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地名】百年柘林铺
投稿邮箱
“一斛明珠曲,何时落塞鸿。莫藏春笋手,且为剥莲蓬。”站在杉木乡柘林铺的荷塘前,放眼望去,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花朵、新鲜的莲蓬,好一幅美丽的夏日画卷。
一条宽阔的大道穿村而过,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荷塘水波青碧,阳光绿树倒影其间。乡村振兴建设中的柘林铺,欣赏乡村美景的好去处。
柘林铺村有着300年以上的历史,这里原是一片茂密的柘树林,聂姓先祖清初来这里,砍柘树修路,建屋开铺,故名柘林铺。【光绪】黄梅县志记载:卷十九 武备三 ,柘林铺,在县东十里永充铺司一名,徭编铺兵四名。【光绪】黄梅县志,卷十一,地理志,这里也是清代黄梅三十六镇之一项桥镇所在地。
武备,就是军备,指武装力量,军事装备,防御工事等。古代社会,交通通讯的设施和工具非常落后,朝廷在全国各地设有许多的驿站(驿和站是有区别的“驿”用于传递一般的民事公文信息;“站”主要用于传递军情)驿站的作用是官府有紧急事务需要远途传递和传送公文的时候,被差遣的快递人员在中途换马和休息的地方。铺,是“驿”的延伸和补充,用于一般不太重要的资讯传递之用。铺兵是指古时巡逻及递送公文的兵卒。也就是柘林铺这个地方在清代是有着军事用途的。
关于柘林铺和清代项桥镇的渊源,我一直很迷惑,这次从桂畈开车顺着Y027乡道一路前往,就解惑了。到柘林铺,必须要经过项仁村,跨过项家河。河上有座桥,叫仁寿桥。这桥有点历史典故,桥最初由明代义士项世金捐建,意为仁义、延寿之桥。旧时该桥为县城通往柘林及土桥铺的必经之桥,后被洪水冲毁。清道光八年,义士桂灿庚募捐重建。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桥是近几年重新修建的,不但桥面宽阔,而且坚固。不论是从地面看,还是用无人机从空中俯瞰,柘林铺这里地势开阔,土地肥沃、交通方便,或许就是当初把项桥镇设立在这里的原因吧。
柘林铺各自然墩的地名有点意思,有南北两头各有一口水井的周井头,有住在松树林旁的陈家林,有因绅士姓名命名的张炳棠,有住在河坝上的朱坝上,有从周井头迁至东河岸边建居的河东湾,有地处周井头南部(当地俗称北上南下)的下周屋,有住在竹林旁的陈竹林,还有蒋庄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地名就是乐家篱,黄梅采茶戏著名艺人乐柯记出生此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黄梅采茶戏最有名的“乐篱班”就出自这里。
柘林铺,人杰地灵,生于100多年前的乐柯记,又名乐柯,瓜子脸、大眼珠,是黄梅采茶戏名旦“盖三县”余海先的弟子。幼时读过4年私塾,主演旦角,因功底深厚,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人称“天生的七仙女”“地设的祝英台”,“哈气成香雾,一笑百媚生。”
这里还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萧袤的老家,萧袤,本名聂萧袤,十六岁尝试写作,至今痴情不改,童心依然。曾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两届)、张天翼童话(寓言)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儿童文学金近奖等。其作品因“百无禁忌的想象、透着智慧的幽默和直抵心灵的温暖”,深受广大妇女儿童的喜爱。
如今的柘林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改善人居环境,村庄整洁,房屋整齐,乡风文明。附近有位于黄塝村刘伏一墩西侧的旧石器时代张山遗址,有黄梅戏发源地“活化石”的牌楼湾古民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祖寺。人文底蕴深厚,风景这边正好。周末乡村游,这是条不错的旅游路线,随时都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人文旅行!
作者:曹锦军,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曹锦军围炉》文学微信平台总编、湖北省2019年长江读书节领读者、中国摄影家协会2020年新媒体专题研修班学员、黄梅摄协副秘书长,擅长微视频、专题片拍摄、制作、解说词撰写。著有《北纬三十度上的黄梅》《烟雨浸润滨江城》,主编有《穿越时空赏黄梅》《大美黄梅》等书。文字作品发表百万字,散见于《学习强国》《文旅中国》《长江文艺》《长江丛刊》《湖北日报》《 文旅湖北》《荆楚群文》《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石周刊》等。摄影作品多次在省级比赛得奖或入展。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
《大美黄梅》 出版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