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前喝汤还是饭后喝汤?这些喝汤秘诀,你掌握了吗?

煲汤是中国人喜欢的食补养生方式之一,尤其是广东人,对“汤”的热爱甚至达到疯狂的地步,有句俗话:“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大口喝碗汤,快活似神仙。

但是关于喝汤的顺序,

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

饭前喝汤,苗条健康;

饭后喝汤,越喝越胖。

(还挺押韵~)

不就喝个汤吗,

至于有这么讲究吗?

先来简单做个调查:

在外面就餐或去别人家做客时,

吃饭的顺序似乎都是「约定俗成」的:

先上冷菜,就着酒/茶/饮料一起吃;

喝点汤

再上鱼、肉等荤菜;

上主食;

饭局过半上蔬菜;

最后以一盘水果/甜点结束这餐饭。

我们先来分析下小伙伴们的喝汤顺序:

饭前喝汤

总的来说,饭前喝汤就是能给上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得食物能顺利下咽,还能增加饱腹感,让你吃的少点。

边吃饭边喝汤

吃饭途中不时喝点汤水,能助于食物的稀释和搅拌,一方面,可以利于食物下咽,另一方面能益于胃肠道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

而喝蔬菜汤还是肉汤,这些作用也都差不多。

饭后喝汤

习惯饭后喝汤,其实并没有越喝越胖的说法,关键点在于,你喝的是什么汤。

如果喝点蔬菜汤,一般不会有影响。

如果喝的是肉汤,长期形成习惯,倒是有营养过剩、脂肪堆积的可能。

喝汤的顺序,

并不是重点和需要讲究的部分。

以下喝汤的误区,

才是所有人才需要注意的点!

喝汤误区

0 1

煲汤时间越长,营养越高

通常人们都认为汤煲的越久,味道越好,汤中营养越充分。其实在煲汤时因为“热力破壁”的原理,食材的部分营养物质(氨基酸、嘌呤等含氮化合物和油脂)会溶解到汤里,提供了汤的独特香味和基本营养。而随着炖煮时间的拉长,虽然总氮增加,但可溶性维生素的损耗也增加,总体的营养价值呈现递减。因此,“煲汤越久,营养越好”的说法并不科学哦!

经过长时间的煲煮,许多营养素遭到破坏,煲的时间越长,蛋白质变性越厉害,维生素被破坏得越多。老火汤仅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溶出物、糖分和矿物质,只能说比白开水多一点点营养。煲老火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小时以内为宜。

0 2

人人都能喝浓汤

“汤越靓,营养越高”,其实并非如此。

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很显然,越美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后者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

0 3

汤的精华在汤,纯喝汤就好

一般人认为汤经过炖煮后,营养精华都在汤内,所以喝汤就好!其实,不管是煮鸡汤、牛肉汤、鱼汤等,就算是熬煮数小时,汤很浓郁,汤的蛋白质也只有约6%~15%,85%以上的蛋白质营养仍是在肉的本身,仅喝汤不吃肉很可惜。

0 4

喝汤要喝滚烫的汤

人体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温度,在摄氏60度左右,超过此温度容易造成黏膜损伤,爱喝热汤会增加罹患食道癌风险。

喝汤时,还要因人而异,因汤而异。

这些人要注意喝汤顺序!

01

老胃病患者

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以及胃酸分泌较少的患者是不适合饭前喝汤的。这类人群饭前喝汤才需担心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引起胃部不适。

02

胃酸分泌多的患者

不仅不建议饭前喝汤,平时也不宜多喝汤以及少喝肉汤。因为汤容易刺激分泌更多的胃酸,引起烧心、打嗝的不适。

03

胃下垂的患者

限制就更多了,除了饭前少喝或不喝汤外,边吃饭或饭后喝大量的汤也不适合。因为这会让胃部更为沉重(边吃饭边少量缓慢地喝倒是可以的)。

对胃病患者来说,喝汤最好是这么来:

  • 饭前喝几口汤(一小碗的就不要了),湿润下上消化道;

  • 吃饭的时候少量、缓慢地喝一些,能助于消化和吸收;

  • 饭后半小时,再喝一小碗汤。

熬出好汤有诀窍

熬汤也算得上是一门大学问

要想熬出一锅好汤

你需要掌握下面这些技巧

↓↓↓

0 1

用水量一般是煲汤的主要食材重量的3倍。不宜用热水,忌中途加凉水。

0 2

有些“黄金搭配”能使食物的营养素互补,比如:莲藕配排骨、海带配猪肉等。另外,为了使汤的口味纯正,一般不宜用太多品种的食品一起熬。

需要注意的是,应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配料,如百合偏凉性,胃寒的患者要少用,风寒咳嗽、虚寒出血、脾胃不佳者忌食。

0 3

盐会使原料中的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导致鲜味不足、口感变差。所以在快出锅时放盐更好,而且要尽量少放食盐。

此外,炖汤时切忌放入过多的葱、姜、料酒等调料,以免影响汤汁本身的风味。

0 4

旺火烧沸,小火慢煨,能让食材内的鲜香物质尽可能地溶解出来;文火则能使营养物质溶出得更多,而且汤色清澈,味道浓醇。

喝汤也有大学问

学会正确的喝汤方法

做到科学养生

来源:综合健康之路、最紧要健康GRT、广东医疗、健康佛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