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撤档的大奖电影:谁才是出轨者?
( 歌名《两个人的世界》、歌手:杨坤,陈琳 )
如果没有疫情,这部拿奖拿到手软的电影,今天将在中国内陆上映:
《婚姻故事》
《婚姻故事》电影海报
也许疫情过去,我们还有机会坐在影院欣赏它,但今天,让我们先品味这部深刻电影抛出的一个难题:
婚姻里,什么是“出轨”?谁在“出轨”?
01
尽管这部电影获得奥斯卡六项重磅提名,得奖呼声一度胜过《小丑》等,但这个故事再平庸不过,简单一句话:
妮可发现丈夫有外遇,于是两人决定离婚。
然而,随着电影的展开,你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就像每一个经历过求婚—结婚—离婚的人们内心都知道的:
对不起,我离婚了,但是请不要用你的想像来评价我经历过的一切。
丈夫查理是一名戏剧导演,虽算不上有钱有名,更没什么背景,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初露锋芒,刚拿到天才奖,事业前途一片大好;
妻子妮可是一名演员,靠一部青春片在认识丈夫查理前就小有名气,结婚后更成为了丈夫的御用演员。
两人可谓一见钟情,正像妻子妮可所写下的那样:
“查理一直看着我,而我在看见查理后的二秒钟,便爱上了他。”
电影一开始,便是丈夫查理和妻子妮可用“我之所以爱他/她,是因为.......”这样的句式开头,写下两人彼此相爱的初心,那其实是唯有最亲密的人才能有的“相知”。
在查理的纸上,你可以读出:
动物保护人员只能看到妮可“喜欢小动物”,但唯有查理才知道,这份“喜欢”的背后是不想让动物保护人员失望。
同事只能看到妮可“温柔依人”,但唯有查理才知道,在遇到真正棘手问题时,能快速做出决定的,不是自己,而是妮可;
好友都以为妮可“喜欢喝茶”,但唯有查理才知道,妮可总是泡完茶,却并不喝;
.......
在妮可的笔下,你可以读出:
同事只能看到查理的“固执己见”,但唯有妮可才知道查理骨子里的“争强好胜”,就连和儿子玩游戏都不愿意输;
别人只能看到查理的“出手大方”,但唯有妮可才知道,查理是多么具有节能意识,多开一个灯都会立刻关掉;
好友只能看到查理的“会做家务”,但唯有妮可才知道,这份“独立”的背后,是幼年失去父母关爱后的顽强;
.......
每一个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两人一起走过十年才彼此拥有的“相遇相知”,但讽刺的是,两人写这些是在接受“离婚调解”时,此时的妮可已经决定离婚。
《婚姻故事》最大胆而又真实的揭露在于,从一开始它就让观众清清楚楚感知:
妮可和查理都知道他们深爱过,以及为什么爱,他们理智,他们珍惜,他们没有任何因为孩子、钱财、老人带来的烦恼和障碍,甚至出轨也不是他们不再爱的理由。但是,他们还是走向了离婚。
这才是这个时代独有的婚姻真相。
太多的电影电视依旧停留在“父母、第三者、孩子等种种外在原因导致夫妻离婚”,但在这个自由恋爱也自由离婚的时代里,已经没有那么多戏剧性的逼迫,也没有那么多道德上的谴责,受过高等教育的新一代男性、女性已经不会简单因为别人一句话,或外在一件事,就决定自己的人生。
那么,到底什么让他们离婚?
02
“来说说你的故事吧。”
律师诺拉让妮可说说为什么要离婚。
妮可立刻说了查理出轨女同事,并且数落他的百般不是吗?
没有,妮可说了下面一段话:
一开始我是演员,是明星,感觉很了不起,人们来都是看我,但我走得越远,查理戏剧公司受到的赞誉越多,我就越来越不重要,我就变成了'她是谁?’,'就是曾经演那个的女演员’。我变得越来越渺小,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我只是让他变得越来越有活力。我是“谁”呢?
这是妮可饱含眼泪说出的一段话,她把现代女性的心声真实表达了出来:
婚姻,让我们遗忘自己。
婚姻,其实是“个体”被“夫妻共同体”取代的过程。有的时候,这种“联盟”对你有益,让你更加施展自己,可有的时候很可能让你失去自己。
整部电影自始至终,“查理出轨女同事”只是一个导火索,完全没有情节表现,就连这方面的台词都少得可怜,但电影自始自终都在展现:无论是妮可,还是查理,都在不断自问或被问:
“我是谁,我到底要什么?”
