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布局的核心,可穿戴设备将在医疗和保险领域大放异彩?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美国当地时间1月14日,Google宣布完成对可穿戴设备制造商Fitbit的收购。自Google在2019年11月宣布了这项价值21亿美元的交易后,多个机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对此发起调查,担心这项交易会为用户隐私带来风险,并进一步强化Google在网络广告市场的主导地位。哪怕是在官宣完成后,仍有一些针对该交易的调查尚未停止。

尽管此次收购充满了波折,但成立十几年,作为最早开辟健身追踪领域、第一家上市的可穿戴设备公司,Fitbit仍能在行业中处于前列,确实配得上Google的这份“执着”。同时Google也向外界彰显了其在智能穿戴设备业务上的决心。

放眼至整个市场,Google排除万难也要达成这项交易实际上是意料之中。回顾2020年,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因突然爆发的疫情而获益,可穿戴设备与保险、医疗等行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表示,消费者在这类设备上的支出将在随后的两年继续上升。Gartner预测,2021年可穿戴设备的销售额将达到815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8.1%,而2022年可能达到939亿美元。

面对市场如此巨大的发展潜力,不光是只有Google心动。华为、小米、苹果都对可穿戴设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布局医疗,Apple Watch是核心

根据调研机构IDC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达1.25亿台,同比增长35.1%。苹果、小米、华为出货量位列前三,其中苹果以33.1%的市场份额领跑,小米、华为分别占比13.6%、11.0%。

2020年Q3全球可穿戴设备前五大厂商情况

数据来源:IDC

从数据中也不难发现,2020年第三季度苹果在可穿戴设备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部分同样也是苹果在医疗健康领域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纵观苹果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扩大用户范围,升级服务内容

2020年9月,苹果在其秋季发布会上对Apple Watch产品线进行更新,继测量心跳、查看心电图后,Apple Watch Series 6增加了血氧检测传感器,通过App,只需15秒就能够为用户提供所检测到的血氧饱和度数据。新功能的添加也被外界看作是与早些时候同样推出血氧检测功能的Fitbit展开竞争。此外,为了扩大用户范围、让更多的人使用Apple Watch,苹果首次推出了无需绑定iPhone的智能手表,并提供“家庭设置”的服务。

一直以来,大众对Apple Watch的印象可能都是作为手机附件而存在,但随着产品的迭代,苹果越发想强调Apple Watch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性。除了测量心跳、血氧饱和度、查看心电图外,睡眠app可携手iPhone记录睡眠情况;记录生理周期;通过内置的加速感应器和陀螺仪,Apple Watch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摔倒检测和SOS紧急联络功能。不可否认,这样的Apple Watch,在逐渐走出消费电子的范围。实际上,早在2018年,Apple Watch Series 4的两项功能就已获得了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许可,逐渐充当起健康产品的角色。

图片来源:Apple官网

软件: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数据价值最大化

而要说苹果开始拥抱医疗健康领域,或许时间还要再往前。2014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苹果发布了一款名为HealthKit的移动健康应用平台。作为一款面向第三方的开放式平台,HealthKit是苹果将不同源的健康数据进行整合的首次尝试。用户可以通过其他硬件获取数据,然后提供给HealthKit进行分析。其所提供的诊断功能、实验室检验结果以及药物和生命体征从临床视角来看无疑拥有巨大的潜力。彼时有医生提出,其连接医疗机构、用户、开发者的作用能够解决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患者数据的转移。

实际上除了HealthKit,苹果还推出了面向医学研究者的一款软件基础架构ResearchKit,以及护理软件CareKit。基于ResearchKit的架构,研究人员可以创建出各种健康应用,以期在简单的数据收集之外提供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在推出之时,ResearchKit就联合了全球多家著名医疗机构开发出了5款App,分别针对帕金森、糖尿病、心血管、哮喘以及乳腺癌。CareKit则是允许患者可以通过IOS设备检测、记录自己的病情程度以及用药情况,医生也能及时观察到患者病情的进展,并及时在用药剂量等方面做调整。

从理论上来说,虽然都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渠道,但相比起如今的平安好医生等互联网医疗平台,CareKit所提供的服务更具有延续性。

同样是在软件层面,在2020年9月的秋季发布会上,苹果推出了新的订阅服务Apple Fitness+。该项健身服务专为Apple Watch 打造,提供多种多样的体能训练示范课,其教练团队包含职业运动员、瑜伽修行者、私人教练、马拉松运动员、健身俱乐部创办者等。该项服务也一直在扩充其内容,截至1月19日,苹果新增了26项锻炼内容,Fitness+目录中的锻炼总数达到293项。

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

软、硬件双双迎来迭代升级,苹果也一直在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2014年,就有媒体报道苹果正在和医疗保险公司如United Health以及Humana洽谈合作。9月,Humana表示已将自家消费者健康应用程序与HealthKit进行了集成,使得客户能够更轻松的管理相关健康数据。

2019年,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安泰保险(Aetna insurance)与苹果联合开发了一款名为“Attain ”的App,该应用程序可提供心率监测和锻炼跟踪服务。该款应用专为iPhone和Apple Watch设计,在收集数据之外将为用户推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另外根据前瞻网的报道,2020年苹果还与美国健康保险巨头安森保险以及其他合作伙伴合作进行一项研究,以调查被诊断患有哮喘的人群如何使用诸如苹果手表之类的消费设备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

