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至味】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

今天有人让我解读一下【受至味】:

(嘉嘉的左手涂字)

从字面上看,按字义,逐一解释如下:
受,体会,感受,接收,得到。
至,最,究竟,极致,至上。
味,味道,滋味。
百度百科了【至味】二字,解读原文如下:
至味,拼音是zhì wèi,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最美好的滋味;最美味的食品。出自《吕氏春秋·本味》。
把至味,做最美好的味道解,只显示了其中一个面相,在色尘的层面。按照我的理解,更深层的意思,倒是它的出处里“本味”二字,更贴近:
宋 张栻 《游惠山》:
在昔抱幽独,
邂逅逢赏香。
希声听者难,
至味乃可寻。
老子用:“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形容了“道”的境界——无形(空)、无声(静),至味——最美好的味道应该也是本味(无味)
只用空无,才能容下万物,
只有安静,才能允许一切声音,
只有无味,才能产生一切味道。
我们喜欢把人生的滋味用五味杂陈来形容,也就是说,每一段经历,都有其携带的味道,酸甜苦辣咸,味道本身没有好坏,但【受】(品尝/经历)的人感觉不一,本能地都想追求最美好的味道。
大多数时候,我们遇到自己受不了的“味道”,会习惯用一种味道去中和另一种味道,比如会用酸,中和咸,会用甜,中和苦。仿佛缓解了一些当时的感受,但心里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姑息方法。
你是否认同我所理解的【至味】呢?即超越味道本身(超越事件本身),回归到其本味上,无味之味。
“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
尝试去学会安静下来,【息】,空、静、无,本身就是没有味道的,不是吗?

《吕氏春秋·本味》:“ 汤 得 伊尹 ,祓之於庙,爝以爟火,衅以牺猳。明日设朝而见之,说 汤 以至味。” 高诱 注:“为 汤 说美味。”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义法》:“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