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论修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修养好自身的道德,管束好自己的家庭,从而治理好国家大事,使天下太平安定。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下》恒言:经常这样说。本:根本。国家是天下的根本,家庭是国家的根本,而个人又是家庭的根本,所以个人自身的修养是基础。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尽心下》守:奉行,遵守。修其身:培养自己的品行。平:太平。君子所奉行的原则,是修养自身而使天下太平。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唐·武则天《内训·修身》不修养自身则道德不能确立,道德不确立而能够化育治好家庭的事很少有,更不必说治理好国家大事了。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礼记·大学》 欲:想。齐:整治。修:锻炼,修养。要整治好家庭,先要修养好自己。  

●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  《管子·权修》本:根本,关键所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治理好家庭以至整个国家的关键所在。  

●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修身:锻炼品德修养。令名:美好的名声。恶:丑。责:索求。妍:美。只有修身立德,才能获得声誉。  

●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  《魏子》 江河的源泉洁净水流就清澈,树木的根牢固枝叶就繁盛;人自身修养好外部关系就融洽,形体端正则影子不会歪斜。  

●立身者,立天下之大本也。  宋·王艮《答问补遗》修养自身的道德,这是处世的根本。  

●臣闻《大学》之道,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而家之所以齐,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莫不由是出焉。  宋·朱熹《癸未垂拱奏札》大学:书名。天子:旧时称国君。庶人:旧时称百姓。壹是:都是。齐:管理好。治:治理好。平:太平。莫不:无一不是。自身的道德修养是管家、理国、使天下太平的根本。说明个人品质修养的重要。  

●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  清·李毓秀《弟子规》品行高尚的人,他的名声自然高;有才能的人,他的威望就自然大。  

●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力轻重人。  清·宋纁《古今药言·憬然录》轻重人:衡量人。君子从道德衡量人,小人则从权势衡量人。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  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树根稳固,花果必然茂盛;源流深远,波澜才会壮观。比喻道德、学问的功夫深厚,才能有所作为。  

●末流之竭,当穷其源;枝叶之枯,必在根本。  明·叶子奇《草木子·杂俎篇》末流:下游。竭:干竭。凡事应从根本上找原因。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周易·系辞上》默默专注而有成绩,不事标榜而受人信用,这完全是由于德行。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尚书·周官》心逸日休:心里舒坦,整天高兴。休,吉庆,喜。心劳日拙:费尽心机,反而越被动难堪。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止:表示确定语气。景行(xìng):高尚的德行。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表示对德高望重的人的敬仰。  

●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  汉刘向《说苑·说丛》富有钱财不如道义高尚,有权势不如道德品行崇高。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后汉书·张衡列传》患:担忧,忧虑。不担心名位的不显要,而担心品德的不高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