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为何称“临池”?原来是因为他……
🔥书艺咀华●咀嚼书法艺术之英华
张芝《终年帖》。释文:终年缠此,当治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不讲意不意,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所游悉,谁同过还复,共集散耳。不见奴,粗悉书,云见左军,弥若论听故也。
张芝是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的宗师级人物,他与蔡邕同时代,与钟繇、二王并称,被时人誉为“草圣”。但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生年不详,约卒于献帝时(192年)。
皇象《急就章》局部
在张芝之前,隶书在发展中出现草法,即隶书的底子,仍然保持字字独立的章法,但行笔速度更快、一些点画更省简,成为后人所称的“章草”。章草,是意欲打通隶书与行草书者必走之路。而张芝正是章草的集大成者。
但张芝并没有停留在继承章草的层面,而是继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把字字独立的章草串联起来,省点画、去波磔,创立了“今草”,极大地丰富了草书的笔法、结体与章法。这真是草书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对后世影响极大,二王、张旭、怀素、孙过庭等等,包括今人,无不在传承学习这种草法。
无怪乎,“书圣”王羲之曾说,“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又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可见,在钟繇面前,王羲之还是相当自信的;但在张芝面前,却甘拜下风,只能说自己如果也能像张芝那样勤奋,那么也未必落后于他。这“未必”也显示出不确定、不自信的一面。
王羲之的话,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张芝的勤奋。
张芝《冠军帖》。 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学书当需勤奋。这个道理似乎不必多说,但从实践看,又实在不可不说。张芝出身官宦名门,他爹张奂曾任太常卿,掌管礼乐仪制,最低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高官,而且家庭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所以,张芝可以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但即使如此,他仍然非常勤奋。西晋书法家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正由此,后人才称练习书法为“临池”。
“临池”一词的形成,足以说明张芝学书之勤奋。张怀瓘在《书断》中,把张芝的章草、草书列为神品,评其:“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可以说给予了他至高之评价。
目前,张芝(或疑似)传世的作品有《冠军帖》《二月八日帖》《终年帖》《秋凉帖》等。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