不按证候用药,只就时令寒热燥湿测度用药,乃有夏禁麻黄、冬戒石膏之谬说。三仁汤方不过燥湿利水之剂,用于水停心下,而为喘满咳逆等证,或当有效,然施于湿温表证,大是非法。三仁汤,杏仁、竹叶、半夏,降浊于上;薏苡仁、滑石、通草,利尿于下;白蔻仁、厚朴,消满于中。如是则三焦通畅,湿行热解,恶寒、身重通及满闷等症候不治均治矣。此亦和里解外之法,确是佳制。”
这种坚持经方理论绝对自主立场的战略定力与相对包容开放的开阔胸襟是特别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的!
第七、指明并示范了经方医学应用和研究方法体系
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取效者寡,乃甚于难得寸功。重视方法学的研究和应用可谓古今中外治学之通则。
“辨六经,析八纲,再辨方证,以至施行适方的治疗,此即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体系”,这是胡希恕先生就仲景书辨证施治方法体系的明确指示。我们此处所言方法体系,主要是基于先生学术成就和治学历程而总结的希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学路径。举其要者,有四:
其一,正本清源,须先明确经方医学渊源有自,有别于医经体系,否则陷于“以经释论”的泥潭而难以自拔;
其二,须明确经方医学是有完整理论体系的,不是分散无章法的狭隘经验,更不能局限在一方一药。要坚持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下关照和解决具体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否则极易迷失,莫之所如;
其三,须明确一门深入,长时熏习的必要性。专一持久用功,待打下根基后再旁参诸家,方能博综诸家之长,为己所用,否则,浅尝辄止,必将难识真趣,更势必纷然不知所从;
其四,须明确读经典、做临床、从明师、启悟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师与自学相结合。胡希恕先生反复强调始终理会读《伤寒论》以明于理,密切结合临床实践以达于行。否则,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怎能、又怎敢以治病救人之事业相托付呢?!
再次,规范与建立经方医学表达范式
胡希恕先生在注解《伤寒论》第97条时的第一句话是“这一段讲得好!”这个“好”字不光是阐述理论透彻,也是对明晰晓畅的阐述方式本身的赞叹。《伤寒杂病论》记述用语是当时的语体文,通篇是基于具体症候反应证治的忠实叙述,鲜有抽象说理,亦少有专门术语概念。先生在讲授和注解仲景书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与仲景之学表达的简约质朴风格一脉相承。这一表达范式最大限度还原、保留和维持了严格基于临床具体症候反应的经方证治的真实客观、明确具体和规范稳定,而非经主观思维二次加工后以特定名词、术语、概念包装后再次输出。在概念歧出,术语纷杂的今天,经方医学这一特殊表达方式是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认真研究的。
牛顿曾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不也正应在前辈卓绝努力的基础上乘勇奋进吗?!胡希恕先生毕生坚持立足仲景书,系统深入地发掘整理经方医学理论体系。即便在'租赁沿街门板屋'的艰苦生活中,依然'夜深灯下苦心读',坚持教书育人,培育经方后学人才;即便所持学说为同仁不解,乃至谤议,依然坚持己见,一门深入,研学不辍;即便文章因'未做统计学处理'而被拒,也不附议俗流,屈从窠臼俗套,依然淡然处之,惟学是从;即便权威所议,若与学理有悖、与实践相违,也坚辞不受,决绝以争……先生之学,振聋发聩,多发前人所未发;先生之德,撼人心魄,永立经方之道心。认识真理不易,坚持真理更难,先生真的做到了。先生传承和发展经方学术的这份学术自觉和历史担当,是值得我们永远记念,并当砥砺日新,发扬光大的。
(全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