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上帝是否死去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

作者:201703  李珏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本巨著,不仅仅指它的篇幅,还赞美了它的思想内涵

阅读它,就像是站在俄罗斯的荒原上,仰视着巨大又巍峨的古旧城堡,推开那扇长满青苔的门,阳光落在阴暗里,似乎又融为了一体。你推门进去,看到的是风云激变下的俄罗斯,俄罗斯的命运和俄罗斯的人民的疑惑就这样投射到了一个家庭中。

请原谅我的缺少逻辑的胡言乱语,但是为如此伟大的一本书写些什么,对我来说确实是困难的,要评价这本书怎么样,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上帝和原罪的问题都回答,是没有答案的,我能做的仅仅是描述,将这本书引发的风暴捕捉下来固定在纸上,哪怕只能抓住一点,对我而言已经足够了。

首先是关于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个好作者,但不是一个符合传统道德观的人。毫无疑问,你无法把一个沉迷赌博,多情放荡,脾气暴躁,自负多疑又毫无责任感的混蛋视为一个好人。他身上有着对于欲望的毫无克制与对于激情的放纵,尽管他也会感到道德的煎熬与后悔,但是他从未做过改变。但与此同时,他富有同情心,有爱人之心并且从心底尊重他的最后一任妻子,这种性格和书里的主人公之一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一模一样,善与恶在一个人的身上完美地融合,显示出了强大的人性的张力。

陀思妥耶夫斯基年轻时追随过俄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曾狂热地接受了他的全部学说”,即无神论和革命民主主义。他的信仰的转变发生在五十年代。那时他因参加革命组织的活动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十年与世隔绝的苦役和兵营生活把他逐渐改变成一个教徒。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上,又有当代的两种思想的矛盾与碰撞,这又似乎与伊凡和阿廖沙两个小说人物相照应。

我是毛姆的“小说是作者的自传”的拥护者,所以在此介绍陀思妥耶夫斯基,不过是想用他的形象,完善书中人物的形象。和作者同样重要的,还有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俄国社会正经历着激烈的动荡:农奴制废除了,资本主义开始急遽发展,“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都刚刚安排”。俄国向何处去?各个阶层都在进行探索。地主资产阶级自由派鼓吹改革和君主立宪,革命民主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沙皇专制,民意党人则把希望主要寄托在个人恐怖上。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将未来寄托在宗教和良知上,并创造了佐西马长老这样一个充满了神性的角色。但更神奇的是,他似乎又对此产生了无法克制的反驳的欲望,在《赞成与反对》这一章里,陀氏自己又进行了有力的反驳,这种反对上帝存在的声音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他甚至无法在之后将它驳倒。

有关背景我想我已经强调得够多了,现在让我们回到《卡拉马佐夫兄弟》。尽管我无非评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杂人品,却无法不折服于他在写作方面的才华。尽管略微冗长,但《卡拉马佐夫兄弟》实在引人入胜。它将目光投向了历史转折关头的俄罗斯,并聚焦在一个古怪的家庭:父亲卡拉马佐夫和他的儿子:德米特里、伊凡、阿辽沙及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老卡拉马佐夫和德米特里同时爱上了一个女人格鲁申卡,而财产感情上的纠纷激化了家庭的矛盾,终于有一天,老卡拉马佐夫被人杀死,而证据都指向德米特里,就在德米特里被定罪时,才发现事实的真相并非如此,杀死老卡拉马佐夫的是斯麦尔佳科夫。他是在伊凡“既然没有上帝,则什么都可以做”的“理论”鼓动下,为发泄自己在长期卑屈处境下郁积起来的怨毒情绪,而杀死了老卡拉马佐夫。在概括剧情都时候,我实际上也有所犹豫,因为从情节来看,显然后半部分才是故事的主要发展,前半部分作者不过是用大段大段的对话与描述,一点一点将这个破碎家庭的矛盾一点点地揭露出来。但是从思想而言,毫无疑问位于前半部分的赞成与反对才是高潮。但在这里我们还是回归我一开始的“描述我所看见的”原则,暂且先将重点放在情节上来。

本书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山文学作品,如果不对人物加以分析,就如同红酒未醒就匆匆吞下。上面我曾试图把每个角色同作者的一个切面联系起来,这是我一贯的做法。但这次,由于某些角色的行为只是为了激化矛盾,我也只选取最重要的角色来谈。首先是老卡拉马佐夫,一个绝对的小丑。不同于莎士比亚里往往疯言疯语点名真相的大智若愚,卡拉马佐夫是真的愚蠢又荒唐。他好色贪财,举止下作,滑稽愚蠢。可以说他是这个家庭紊乱的根本原因,他凭借一时的冲动与欲望做事,在他人的厌烦与鄙视的目光中找到自己的存在。主要的女性角色格鲁申卡和卡嘉,虽然一个是行事泼辣的女子,一个是高贵富有的小姐,但是显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女性的认识过于脸谱化,两者都呈现出一种善妒与狠毒,在折磨与被折磨中感到快慰的奇诡形象。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是有一个自卑到自负的人,他像老鼠一样畏畏缩缩关注着所有人,但却又不满与自己与其他几个哥哥遭受的不同待遇,敏感地认为大家都瞧不起自己,最终杀死了父亲也杀死了自己。对于不相信永存的人来说,自杀是因为遭受了某种欺负,而采取自由剥夺生命的方式来证明“别人征服不了他”,是集合了所以恶的魔鬼存在。这便是主要的配角了,主要起到的也是一个推动的矛盾作业,《卡拉马佐夫兄弟》最精彩的,还是在他三个主要人物的刻画上。

