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的十种德性
成长|上善若水,水的十种德性 胡淑英江苏省植物研究所 植物学硕士3 人赞同了该文章今天,久未见面的朋友对我说:你变了。两年未见,棱角都磨平了,好像对什么都不在乎了!下班回家,我对朋友说的话进行了思考,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改变是真的,有些棱角磨掉了,有些棱角还在,终于长大了!这一年我一直在努力向“水”学习,看来有成效。一年前,樊登读书听韩鹏杰老师讲道德经,知道水有十种德性后,就一直在向水学习……一年前的我,急—什么事都急,要速度;固执—必须这样做,要效率;严格—拿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要成果。如今的我,遇事不急,与人说的最多的两句话是:“不急,您有空帮忙看见!”、“你说的对,但是可能这个办法更好!”……最近在读《孙子兵法》,孙子说,带兵打战——夫兵形象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任正非说:要打造像水一样的组织,充满活力。于是,我坚信水的十种德性值得学,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把水的十种德性写出来,供参考学习。01、善 利“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润泽万物,成就其他事物,同时成就自己——双赢。水,有三不争:一是有边界不争;如湖有湖畔,河有河堤,海有海岸,水只在边界里面,而不与其他事物争功。二是有秩序不争;水流速度虽然快,但是前后相随,循序渐进,非常有秩序。三是有牺牲不争;河道底下都是坑坑洼洼的,只有前面的水把坑洼填平,后面的水才可以滚滚前流,前赴后继,不计较个人得失。所以,我们像水学习,学习利他,双赢的思维;学习讲秩序,做好边界管理;学习大局观,不计较个人得失。02、善 下“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水,去的地方又低又脏,是大家都不愿意去的地方。然而,水去了,且把那个地方的污浊洗净,在那个地方滋润万物。所以,我们像水学习,去基层、一线、去现场,攻坚克难;学习做一个谦虚的人,不自视过高,也不瞧不起人。03、善 渊“水,心善渊。”渊,说的是深!水深才能安静,水深才能沉淀。所以,我们像水学习,做一个大智者,学识渊博;不断学习、沉淀、积累,让自己的才华支撑起梦想;让自己的能力与理性目标相匹配,驾驭自己的人生。04、善 仁“水,与善仁。”与,说的是给予!仁,说的是平等仁爱。我们在给别人东西的时候,哪怕对别人真的有好处,有恩德的时候,也要注意我们的态度。不管我们对别人的好处多大,恩德多广,如果这个态度是不仁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施舍者的态度,那也会做成一种伤害。孔子也曾说:色难。所以,我们像水学习,要会给予,而非一直的索取;且给予的时候要做到平等仁爱。05、善 信“水,言善信。”“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我们中国人喜欢拿潮水作为讲信用的代表和象征,如钱塘潮一样,到了涨潮的日期,它就来了,非常讲信用。“轻诺,必寡信!”说,“言”字旁加个兑现的“兑”,意思就是能兑现的话,我们再去讲;不能兑现的话,就不要轻易许诺。所以,我们像水学习,做人、做事要讲信用;说,能兑现的话;说到做到,凡是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06、善 治“水,政善治。”政,说的是政治,领导;治,说的是治理,管理。我们中国人喜欢用政清如水这四个字,来表达对好的政治好的政府的期许。水,一是公平公正的象征,一碗水端平;二是可以激浊扬清,把贪腐去掉使其变得清廉。所以,我们像水学习,公平公正的待人、处事;与人沟通,不带偏见,从事实出发。07、善 能“水,事善能。”水,有各种本事,如滋润万物;能发电;能洗污浊;能载舟……所以,我们像水学习,做一个有才能、有各种本事等人;为自己的人生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做一个有价值的人。08、善 时“水,动善时。”时,说的掌握时机。水,该静的时候静——湖水静;该动的时候动——溪水;过不去的地方,用迂回的方式奔向自己的目标。就如任正非所说的: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根据当下环境,灵活调整队形,向目标前进。所以,我们像水学习,了解掌握行业发展大趋势,大方向;灵活,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09、善 静“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怎么样才能让污浊停止,变得清澈清晰——“静之徐清”。静下来,安静下来,宁静下来,它就慢慢地变得清澈清晰了。古人云:“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所以,我们像水学习,要有定力,学会沉淀;多思考,宁静致远。10、善 胜“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水拿什么容器装它就是什么样,外表上,随方就方,随圆就圆;本质上,“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如,水滴石穿,水刀切割机等等。柔弱胜刚强,是一种善于胜利的方式和手段。所以,我们像水学习,学会示弱,不断地积蓄力量,待到真的时机到时,发挥作用,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11、写在最后像水一样做人,善利,善下,善渊,善仁,善信,善治,善能,善时,善清,善胜;像水一样去做人,至柔之中有至刚、遇方为方,遇圆为圆,包容万物;像水一样做人,容万物,不高调,有韧性,变则通。以上,就是今日分享的全部内容,与您共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