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道医+胡希恕老的屡用屡效方 | 唱医雅言•遗尿门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唱医雅言阐释》,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尿床:道医+胡希恕老的屡用屡效方

导   读

遗尿症(Enuresis)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中医治疗遗尿,效果很好,大家一起看一看道医的方药。

遗尿门

遗尿证,因肾虚,

水火不交尿频频,

醒时数,睡梦行,

桑螵蛸散收河津。

桑螵散,龙骨参,

远志龟板当归身,

桑螵蛸,白茯苓,

菖蒲八味煎水吞。

桑螵蛸散出自《本草衍义》,由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八味组成。有调补心肾,涩精止遗之功效!上文“水火不交”即心肾不交,心在五行属火,居八卦离宫,肾在五行属水,居八卦之坎宫,心肾相交则为既济卦,心肾不交则为未济卦。水从上往下走,火从下往上炎,走到了一起,所以叫“水火既济”,就是正常的生理状态;未济就是火在上水在下,火性炎上,水性趋下,二者背道而驰,所以说未济,未济就是病理状态,如这个桑螵蛸散所治的“水火不交尿频频”。我们可以用天气来打比方,既济就好像是云开日出,雨过天晴。未济就是阴云密布,山雨欲来风满楼,太阳躲到云层里。

陈治生

遗尿证,相火衰,

心肾不交阴阳乖,

睡着了,尿出来,

八味汤儿不须猜。

八味丸,即六味,

外加附子并肉桂,

炼蜜丸,早晚吃,

久久常服自有益。

此八味丸即金匮肾气丸,又名阳八味,有温补肾阳的功用,乃水中生火之剂,临床只要治肾阳亏虚,不管是遗尿、消渴、后头麻痛、慢性咽炎、声带水肿、足跟痛等,但见肾阳亏虚均可应用。如峨眉派弟子东汶王高银先生在《舍脉从症》中的几个案例:其一,后头麻痛,冷热都痛,遇寒发麻,疼痛。辨证:足太阳经气化不利,阻于玉枕,天柱。治法:温化下元,散太阳之寒,舒肝气之郁。处方:八味丸(汤)加蔓荆子。针刺:百会、玉枕、天柱、天髎、肾俞、膀胱俞。其二,慢性咽炎(咽部水肿,呈黯红色)。处方:八味丸(汤)内服,外配枯矾5克,冰片01克,黄柏5克,川连5克,薄荷水浸透,烘干为细粉,吹鼻,即吐黏条状物。其三,声带水肿(嘶哑),处方:八味丸(汤)重加寸冬、沙参。其四,喉壁有米粒状水肿。处方:八味丸(汤)加羌活、独活、蔓荆子。针刺:天突、天地、第3、4、5颈椎,反复刺血即可;若延几年,肌腱硬化。其五,足跟痛,因太阳经湿气下注昆仑、四池以下大筋,其人畏着地,针刺痛点,以痛点为中心,上至昆仑、巨虚、丰隆、委中、合阳、承山一周瘥,此处乃足太阳与足少阴交汇之处,需服用温阳益肾,清热除湿之品,用八味丸(汤)加苍术、黄柏、滑石、甘草、巴戟天、牛膝治之。

陈治生

遗尿证,火不交,

每夜梦遗臭臊臊,

住尿散,炖羊脬,

连吃数个尿不标。

住尿散,好肉桂,

苡仁怀山北五味,

石菖蒲,建莲伙,

公羊尿脬装煮吃。

住尿散为丹道医家食疗方。我治小儿遗尿有一个方子,是胡老的经验,《金匮》的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中医临床家——胡希恕》:“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大串连期间,曾有一外地男学生找我看病,诉及每夜必尿床,问其病因,答曰身重乏力,腰腿发凉,似浸水中,诊其脉沉弦,辨证为寒湿肾着,用甘姜苓术汤变汤为散,嘱其每次服10克,一日二次,半年后孩学生从长沙寄信一封曰:爷爷,谢谢您,我的遗尿病经您一治就好了,您的恩情我一辈子不会忘掉。”“又有一女孩,于1966年10月19日从东北到北京串门,时16岁,患遗尿已七八年,经中西医久治无效,求我开方治疗,与肾着汤二剂即愈,同年12月1日,特由东北来京致谢,并索求处方备用。”这个我运用多例,屡用屡效!

陈治生

肾着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原文】《金匮要略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组成】甘草、白术、干姜、茯苓。

【用量】甘草、白术各6g,干姜、茯苓各12g。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用】温脾胜湿。

【主治】寒湿下侵之肾著。腰部冷痛沉重,但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

【方义】本方所治之肾著病,非肾之本脏为病,乃寒湿外袭,痹着于腰部所致。腰者,肾之府,故以“肾著”名之。此证多起于劳动汗出之后,衣里冷湿,久而久之,寒湿内侵,注于腰部,或居处卑湿,寒湿直接侵于腰部,以致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腰中冷重,如带五千钱。邪着于肌里,未伤及脏腑,故小便自利,饮食如故。根据以上病机,邪虽外受,但无表证,且时日已久,非外散可解,当温中胜湿,使寒湿之邪,温而化之。方中以干姜为君,温中祛寒;茯苓为臣,淡渗利湿。二者配合。一温一利,温以逐寒,利以渗湿,寒祛湿消,病本得除。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俾脾气健运,则湿去而不得聚。使以甘草,调和脾胃,而理中州。

【配伍特点】四药相伍,共奏温中祛寒、燠土胜湿之效,是为寒湿腰痛之良剂。

【运用】临证除腰中冷重疼痛之外,当有口不渴,舌苔白,脉沉缓或沉迟见证。以腰重冷痛,苔白不渴,脉沉迟或迟缓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若寒多痛甚者,可酌加附子、细辛,以助温经散寒之力。

【文献摘要】汪昂《医方集解·利湿之剂》 :“此足少阴,太阳药也。干姜辛热以燥湿,白术苦温以胜湿,茯苓甘淡以渗浊,甘草甘平和中而补土。此肾病,而皆用脾药,益土正所以制水也。”

学苑的小书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