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绵阳三中铭
亲,公众号平台改变推送规则,
若您与订阅号没有互动,
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你熟悉的刀,就可能沉到水底了。
若不想错过"刀说话”的推送,
请把我设为“星标”吧!
每篇都点分享、点赞、在看三连击
也能保证永不失联的哦
三中铭
【刀按】
大约4月,疫情期间,绵阳三中校长森林兄电话说,学校文化建设基本成型,想有一个赋。校内一年轻老师弄了初稿,他们不甚满意,所以请我帮忙动刀。
三中的情况,我比较熟悉,始建于上世纪,原是成铁分局的子弟校,世纪初年划至我们区,占地面积不大,办学规模也不大,但老师们很敬业,我做教研和巡考时,跟他们很多人都有接触。
写初稿的老师朱峰,我也很熟,曾是知行社成员,很有才情,也很有个性,只是可能较少赋体的操练,文字比较粗疏,构架也比较潦草。所以到我手上后,动刀的幅度比较大。
学校位于西山之麓,山上有西汉人扬雄读书的遗址,而“子云亭”三字,更因刘禹锡《陋室铭》而得张扬。很多年来,《陋室铭》都在初中语文教材里,而且是必背篇目。庶几可以说,凡初中毕业生,都能背出“孔子云:何陋之有”前面的两句。
因此,最终的文稿虽是赋体,但我选择了以“铭”名之,而且专有语句,提及二者关联,既对刘禹锡表达了遥远的敬意,也想从内容到形式,都与之有比较密切的关联。
我一向以为,校园文化,总得有根可挖,有迹可循。对三中的校园文化而言,“子云遗韵”无疑是最重要的符号和精神。
绵阳三中者,原铁路中学也。处巴蜀之地,自承汉唐气象;踞西山之麓,复得子云遗韵。苍苍翠微,掩读书台旧址;锃锃铁轨,扬子弟校雏声。建校伊始,秉弦歌不辍之志;历任前辈,展经世济用之旌。教学相长,广育三江才俊;兰蕙并茂,遍造四方贤英。桃李春风四十载,鹰隼云翔数千人。
新世纪后,隶归涪城;筚路褴褛,创业艰辛。强校环伺,鲜有发展空间;地域掣肘,难得优质资源。厄困于前,乃图强发愤;重任在肩,唯与时俱进。苦心孤诣,举成功教育之旗;殚精竭虑,谋多元发展之径。立“志远德厚思敏学博”之训,树“大气尚美合作进取”之魂。师者拳拳,怀家国复兴之梦;生者耿耿,存光阴易逝之心。朝闻书声琅琅,暮见灯火荧荧;善思而明礼,求真而躬行。
任重道远,士当弘毅。乃开源固本,誓向管理要质量;除旧去弊,敢从改革图新生。倡导学之理念,谋高效之课堂;重潜能之发掘,促特色之养成。殷殷园丁,效红烛而不惜自身;莘莘学子,怀夙愿而各尽其能。于是低进高出,凤鸣凰飞,成人成才,虎跃龙腾。或学苑深造,或军营屯垦;或商海遨游,或艺坛竞芬;或以技持家,或从政为民。尔来十又六年矣,三中学子,前程似锦。
欣逢盛世,政府扶持。依原址而得重建,除旧貌而开新景。远观学府,一枝一叶见风雅;漫步校园,一室一舍有动静。静宜修身,思接千载懿范;雅能致远,视通万里征程。更喜规划前沿,配备领先,既含智慧智能,又合人性人情。故楼虽不高,可摘学问星辰;屋虽不阔,能栖未来鹏鲲。
夫梦得之铭,赞南阳而颂西蜀,轻室陋而重德馨;且“何陋之有”,虽言君子修为,亦涉教者品行。责立当代,自需竭忠尽智,擎文明之火而取至高之境;功在千秋,更应谨言端行,循生命之道以育上善之人。
新校落成,故作此铭。岁在庚子,序属季春。
相关链接——
也许有人会问:你发这些有什么用?
能改变什么?我会告诉他:
也许没什么用,也不能改变什么,
我只是觉得,应该让更多人,
看到这些文章,听到这些声音
而这样做,是有意义的。
关注即能长伴
刀说话
刀哥小号“家校会”,长按关注——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