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徜徉隆中 》

徜徉隆中 

作为资深的三国迷、诸葛亮迷,襄阳的古隆中是不容错过的。秋日的早晨,我们游览完襄阳唐城、襄阳古城墙后,直奔襄阳古隆中。
隆中位于襄阳市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得名。历史上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脍炙人口的“隆中对”的出典就在这里。
对于襄阳古隆中的印象最开始是源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秋阳高照,金风送爽。一进入古隆中,迎面而来的是一座高大的三门石牌坊,巍峨地耸立着。此牌坊是清光绪十九年由湖北提督陈文炳负责修建的,是古隆中的标志。大门正面的横联刻着“古隆中”,右联刻着“三顾频频天下计”,左联刻着“两朝开济老臣心”;右边的小门的正面刻着“淡泊明志”,左边小门正面刻着“宁静致远”。在牌坊背面正中刻着“三代一下人”,门柱上刻着“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三代一下人”高度的称颂诸葛亮的文韬武略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指挥调度从容镇定连萧何、曹参与之相比都显得逊色。
从这些溢美之词中,我们可以想见,诸葛亮虽已远去,但他的忠义、谋略、智慧、胆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永远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至今还记得,我家孩子五岁那年,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当看到秋风五丈原那集诸葛亮去世时,嚎啕大哭,说这么好的人都死了,到哪里再去找这么好的人。我安慰了半天,才把她安抚住。
走过石牌坊,我们到了诸葛亮曾经的躬耕之地——躬耕田。这里群山环抱,山峦叠翠,青山、田亩、树木交相辉映,恬淡、质朴而又惬意。据记载,诸葛亮17岁那年,他叔父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失去了依靠,就带着弟弟诸葛均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村,置了一点田产,盖了几间草房。“食力安生业,山前数亩田。”17岁的少年,一边辛苦躬耕,一边留意世事。没有亲人,没有依靠,唯有自力更生,但又不失凌云之志。一个自强不息而又具有远见卓识的翩翩少年,穿过历史的烟尘仿佛从卧龙岗向我们走来。
穿过躬耕田,就到了小虹桥。桥为石拱,青石板面,两旁安装了雕花石板,桥体隽秀,桥下流水清澈,淙淙有声。这座桥之所以这么有名,与刘备和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有关。据说,刘备冒着大风雪二顾茅庐的时候,在此桥上与黄承彦相遇。当时黄承彦触景生情,诗兴大发,脱口而出:“骑驴过小桥,独吟梅花瘦。”刘备一看老人衣着狐裘,谈吐不凡,误以为是诸葛亮,而闹了一场误会。“曲通樵子径,荣过帝王车。”从此,小虹桥和隆中一样闻名于世。
走过小虹桥,拾级而上,就到了武侯祠。现存的武侯祠建于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层院,一层高一层。武侯祠大厅的木匾上雕刻着“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的题词。正殿有诸葛亮的塑像,陈列有铜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两侧设有配殿,西配殿名“三义殿”,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像,是人们凭吊祭祀的地方。
虽说此武侯祠名气不及成都的武侯祠,但游人一样是络绎不绝。当我们进去的时候,里三层外三层的游客,正围着导游津津有味地听着讲解。随处可见的楹联、匾额、祭文,让人心生感慨。从后人的赞颂、祭奠、和缅怀中,我们可以再次领略千古名相诸葛亮的雄才伟略,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对陈维周为何称他为“三代一下人”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武侯祠的右下首就是有名的三顾堂了,这里是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之地。一进栅栏门,院内右边停放着一辆古代马车,左边是一个古代打稻谷的机器。前厅三间,后堂无间,均是硬山起脊建筑。两侧回廊镶嵌有历代石刻和维修记事碑文。中堂挂有三顾茅庐的古画和领导人的题词。前门有古柏三棵,象征着刘备、关羽、张飞的拴马树。堂内还陈放着古代的桌子、椅子,床和碗,据说是诸葛亮曾经用过的东西。
想当年,刘备为了自己的事业,先后三次来到古隆中,前两次都没有见到诸葛亮,第三次来看见孔明先生在睡觉,便没有打搅他,而是在茅屋外等了两个时辰,直到诸葛亮醒来,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便答应出山相助。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隆中对》,表述了天下大势,详述了三分天下的政治蓝图,刘备深深钦佩诸葛亮的雄才伟略,当即拜为军师,请求其出山辅佐;诸葛亮也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决定出山相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为了一睹“三顾遗迹”和“隆中对”的“策源地”,因此,前来这里参观的游人更是鱼贯而入。
离三顾堂的不远处有个双层六角形的庐亭就是草庐亭,这里是诸葛亮与他的亲朋师友经常聚会的地方。“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在隆中隐居的诸葛亮,读了很多书,尤其是大量的经史子集方面的书。他与避祸于此的中原名士一起,观时局,论天下。
“待天寄傲,孔明陇亩一鸣惊”,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隐居隆中十年,从十七岁到二十七岁,诸葛亮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成长为一个能纵观天下时事的青年俊杰,从一介“平平凡凡”的布衣成长为一个见解卓绝的卧龙之才。
古隆中六角井是诸葛亮在隆中唯一留下来的当年的遗物,原在诸葛亮的宅院内,位于现在的三顾堂和草庐亭之间。据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襄阳记》记载:“襄阳有孔明故宅有井,深五丈,广五尺。”六角井的历史记载最详细,地址一直没变。“一井清澄驻足深,风云万乘此中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六角井都是隆中传统的十大人文景观,为大家所景仰。
历经多年的打造,隆中的景致可谓颇佳,可是美景只不过是它的形。“诸葛大名垂宇宙”,诸葛亮和他代表的文化底蕴才是隆中的灵魂所在。徜徉隆中,我想更多的人应该和我一样是沉醉在卧龙深处草堂有贤的人文景观中的!

