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丨其实你不会给孩子打电话!

我在外地上学的时候,一年当中父亲主动给我打电话的次数不超过2次。每次接到他的电话,我总是条件反射似的觉得肯定是有事儿!难道中国的父爱就是这样的吗?
“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心理顾问张慧老师指出中国父母与孩子沟通(打电话)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打电话的方式问题
“吃了吗?” 这是封闭式问题,孩子只能回答,“吃了”或者“没吃”,然后这个话题就中断了!
”好好学!这是命令式。命令式的语式通常是:你要怎样怎样,你不要如何如何。大家都知道这是对的,但是你说了一点用都没有,这叫“正确的废话”!
“别惹事”!这就是指责式了。指责式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只能让孩子反抗你。
2
打电话的频率问题
涵盖了14个省市自治区7060份的有效问卷得出的数据显示:留守学生中有2.7%的孩子一年都没有接到父母的一个电话。如果按照全国6100万留守儿童测算的话,全国共有165万这样的孩子!
3
打电话的内容问题
这些学生中,有61.7%的孩子不知道父母在外边做什么工作。可以想象吗?孩子连父母做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又怎么能够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在外的艰辛呢?
所以,当父母说:“我在外边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时,孩子并不领情,他们会说:“你又不考试。你有什么辛苦的!”明明是一颗爱孩子的心,这么做都是为她好,但是方法不对,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以上是基于农村留守儿童得出的调查结果,那么城市里亲子之间存不存在这些问题呢?

城市家庭的突出问题不是故里留守,而是心理留守!爸爸不能够陪伴孩子的原因中,只有两成是因为爸爸出差或者在异地工作;有近五成的孩子说,爸爸不能陪自己是因为工作太忙了。

核心家庭亲子陪伴的质量对一个人的人格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不可取代的!所以我们的父母们尤其是爸爸们,一定要每周抽出时间好好的和孩子聊两到三次,也希望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看看下面的视频,拿起手中的电话,让爱从打电话开始吧!

视频丨张慧:其实你不会给孩子打电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