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死亡之谜:斧声烛影故事是真的吗?其中蹊跷甚多
01
引言
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可以算是风光无限,可就是这样,自己平定天下的愿望还没有完成就莫名去世了,斧声烛影成为历史研究中的一大悬案。
有人感叹要是宋太祖没有这么早死亡的话,石敬瑭献出的燕云十六州可能早就收回来了。
02
斧声烛影故事的可靠性
最早出现斧声烛影这一说法的是在《续湘山野录》,这本书是一个宋神宗时期的和尚尚文莹所写,这本书里就最早提到了斧声烛影的故事。
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件奇事,宋太祖兄弟两人曾认识一个道士,三人还经常在一起喝点小酒,和两人喝酒的这个道士就预言到太祖会兵变。在976年的时候,这个道士说,要是在10月20日这天要是天气好,赵匡胤可能就再能活20年,下大雪的话就命不久矣。
到了这天,天上下起了大雪,赵匡胤将弟弟召回宫中,两人支开身边的奴婢,喝了点小酒,众人就看到不远的烛影中两人避让的情形。到了三更时,太祖用斧子戳雪,还喊了两声“好做”,就在当晚死亡。
这个但是此书的出现已经距离事情发生100多年,其史料的可靠性就极大减少。而且凶器斧头也并不是伤人利器,这种斧子是一种文房用具,这种玉斧头是很难将人杀害的。就算是将其杀害,外伤也非常明显,很难自圆其说。
在太祖死后,尸体还有被洗浴过的痕迹,也没有非常明显的外伤,看起来温莹如出汤沐。
而后,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里认为尚文莹的记载太过玄乎,但是为了考证事实,还是将其记在书中。还根据其他史料记载推断出,在事件发生当晚,赵匡胤的确不在宫里边的。
在24史中的《宋史》中也仅仅记载皇帝在万岁殿驾崩,时年50岁,寥寥几笔带过,让人摸不着头脑。《辽史》中记载也是短短几句。
《太祖实录》中关于赵匡胤死亡原因,竟然没有任何记载。
关于宋太祖的死亡真相,大家普遍认为最可信的就是司马光的《涑水记闻》,在这则史料的记载中,宋太宗并不是真凶。
赵光义是在哥哥死亡之后才被太监王继恩传唤到宫中的,在这则史料中,和赵光义一同进宫的还有位擅长医术的程德玄。所以也有人推测三人之间是有预谋的。
03
饮酒过度死亡?
还有说法是宋太祖是得来脑溢血,病发身亡的。其证据是赵匡胤长期嗜酒如命,在史书中就有太祖多次置办酒席,就是在死亡最后时光,赵匡胤仍然还在喝酒。
光是喝酒这条就说服力比较弱,宋太祖得体型非常胖,胖也就算了,还不爱运动。就在宋太祖死亡当晚,正好在下雪,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初春时节容易诱发脑溢血,而种种条件足以诱发疾病。
但这种观点也仅仅是合理的猜测,并没有十分的说服力。
因为在赵匡胤死亡的那年,3月份还在洛阳旅游,在开宝九年10月初六,也就是在死前的14天前还校场阅兵。可以发现,太祖这段时间的身体状况是非常好,突然死亡也是不太合理。
而且太祖虽然爱喝酒,但是喝酒还是有所克制的,太祖在建隆二年就曾对身边的人劝说道:沉迷于喝酒,这还怎么做人?
将这还解释为家族遗传病是比较牵强的,文中列举了宋太祖后代很多是非自然死亡的,但是后代的皇帝中风死亡的也就是神宗和真宗两位。
04
金匮之盟
但是在赵匡胤驾崩后,种种迹象都比较让人怀疑,宋太祖时有自己的儿子的,怎么皇位又传到自己弟弟手里了呢?
在《宋史.后妃传》中给出了解释,在公元961年,杜太后病危,两人侍奉塌前,太后以其得位不正,让宋太祖将皇位传给其弟弟,为了怕赵匡胤反悔,还让赵匡胤在母亲塌前写下誓书,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
但是许多学者都怀疑,甚至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杜太后草诏的理由站不住脚,因为当时太祖长子德昭已经十岁,到宋太祖死时已经21岁了,杜太后不可能预料到太祖短寿。
就算有有遗诏,赵匡胤临终前应该命人打开金匮,即使突然死亡,其皇后也应该知道此事,掌管金匮的宫人也应该知道此事,为什么要等到太祖死后六年由赵普揭出呢?
而且事先有遗诏,太宗应该公布全文,因为这是他继位的合法的有力证据,而留下来的只是大概意思,而且内容还很不一致。到了最后,宋太宗也并未遵守遗诏办事,传位给他的弟弟及太祖之子,而是传位于他自已的儿子。
就在继位之后,太祖的儿子也离奇死亡了。
所以,是赵光义杀掉自己的亲哥登上皇位,这种说法是说不通的,但是种种迹象又表明,这事与他是脱不掉关系的,赵光义在其中肯定是有所准备的。
参考文献
《续湘山野录》
《涑水记闻》
《宋史》
《辽史》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