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咀华●咀嚼书法艺术之英华!
想把字练好不是一件容易事,相信书友们深有感触。其实,自古以来,学书法都不是容易事。书法家苦练成才的故事,在历史上太多了。然而,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历代书家经过大浪淘沙后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却很难见到他们最初研习书法时不成熟、没水平的习作草稿。在敦煌出土的一批书法作品残纸中,我们有幸看到了古代书法初学者的习作。看了之后,大大增强了我们学好书法、练好字的信心。
这片残纸临的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时间是唐朝时期。唐初的智永、欧虞褚薛等书家,皆是从二王一路出。之后经过唐太宗不遗余力的推崇,王羲之逐步走上“书圣”神坛。从这片残纸看,学书人显然是一个新手,所临的兰亭序,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都差得比较远。
这片残纸,左边画的是“人面五色鸟”,右边小字是对五色鸟的解释。这个小字相对成熟一些了,但仍然比较初级,比较随意,有的点画下笔浓重,显得不协调。
这片残纸只有三个字“録、路、述”,应当是初学者重复练习的草稿。由此可见,古人习字跟我们今天小学生练字差不多,对同一个字不断重复,在重复中不断修正、熟练。
唐人写经,今天已是经典,是学习楷书的人必须研习的。但这件写经,水平却很一般,大约是普通人家找人抄的,抄写者不是书法家,就是普通读书人,所以水平比较一般。
这片残纸是准备临习《兰亭序》,只是,刚写了六个字,发现太难看,自己就写不下去了。这种临习的状态,很鲜活、很生动。我们在日常学书中,不也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吗?
这片纸,写的内容是敦煌曲子词《虞美人·东风吹绽海棠开》,词作者是五代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这字虽然不如敦煌写经体和唐楷那么工稳,但书风比较有趣,颇有些欧阳询行书的瘦劲味道。王重民评:“《虞美人》一首,书法在诸曲子词卷中为最佳,惜亦不著撰人姓氏。”全词内容为:“东风吹绽海棠开,香榭满楼台。香和红艳一堆堆,又被美人和枝折,坠金钗。 金钗钗上缀芳菲,海棠花一枝。刚被蝴蝶绕人飞,拂下深深红蕊落,污奴衣。”
这件残纸,内容也是唐代的敦煌曲子词,词集名为《云谣集杂曲子》,一共三十首。从字看,用笔有章草的味道,结体开张,章法比较随意。总体上,技法水平一般,但趣味性较强。
这部词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民间词集。清末被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盗去,分别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和法国巴黎图书馆,之后分别被董康、刘复看到后抄录下来,使之得以在国内流传。
这件残纸的内容看不懂,单字都认识,但合在一起读不通。里面的字大多与农桑纺织有关,所以有可能是随手写给别人看的。从字看,水平一般,不属于专业书家或专门抄经的人所写,应该是普通人所写。
这片纸,又是临摹兰亭序,可见王羲之在唐代的尊崇地位。只是,这水平实在惨不忍睹,今人学书法的毛病,他也全有。
这篆书结体不太讲究,用笔也不是当时流行的铁线篆和玉箸篆,比较随意。
在敦煌残纸中,除了初学者的书法作品,还有画作,水平也不咋滴。
比如这件残纸,画了一个头像,眉毛是连在一起的,五官都很随意。估计作者自己也觉得画得太丑,所以只画了个头,就没有再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