03
有一种出轨叫“忘了我是谁”!
出轨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而这也许才是真正的“出轨”,而这也许才是造成我们伤痛的真正原因。
对于妮可来讲,这场离婚是她“重新找回自我”的过程。
而对查理而言,这场离婚是从“自以为是”的那个世界中走出,重新“审视自己”的过程。
我们常常认为,“出轨”要么是“肉体出轨”,要么是“精神出轨”,而最受不了的,是“精神出轨”。没错,但别忘了:
真正的“精神出轨”不是出轨于他人,而是背叛自己。
只要有一天,一刻,一时,你还在想着丈夫(妻子)是否忠诚于自己?那么,你已经背叛了自己。
因为你把自己的存在依赖于别人,你把自己的价值依托于别人。
你,才是真正精神出轨的那个人。
结婚以前,妮可是独立的,她知道自己是谁。
结婚以后,妮可是查理的演员,是查理孩子的母亲,是查理公司的职员......她放弃了导演梦想,放弃了想回洛杉矶的梦想,放弃了接自己喜欢剧目的梦想,妮可成为了查理的某种延伸,用妮可自己的话来说:
“查理根本看不到我......他看到的是女演员,是孩子他妈。”
但是,查理看不到妮可,不是查理的错,是妮可遗忘了自己是谁。即便妮可是“无过错方”,她始终忠诚于丈夫,但当她因此而烦恼、纠结、痛苦、迷失,那出轨的不是别人,是妮可自己。
反过来再看查理,我们往往认为,查理是知道“自己是谁”的,而且妮可也在一直帮他成就,因此妮可才丧失了自己。
可是,在一场两人疯狂的争执中,查理无意识说出了自己内心的话:
我本来是个毫无名气的二十来岁的导演,突然就上了《纽约生活志》的封面,我成了大红人,看哪个女人都可以上,但我没有。因为我爱你,我不想失去你。可他妈的我当时才二十多岁啊,不想错过放荡年华,但我却为你错过了。
他真的爱妮可吗?真的为了妮可,所以错过了放荡年华吗?
还是又一个“背叛自己”,还把“背叛”的责任怪到别人身上的出轨者?!
有钱有名了以后有了更多欲望,这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粉饰自己,还把自己不去满足欲望说成是“爱”,再把不能满足欲望的责任怪罪到所“爱”的人身上。
对不起,这不是“爱”,这是“索爱”,是因为自己没有爱,才去“索爱”。
查理在这一过程中同样丧失了自己,和妮可并没两样。
04
迷失了自己的人能看得见别人吗?
不能。
自己出轨的人能真正去爱别人吗?
不能。
所以,法庭成了一面镜子,一面照出妮可和查理本来的镜子。
当所谓的“情与爱”接受法庭审判,要决定利益得失,要决定孩子抚养权的时候,隐藏着的愤恨与埋怨全都爆发了出来。
很明显的,连他们自己都不会想到,自己跟律师抱怨时随口说出来的对方的小缺点,到了法庭上都变成了证明对方“无权、无能”的证据:
妮可平时喜欢喝点小酒,到了法庭上则变成了有酗酒习惯的母亲;
查理因为工作忙没有在车上安好儿童座椅,到了法庭上就是根本不顾孩子安危;
妮可知道查理每次的收入都会投入剧团,从不会放进自己口袋,但到了法庭上查理就成了从来不给妻子一分收入的混蛋丈夫;
查理知道妮可只是带儿子到洛杉矶居住,但到了法庭上就成了扣留儿子,不让他和爸爸见面的混蛋母亲;
.......
两人将积藏在心中近十年的怨恨都发泄给了对方,因为曾经太过“相知”,他们太清楚对方的弱点在哪里,最受不了又是什么,所以他们可以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更加狠狠的伤害彼此。
这段“情爱”关系已经从“和平分手”逐渐演变成了“一场绝望的争斗”,妮可因为极度失望对查理吼道:
你和你那酒鬼的老爸没什么两样,我一想到你就恶心.......
查理则因为极度愤怒,对妮可嚷道:
每天醒来我都希望你死了,希望你被车撞死......