这实际上也标志着苹果在哮喘方向的研究上前进了一步。2019年,苹果收购了一家名为Tueo Health的医疗健康创业公司,主业就是开发检测儿童哮喘症状的系统。更早之前,据CNBC的消息,苹果意在收购医疗初创公司Crossover Health,并与其进行了谈判,同时还接触了全国医疗机构One Medical,这也被外界看做是苹果建立诊所网络的信号。

作为科技巨头,无论苹果在那个领域的动向都会引起大众的关注,自然也承载了许多期望。但在新生业务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2019年,在秋季发布会召开前夕,据CNBC的报道,苹果的医疗保健团队不少元老级人物离职,团队的发展方向成为内部产生分歧的关键原因。有员工提出,目前的产品和服务大多局限于健康和预防,而公司本可以开展更多更有前景的项目。

实际上这一点在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中也有所凸显。虽然在软硬件方面有诸多设想,但真正能为险企提供的主要还是在数据的获取上,这一点并不能作为苹果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壁垒。而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医疗健康、保险市场都十分复杂,科技能够解决表面的数据收集,但若是想做的更加深入,实现颠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工程。

链接与数据成布局关键

但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合作、收购,苹果都有充分的理由让大众相信,医疗健康将是苹果未来发展中的关键一环。从上文的介绍中大家也不难发现,目前苹果在软件方面的布局还是以Apple Watch 为重点,核心则是数据的收集与应用。这也就很自然的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面对。

一是Apple Watch的链接能力。目前苹果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大部分项目都以Apple Watch为核心,同时也是整个布局的关键节点。数据的收集、利用,包括与医疗、保险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功能与服务的叠加,实际上都在考验Apple Watch的链接以及资源打通能力。况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苹果对Apple Watch的期许也不会只停留在渠道作用的体现上。

二是数据。这其实是互联网或是科技巨头进军医疗健康难免要面对的难题: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以及合理利用。在收购Fitbit面对调查时,Google就再三承诺不会将Fitbit中的用户健康数据用于定向广告业务。为了获得欧盟委员会的批准,Google在数据方面作出了让步。

可穿戴设备在保险行业的“前途”?

与安泰保险与苹果的合作一般,目前在国外出现了非常多的保险公司和科技巨头合作的案例:总部位于意大利的忠利保险与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设备公司Nest建立了合作关系;加拿大保险公司Desjardins与硅谷保险技术和远程通讯设备制造商Roost联手。

除了对技术的渴求,与医疗健康的结合同样是保险公司谋求业务发展的关键节点,可穿戴设备无疑就是这两点需求的一个重合。其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美国大型寿险公司之一—恒康寿险公司(John Hancock)。2018年9月,该公司宣布停止销售传统寿险,只销售通过Fitbit、Polar或Garmin等可穿戴设备供应商获取客户健康数据的交互型保险。

出于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以及降低赔付支出等原因,保险公司的职责迎来由事后管理向事前预防的转变。而随着科技在保险业务中的融入,看似普通的应用与功能的推出实际上都在裹挟着保险业完成一场重大的革新。

在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控制医疗风险等问题之外,可穿戴设备在精准定价上发挥的作用将打破很多险企难盈利的困境,尤其是在健康险领域。这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应该就是众安保险携手小米运动与乐动力App于2015年推出的健康管理计划“步步保”。通过与可穿戴设备和运动数据结合,首期产品以用户真实运动量作为定价依据,相关运动步数可抵扣保费。2017年,步步保的最新授权用户已达100万。

说了再多,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和保险领域的应用还是要依靠技术的进步,而纵观其与保险的结合,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同样是在理论上十分完美的UBI车险。但相比起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想要达到理论中的效果,还需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可穿戴设备应用的健康险等险种与车险有极大的不同。举个例子,一旦出险,在技术的助力下,通过车辆的磨损程度等信息,保险公司能够很清晰的对情况作出判断。但在人的身体健康方面,情况的复杂性远不能简单的通过运动量作出决断。更别提要针对每个人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并不能像UBI车险一样形成一个固定的算法或是模型,工程浩大。

其次,虽然科技巨头多有布局,但可穿戴设备与医疗、保险的融合还在探索阶段,并没有建立起成熟的模式。哪怕是苹果在医疗领域多点发力,但目前仍谈不上造成颠覆。更不要说相比起与其他科技公司合作,有实力的险企还想做自己的平台,软硬件技术团队的搭建就是一个大难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与车联网与车险的融合一样,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保险领域中的应用同样值得探索。

最后,若是真能如设想那样,在数据与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相关业务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仍是未知。以Alphabet旗下的Verily为例,背靠大树以及巨额的融资保证了Verily的技术深耕与业务扩展,但无法盈利仍成为阻碍其前进的重要因素。2020年第三季度,Verily所处的Other Bets为Alphabet带来了11亿美元的运营亏损,与一年前的9.41亿美元亏损相比,增加了1.6亿。难以商业化、无法大规模投入市场的项目也注定Verily在中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在《Outside(户外)》杂志的专访中,苹果公司CEO库克表示,Apple最大的贡献会是在身心健康领域。我们期待看到可穿戴设备能 与医疗有更多的融合,也期待看到可穿戴设备能早日为保险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创新。大胆的猜想一下,没准日后可穿戴设备也能成为连接医疗与保险的关键纽扣呢?

寻求行业交流、预约采访、业务合作、社群加入、投稿

请添加小编微信

End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保险人必学的短视频课程

从特斯拉“鲶鱼效应”来看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中的机会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2020保观行业报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