张兰花,湖北黄石人,爱好文学喜欢徒步,散文散见于《黄石日报》《东楚晚报》。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0)

相关推荐

  • 诸葛亮躬耕之地古隆中,有一位襄阳王长眠于此

    原创xiaoyao游天下2021-04-25 08:20:22 在襄阳古城西大约十多公里处有一座郁郁青青.山清水秀的隆中山,据说这里就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隐居和躬耕的地方,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 ...

  • 赵振超 | 襄阳之行

     作者简介 赵振超,男,1974年生,汉族,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平顶山市骨干教师,供职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城关镇中心学校,热爱文学,喜欢写作,相继在<香落尘外>.<行参菩提>. ...

  • 襄阳古隆中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省襄阳市古隆中景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王子瑞 摄影) 古隆中景区内的卧龙处. 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 ...

  • 诸葛亮青年时隐居之地,襄阳很出名的景点,感受三国文化的好地方

    今天带大家走进襄阳城感受三国文化的好地方,三国故事"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脍炙人口的"隆中对"的出典就在这里.古隆中是襄阳很出名的景点,这里让人很好 ...

  • 襄阳古隆中一日游(下):游览诸葛亮故居

    襄阳古隆中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主景区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十三公里处,自然景色优美,人文景观丰富.10月28日中午,我们在预定的餐馆吃过中餐,于下午2点钟来到了古隆中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如父的姐夫》

    如父的姐夫  人海如潮,有你有我,潮来潮去,遇到不容易.正如麦家说的那样:"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着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q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穿越大顶山》

    穿越大顶山 三月七日,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我们黄石快乐群一行四十七人,开启了大顶山穿越之行.大顶山穿越是武汉市周边最经典的户外线路,也是新驴练手,老驴练蹄的经典线路.因此,这次穿越吸引了许多新驴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那些年,那些珍贵的书》

    那些年,那些珍贵的书   在我的心底珍藏着三本珍贵的书<写作辞林><中国文学史><青年知识手册>,它们在我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第一本珍贵的书<写作辞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我的那些文朋诗友们》

    我的那些文朋诗友们   两年前,我成了一名"乐退族",结束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模式,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写作,因此结识了许多文朋诗友.   他们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外公,我想抓住您的手》

    外公,我想抓住您的手  少年时的点点滴滴是我永恒的回忆:春去秋来,日月星辰,目睹了一位老人领着他的外孙们走过了十三载,魁伟的身躯为他的外孙们遮风挡雨.余家湾那条石板路上深深浅浅的脚印,记载着外孙们的成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年味尽在油锅中》

    年味尽在油锅中 在我的家乡张家湖,有"无油炸,不过年,年味尽在油锅中"的俗语.   乡里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非常注重仪式感,特别是过年,完全是按照"老祖宗"的那套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挖藕》

    挖藕  那时候,生产队里有三处藕塘.其实,更确切地说是一处藕塘,两处藕田.   那处藕塘位于黄石工业学校(黄石理工大学的前身)大门口的马路内侧,大概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藕塘里,水较深,生长的都是开粉红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   我的家乡张家湖(又名磁湖),她不仅是鄂东南有名的蔬菜之乡,而且还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年味与家乡的风光,一样美不胜收,一样令人怦然心动,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家乡的过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干塘》

    干塘  "干塘"是俗语,又叫"干鱼塘",它是我们长江以南一带乡下的说法,就是把鱼塘的水放干后将鱼捕起来.   那时候,生产队里有两口大鱼塘,并排着,一边临着湖,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我的大姐》

    我的大姐   我从未想过死亡会与我如此的接近,我从未想过生命竟如此的脆弱,我从未想过我大姐突然的离世我竟是如此的无力.   我原以为来日是方长的:我原以为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时间与我大姐闲话家常:我原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