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丧父,被儿嫌弃,80岁仍住蜗居…还记得这位国民奶奶吗?
◤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不过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么么哒~
在这个网红都想当明星,明星都去当网红的时代,“演员”这个称谓突然显得无足轻重了,台词可以不用念,“123456”的带过,后期配配音就好了,长得不好可以整,大不了就是一张僵硬的整容脸出镜。
想想那些老艺术家们,他们演了一辈子的戏,每一次都是那么的投入,可是也许他们的名字却很少被记得,也不会有人送他们花、忙着接机,应援送名包,也不会为他们命名小行星。
张少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这位名字很普通的老太太,出演了78部电视剧,18部电影,被大家成为“天下第一妈”。
她是《我的丑娘》里的草根妈妈,因为长得丑,自己的儿子都不想认她。这部剧集让人看一遍哭一遍:
她既是《铁梨花》中那个威严大气的官家老太太,气场由心而发:
也是《背着奶奶进城》中来自农村的老太太,一贫如洗:
各种热播剧种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无论是古装偶像剧《还珠格格》:
还是磅礴大气的家族剧《大宅门》:
亦或是穿插历史的古玩剧《五月槐花香》:
如今,只要在荧幕上看到张少华的面庞,我想很多人会和婶儿一样倍感熟悉和亲切。而这位演了这么多人的“妈妈”的张少华,褪去戏服后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我是回归朴实生活的分割线====
张少华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南城大杂院里长大的她,喜欢卤煮、豆汁、驴打滚。
都说南城的长大的人要比东西城的更热心,更贫,这话用在张少华身上也没错,连她自己都说自己的嘴太敞,嘴上没把门。
虽然是个幽默的老太太,但实际上,张少华的成长并非充满了欢乐,反而有些穷苦。
张少华总共有9个兄弟姐妹,生父在她3岁的时候就病逝了,妈妈后来改嫁了,嫁给一个工人。张少华则是在奶奶家长大的。
回忆起童年生活,张少华曾说一年到头都是吃着咸菜窝窝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
13岁的她为了能帮家里分担家用,为了16块钱的生活费开始演戏:
虽然生活贫苦,但在张少华心中,母亲这个角色依旧是伟大的:“我小时候印象里,母亲几乎没怎么睡过觉,晚上一针一针地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补衣服纳鞋底,吃饭的时候也是我们先吃,她最后吃点我们剩的,要是我们没剩下什么,她就不吃了,说自己不饿。”
耳濡目染的总会不经意间流露,也许,正是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下,张少华如今才能把“母亲”这个角色演绎得那么入木三分吧。
可是当张少华在生活中正式成为一个妈妈后,她却说自己是“不合格”的。
张少华和同样都是评剧演员的老公结婚,生了一个儿子,现在儿子清华大学毕业,在建筑出版社当编辑。
但是在儿子的童年时光中,张少华几乎是缺席的。因为常年拍戏,夫妻两人都无法陪在孩子身边,儿子是跟着外婆长大的,直到14岁的时候,才接回到父母身边。曾经有人笑言,张少华这不是给自己生儿子,而是给自己的妈妈生了一个儿子。
如今再谈起这段往事,张少华心中依旧是对儿子满心愧疚,也正是因为这样,如今80岁的她依然蜗居在天桥街那个40多平的旧房子里,那个1982年单位分的房子里,而她赚来的钱呢,都拿去帮儿子贷款买房了。
从张少华在家中的照片可以看出她生活的简朴。
脚上穿的棉鞋是在早市旁边买的,15块钱穿一冬天。
她的干儿子杨志刚在2011年受访时曾说,最大的愿望就是挣钱给干妈换个房子。不过,张少华说自己有窝窝头吃就挺知足,自己的蜗居很好很温馨。
生活中的张少华平易近人,邻居和商贩都对这位老人赞不绝口,连小区的环卫工人都说张少华和他们平时十分客气,打成一片。
和她合作过的演员们,谈起张少华,也是出奇一致的竖起大拇指。
史可在采访中曾说平时叫张少华“美少女”,夸赞其表演:“行云流水、情真意切”:
黄圣依在《我在路上最爱你》表示和张老师一起演戏特别有亲切感:
她长得并不美,也不是什么不老女神,就是一个淳朴的邻家老太太。但她的乐观、敬业、善良、真诚堪为年轻演员的榜样。
2005年张少华获得上海电影节最佳女主角,但其实当时她连提名都没有,许多外国评委看到了她的作品被她的演技征服,最终确定张少华为最佳女主角。不认识张少华,却把大奖给了她,这想必是对她演技的最大肯定了。
不过,命运却和张少华开了个玩笑,在被通知得奖前五分钟,她的母亲牵着她的手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因为母亲离世,这个奖对于张少华而言,便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我母亲去世了,88岁,她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我感谢她!”
德艺双馨,朴实无华,这八个大字用来形容张少华再合适不过了,演了大半辈子戏,感动过无数观众,虽然住着小房子,但是她活得自在,毕竟人越简单,活着越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