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成卦的规律是什么
从认识阴、阳到先天八卦,从先天八卦回到《河图》、《洛书》,从《河图》、《洛书》讲到后天八卦,再纳入天干地支,又用纳甲和五行理论讲深、讲透了先、后天八卦,基本上把三爻卦的基础理论告一段落。这些知识你不可能在哪本易学著作中完整的看到,这是几千年易学传承历史的曲折造成。
因为八卦安世、八宫布干和支神、飞伏、纳音都要用到六爻重卦,从本文开始进入易经的六爻卦,也正式开始进入《周易》的天地。欢迎易友们继续交流探讨。
一、儒、道有分家,《经》、《传》分又合,象、数、理流派各倚其重而分支
先秦前,《周易》经与传是分开的,到王弼时就全部杂合在一起了。秦朝焚书,《周易》列为卜筮之数而躲过一劫才能流传至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易学以孔儒经、传为主。到北宋陈抟、李挺之、邵雍恢复先天易学,照样各派起纷争。文人相轻,说理的看不起玩术数的,认为是下九流。玩术数的看不起说理的,认为是空谈。象、数、理各有各的说法,几千年来,互相攻讦责难,打压不过就捧,捧高就摔死对方。
河图、洛书在儒学的大环境下被认为是牵强附会的异端邪说。南宋朱熹作为一个大儒,能把河图、洛书列在《周易本义》中,那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相当有勇气。象我这样把河图、洛书与先、后天八卦综合起来解读,在以前封建社会是基本不可能的。所以很多易学著作最多放个后天八卦图,马上就是《周易》六十四卦。李光地的《周易折中》能综合汉、晋、北魏、隋、唐、宋等共计218家观点,那是扛着康熙大帝御纂的牌子。
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三变成八卦
说卦离不开爻的形成,我在以前的文章说过,在宇宙洪荒、茹毛饮血的时代,伏羲教民结绳记事标安危,分男女定族群,用卦画开启民智,慢慢有了朴素的事物一分为二的阴阳哲学观,阴阳爻由此生。
先民在生活、生产中慢慢发现用阴、阳来表征事物根本不够用,比如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事物发展也不可能一开始就结束,因此在阴、阳爻上再加两爻,二裂变为四,这就是四象。
四象就与河图相契合了,东南西北四方,春夏秋冬四时,又可配上木火相生,金水相敛。但是四象还是不够用,天上有日、月、雷、风,地上有水、火、山、湖,四象根本不够类,更不用说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了,因此再在四象上再加阴、阳爻,四就裂变成八。
三爻成八卦,三这个数字非常符合中华文化的习惯,中国人喜欢把事物分成三个阶段,比如上、中、下,左、中、右,始、中、终。中国人对“中”这个字情有独钟,刚好八卦能代表八大自然现象,因此八卦就这样定了。
注意,太阳生的是乾兑,少阴生的是震离,少阳生的坎巽,太阴生的坤艮。卦爻的顺序是自下而上的,先有初,再有二,然后上面叠加,最终六爻为上。
三、互卦的根源是四爻卦,八卦之上再生奇、偶,四象之上加四象,八变十六
三生万物,很多易友对我“太极三变成八卦,八卦三变成六十四卦”的说法是嗤之以鼻的,以为八卦相重就是六十四卦。这么简单去理解,则不懂互卦之妙。限于篇幅,以后文章论述。四象相交成十六卦,以后六爻卦怎么去互卦都是这十六卦,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