有一种说法,认为卡拉马佐夫三兄弟分别代表了本我自我与超我,但鉴于我对于弗洛伊德的那一套并不熟悉,我们还是用大白话来描述一下这几个人。大哥德米特里,军官出生很能打,惹是生非就是他。挪用资金三千元,殴打父亲要钱花。编不下去了,总而言之,德米特里认为父亲非法占据母亲留给他的财产而想要回来,在中途拿了未婚妻的钱花天酒地,但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想还钱给未婚妻带女人走。德米特里身上有完全无非控制的欲望,不同于两个弟弟对于各种哲学问题都思考,德米特里全凭本能行事,但是又保留着最基本的道德。这在最后阶段表现得最为突出,他把从未婚妻手里挪用的3000元分为两部分,花天酒地了一半后却留下一半,他认为“一但能把这1500还回去,就可以承认他虽是一个卑鄙的人,但不是贼”。德米特里从始至终都充满了这种毫无理论体系的基础的道德观,尽管一次次克制不住自己,但确实在可怖的恶中有着崇高的善。

二弟伊凡,一个从西方留学回来的绅士,毫不掩饰他的无神论与科学至上主义,他具有蛊惑力与说服力的观点一度让我怀疑他才是幕后的凶手。但是事实上哪怕再否认上帝,他也不曾否认道德,这引发的“既然没有上帝那么一切都可以”的观点让他犹豫又煎熬,最终在良知的煎熬下患上脑炎,病重濒危。伊凡代表的,是年轻时候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那个时代的俄国年轻人。科学和民主的风暴摧毁了古老的教堂,不免带来了信仰的迷失与群众的迷茫。有没有上帝呢?最后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没有给我答案,他的理智让他用伊凡的口,在三周内完成了对封建神学的最有力的抨击,而他的心,却在阿辽沙一边。

所以就不得不提到阿辽沙,虽然是本书的真正主角,却只是在剧情里时隐时现,拥有最纯洁的心与高尚的情感。他得到所有人的信任,几乎每个人都向他倾诉,等待他的宽恕。但是就我而言,这种善的代表,太过于温和,是一种消极的旁观。似乎现代小说里的正派不再是英雄式的拯救世界,而是无辜者。卡拉马佐夫里的阿辽沙就是无辜者,如果说这本书里的每个人都有罪,那么只有阿辽沙的手上是干净的。圣经中说没有罪的人可以扔出第一个石子。而阿辽沙是纯洁的,却从未扔出石子,他宽恕了所有人。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可能是陀氏心中的真正的宗教的含义,而非是宗教大法官里的野心家。据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本打算在后面的章节里让阿辽沙经历波折,犯下罪行再得到救赎,最后因为过世而未能完成。这的确是一种遗憾,阿辽沙这个人物本可以更加立体化,毕竟在这本书中,阿辽沙主要就是和一群与剧情没什么关系的孩子混在一起,性格中也只表现了善这一定,远没有他的两个哥哥的形象那样生动立体。

是的,不可否认这本书有它不完善的地方,他的部分角色平面化,叙事太过冗长还有内容上对于作者本人的放荡行为的寻找借口。但我一定要宣称,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首先,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有着高超技巧的小说家,他甚至拥有一些剧作家的能力。大段大段的对话,甚至癫狂的内心独白,冲突,矛盾,挣扎都充满了具有戏剧色彩的场景。没有聚光灯,他就用语言给你构筑一个舞台,让你关注到他要表达的重点。在看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有冲动将它改编成音乐剧的小片段,但是最终因为自己的能力没能实现,还是很遗憾的事。

其二是这本书的主题,大部分人认为它在讨论是否存在上帝,因为正如作者自己所言,这是“纠缠他很久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作者用伊凡释放了自己,释放那个基督教义下压制的怀疑,这种怀疑是那样有力,以至于没有人能够回答伊凡的控诉。究竟让无辜者蒙受有罪者带来的原罪是否是公平的呢?小说家没有回答的义务,但陀氏自己仿佛也没有答案。他试图把苦难和邪恶都当做善与美,以符合苦难由上帝制造的原罪说。而且在最后的章节里,作者隐晦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在苦难里死去的魂灵将会在美与善的天堂里复活,快乐地诉说一切。

其实阅读这本书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无神论者有些难度,我常常难以理解他们对于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的重视,一如以前看宗教哲学的迷茫。哪怕现在看完了这本书,必须承认我对于宗教的理解依旧是浅薄的,所以也就不班门弄斧地评价作者的观点,但是如果上帝代表着道德的监督者的话,那也许就像伏尔泰所说的那样吧“上帝不存在,但我们必须造一个出来。”正如书中作者借米卡之口对阿辽沙所说的,“假如没有上帝,那可怎么办?要是没有上帝,人就成了地上的主宰,宇宙的主宰。妙极了!但是如果没有上帝,他还能有善吗?问题就在这里!我一直想着这个。因为那时候叫他——人——去爱谁呢?”看吧,连德米特里都在思考的问题,究竟是多么迫切的需要一个答案。

无论上帝存不存在,善与美与道德是必须存在的。就像是我最喜欢的结尾里说的那样,“这是古代留下的老习惯,这里面也有使人感到美好的东西。我们去吧,现在我们手拉着手一起前去。”有人说这个结局是一个悲惨的结局,大哥被发配到西伯利亚,二哥即将死去,三弟决定远行,私生子自杀。但是我觉得其实不一定。大哥的逃跑计划已经安排,二哥的病也许能够好转,阿辽沙带着笑说往前去,魔鬼已经结束了姓名。我相信那里会有一个新的未来,而孩子们,被阿辽沙教导的新一代,已经有了对世间的爱与宽恕,善与道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