话一出口,妮可懵了,查理也懵了,他痛苦不堪,他抽泣着,跪在了妮可的面前说“对不起”,但妮可抚摸着他抽搐的背,说:“我也是”。
两人彼此攻击时说的是真心话吗?
当然不是。
但一个找不到自己的人,只能去伤害别人;
一个自己出轨的人,看见的全是对方出轨。
05
《婚姻故事》是深刻的。
即便情节发展到了这里:查理跪在了妮可面前,而妮可抱住了他。但导演并没有让两人和解,两人还是选择默默打着官司,投入更多的钱,争取着各自的权益......
为什么?
因为直到这里,他们依旧没有解除自我的痛苦,妮可与自己没有和解,查理与自己也没有和解。
他们只是承认了“言过于实”,却并不知道“出轨的只是自己”,所以他们还要继续“找自己”!
而对自己的回归,一直等到他们离婚后。
当两个人不再在对方身上追寻自己的价值,当两个人不再执着于改造对方来成全自己,他们真正看见了彼此!
离婚后,查理才真正搬到了洛杉矶;
离婚后,查理才真正陪伴起了儿子;
离婚后,妮可才不再因为法律上今天儿子归自己就不给查理;
离婚后,妮可才做起了自己热爱的导演。
对另一个人既没有依赖,也没有控制,才有可能回归看见自己。
所以,什么是“出轨”?出了自己本心的轨道。
什么是“忠诚”?忠于自己本心的轨道。
电影的结局很有深意:
离婚后一年,查理去看儿子,发现儿子正在读一张纸上的文字,而那张纸上正是离婚调解时,妮可所写下的“我之所以爱查理,是因为.......”
妮可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永远不会停止爱他,
即使这样的爱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查理潸然泪下......
他们不再爱彼此了吗?
不,直到这时,他们才真正爱着。
因为一个回归自己的人,才有能力去爱别人。
电影最后一幕:查理鞋带散了,妮可给他系起......
婚离了,爱还在。
谢谢你,照见我。
素说
去年,我读到了人民大学潘绥铭的一份调查报告,这位教授公开了自己从2000年开始,每5年一次进行的全国范围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每7.5个妻子中就有一位出轨,每2.5个丈夫中就有一位出轨,是妻子的3倍。这还不包括不愿意承认的潜在出轨人群。
2018年的统计数据已经显示:
中国的婚外恋,男性比例与世界基本持平,而女性比例,则高出世界平均数的4倍。
有意思的是,与这一数据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个调查研究:
全世界女性选择“不婚”的比例数也正在逐年增加,收入越高,这一比例也越高,中国同样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
某些结论认为:“出轨率”的逐年增加可能是导致结婚率逐年下降和离婚率逐年上升的直接原因。毕竟数据显示:50.16%的夫妻在离婚原因一栏填下的是——出轨。
50.16%!
这是我在看《婚姻故事》这部电影时,同时想到的数字。
可问题是:
当我们填下“出轨”两字时,当我们跟着舆论去定义爱人的不忠或自己的背叛时,当我们轻易把自己的内在痛苦推责给外在“出轨”事件时,是否知道“出轨”的真正含义呢?
我想,这就是观《婚姻故事》时,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的内在问题。
就在我写作这篇文时,我们的禅说电影群友“青青白云”给我发来一个链接,是学山禅师写的一篇文章。
巧的是,在这篇文章里,学山禅师用力透纸背的语言直言不讳的说出了什么是真正的“出轨”。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把这段分享给大家:
不存在肉体出轨,或精神出轨。只有一种出轨:不守本心。
为他人而活,是名出轨;关注他人,是名出轨。不在自己生活的轨道上行驶,是名出轨。心向外驰,是名出轨。见他人过失,评判,抱怨,指责别人,是名出轨。住于烦恼,是名出轨。活于幻相,是名出轨。执我我所,是名出轨,颠倒妄想,是名出轨。
学山禅师曾总结: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出轨,
除非他完全觉悟;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搞各种各样外遇,
除非他不再关注外境;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搞婚外恋,
除非他真正的爱自己。
也许我们经历过的每一段亲密关系,无论结局如何,都是最好的镜子,只为提醒我们看见真正的自己,回归自己的本心。
当自己不再出轨,这世界便没有出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