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取样与检测-1】探索和规范苜蓿草取样的背景
2019年2月“二次压缩苜蓿草捆的取样与检测方法”首次在中国奶牛杂志发表,作为参考性方案对苜蓿草质量争议的解决指出了一条路线。但相关的论证工作并未停止,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好牛服务团队多次承接国内外客商委托的抽检服务,这包括美国、西班牙、保加利亚出口商及国产苜蓿草种植商、进口商的委托等。
好牛服务团队没有放过任何一次抽检的机会,在港口、在牧场通过大量的抽检作业,做样品收集和数据分析工作。自2016年投入这项工作至今已收集各等级苜蓿草样品和检测报告近2800份,积累了较为珍贵的数据基础。统计以高于70%的纠偏率,让我们坚信“随机多点定量取样方法”的思路是正确的,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具备推广和普及使用的价值。
通过大量的实地考证和数据对比,我们揭开了很多被长期困扰的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只取一个样品不具有代表性?造成RFV偏差较大的原因是什么?所谓知名实验室的检测就靠谱吗?苜蓿草检测最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在哪里?为什么要设定合理检测误差值范围等等。
对于这些疑问,我们将几年来取得的一些工作成果对“苜蓿草的取样与检测方法”重新进行了梳理和修正,并增加部分新的内容和案例供同业参考,更新后的内容将在好牛微信公众号以连载方式推出,敬请关注!
苜蓿草捆的取样方法与检测(操作手册)
前言
2008年中国正式开放美国苜蓿草进口,随着中国奶业的快速发展,苜蓿草年进口量屡创新高。来自海关统计,2016年全年苜蓿草进口总量达到了146万吨,其中美国苜蓿草进口128.8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88%,美国为中国苜蓿草产品进口第一大国。
随着苜蓿草进口量、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质量纠纷不断发生,行业亟需根据苜蓿二次压缩草捆的产品特点制定出行业公认的取样标准。2016年,由苜蓿草贸易企业、奶牛集团和检测机构相关的专家、企业代表联合发起组成了研讨组,共同探索、研究制定该取样和检测的科学方法。天津好牛团队受研讨组委托开展了实地取样和送检工作,并委托多家第三方实验室开展检测和数据的收集工作。
团队历时一年时间完成实地取样和送检样本近500份,样品覆盖了华北、华东和东北等地区的多家牧场,为该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通过对检测数据的科学分析和认真讨论,首次提出了“二次压缩苜蓿草捆随机多点定量取样方法”的操作规范,并对如何配合实验室检测工作条件提出了指导意见。
一、探索和规范苜蓿草取样的背景
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1.行业内没有统一的、可参照的取样规范和检测标准
自2008年中国开放美国苜蓿草进口, 随着进口量和使用量的不断增加,与品质相关的矛盾一直成为买卖双方即头疼又无法合理解决的焦点问题!这源于苜蓿草的产品特性,源于进口二次加压苜蓿草捆没有实际可行的取样参照标准。
直到今天,苜蓿草交易“货卖一张皮”还是中小牧场判断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准,不同牧业企业都是按照各自的理解和认识去设定不同的取样规则和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行业内的交易混乱和困扰。
2.苜蓿草质量指标认定问题是矛盾和纠纷发生最为突出的问题
涉及苜蓿草质量纠纷,我们归纳总结主要有两类,一类为“软伤”,一类为“硬伤”,我们把不可避免但可以协商解决的质量问题称为“软伤”,比如色泽、杂草、石子、碎草等常见的质量问题。
“硬伤”定义为不可商议,不可避免扣款和退货的质量问题,比如霉变现象这种直观可见不能使用的质量问题。另一种情况就是质量指标的认定问题,既CP和RFV的指标检测,质量指标经一方检测认定为不达标或不合格的产品,将不可避免的产生扣款甚至退货的争议。在实际交易中,苜蓿草质量指标认定问题是发生纠纷最多的一类“硬伤”,往往产生争议时就会涉及取样方式、取样设备、送样标准和委托实验室等诸多问题。
3.国外相关企业或协会不接受目的港的抽样和检测
长期交易矛盾的发生也引起了国内外相关企业和协会的关注,2020年8月7日,美国饲料出口协会(USFEC)就以官方名义发布了一则声明,原文如下:
“美国饲料出口委员会成员投票决定,不接受由目的地测试(基于海外抽样和检测)确定价格的合同。美国饲料出口委员会的成立是为了确保国际饲料贸易以科学为基础,公平透明。从现场到客户的供应链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科学证明的抽样和测试程序是作为产品定价的基础。价格和质量问题是会员和客户之间的商业考虑,然而,USFEC肯定了科学驱动方法的重要性,采样和测试必须以科学、公平和透明的方式进行,并由买卖双方共同商定。许多形式的目的地测试不符合这些标准,顾客随意抽取的小样本不足以确定产品质量,会员无义务接受后续结果。”
原文翻译:
毫无疑问这则声明的发布是有针对性的,那么制定一套科学可行、具有实操性的苜蓿草取样作业方案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