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经
少阳经:
基础理论名词
经脉名称之一
包括: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与厥阴经
互为表里
厥阴之表
名曰少阳
因位于半表、半里
能转输内外的枢纽
有“少阳为枢”之说
解读:
经脉的名称
三部分组成:
手足
阴阳
脏腑
手足,表示经脉在上
下肢分布的不同:
手经,表示其外行路线,分布于上肢
足经,表示其外行路线,分布于下肢
脏腑,表示经脉的,脏腑属性
三焦经,表示该经脉,属三焦腑
胆经,表示该经脉,属胆腑
阴阳表示
经脉的阴阳属性
及阴阳气的多寡
一阴一阳
衍化而为
三阴三阳
用以区分
阴阳气的
盛衰(多少):
阴气最盛
即为太阴
其次为少阴
再次为厥阴
阳气最盛
即为阳明
其次为太阳
再次为少阳
根据
阴阳气的多少
三阴三阳之间
即组成对应的
表里相合关系
少阳与厥阴,相表里
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表里
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
中医应用:
(一)
少阳经的
生理功能
1.手少阳三焦经
手厥阴心包经
在环指末端与
手少阳三焦经
相交接
手少阳三焦经
与足阳明胃经
交接与鼻旁
一侧23个腧穴:
13个腧穴,分布在上肢外侧中间
2个腧穴,分布在肩部
8个腧穴,分布在头项部
起穴为,关冲
止穴为丝竹空
手少阳
三焦经
从手走头
起于环指末端
沿手背
第4、第5掌
骨间上行于
上肢外侧
中间部
上肩
经颈部上行联系
耳内及耳前后、
面颊、日外眦等部
体腔支从缺盆进入分布于胸
联系心包、膻中、三焦等
本经多气少血
亥时气血注此
2.足少阳胆经:
手少阳三焦经
与足少阳胆经
交接于目外眦
足少阳胆经
在足大趾外侧
与足厥阴肝经
相交接
一侧44个腧穴:
15个腧穴,分布于下肢外侧
8个腧穴,在髋、侧腹、侧胸部
21个腧穴,在头面、项、肩部
起穴为瞳子髎
止穴为足窍阴
足少阳胆经从头走足,起于目外眦
沿侧头部、身体侧部及下肢外侧下行
止于足第4趾外侧(足背分支止于足大趾)
体腔支从缺盆下向胸中
联系肝、胆,沿胁里
出于腹股沟动脉处
横向进入髋关节部
与外行路线汇合下行
联系
胆、肝、
目、耳
等脏腑器官
本经多气少血
子时气血注此
十二经脉
循环传注
从而构成
周而复始、
如环无端
循环传体系统
气血周流全身
使人体不断地
得到营养物质
维持各脏腑
组织器官的
功能活动
少阳经作为
十二经脉的部分
而在这其中起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少阳经的
病理意义
1.手少阳三焦经
《灵枢·经脉》:
是动则病:
口苦,善太息,
心胁痛,不能转侧,
甚者面微有尘,
体无膏泽,
足外反热,
是为阳厥
是主骨所生病者
头痛,颔痛,目锐眦痛,
缺盆中肿痛,腋下肿,
马刀侠瘿,汗出振寒,
疟,胸胁、肋、髀、
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
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本经腧穴
主治肝胆病
侧头、目、耳、
咽喉、胸胁病
以及经脉循行
经过部位的
其他病证
2.足少阳胆经
《灵枢·经脉》:
是动则病,
耳聋,浑浑潡潡,
噫肿,喉痹,
是主气所生病者,
汗出,目锐眦痛,
颊肿,耳后,
肩,臑,
肘臂外皆痛,
小指次指不用
本经腧穴
主要治疗;
侧头、耳、目、
咽喉、胸胁病,热病
及经脉循行
经过部位的
其他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