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玄奘的出家因缘

五方文殊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少年玄奘的出家因缘

故事:

隋朝时包括隋唐,佛教的僧人的数量是有很严格控制的。只要你当了僧人国家是可以免除一切杂税劳作。

就在玄奘法师13岁的那一年,正好碰到大理寺卿郑善果到洛阳去考查。只剃度14位僧人。在哪里考你的佛学修养等等。

隋朝时郑善果是以什么著名的呢?是这个人非常会看相和非常会鉴定一个人才,你到底是不是人才。那时13岁的小玄奘就站在这个佛教考场门口,就在那里磨磨蹭蹭赖在门口不肯走。

当郑善果考完了出来一看怎么有一个小孩在这里?然后就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也就是说问你子为谁家啊?

然后小玄奘就把自己的家门报了。然后就问他,你是不是想能够剃度出家为僧啊?

小玄奘说:“是,我愿意出家为僧。但是,我是“习近业微,不蒙比预””。(翻译:我学习佛法的时间很短,也就学了几年,十三岁也就三年。业微,这个“业”不是恶业的业,这个“业”也是一个梵文字,是功力的意思,我花的功力,我花的力气还很少,我的功力还很浅,学习的时间又很短。不蒙比预)

郑善果当然一看玄奘这孩子就觉得不一般啊,就问他:“那你为什么要剃度出家呢?”

玄奘的回答:“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翻译:远绍如来,“绍”是继续、传承的意思,把这个佛教佛法,给继承下来,从远的讲继承如来的佛法;从近的讲呢,近光遗教,就是我要把释迦牟尼传下来的佛教把它发扬光大。)

郑善果是以善于鉴别人才而著名,于是就破格给小玄奘开了一个公开的后门,郑善果他有一个考试委员会周围很多人当然要抨击啦,他也没考,你就因为他几句话小孩长的漂亮就给了他这么一个非常珍贵的14个名额,这整个洛阳才只有14个名额。

那么郑善果就讲了这么一段话:“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

(翻译:因为过去考和尚或者科举考试分两种:一种,你能默写多少纸佛经,那个时候佛经论纸,还没有现在线装书这样一页一页的,它是卷轴,你能够默写多少纸佛经这是一个标淮;第二个,看你能抄写多少卷佛经,也就是看你识字多少,看你到底是不是读得懂,佛经上的字你是不是都认得。诵业,就是背诵的功夫,易成,背诵的功夫很容易;但是风骨难得,你有这个风采,有这个骨相,有这个气度太难得了。那如果剃度了玄奘这个孩子,必成释门伟器。释门是释迦牟尼之门,此子必然将来会成为佛门的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这一点当然证明了郑善果有,知人之明和知士之鉴,他是的确会看人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






佛经精华欣赏






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内学止观,无忘正智。

——《法句经·诫慎品》

【注释】

以道德纲领,规范身口两意的行为;以止观的方法达成定心安心的功夫;以正知、正见、正念、正思的修养,达成开发正慧的目的。用此戒、定、慧的三种功能来对治人的贪、瞋、痴等根本烦恼。

品味经典



佛偈禅语





炼心妙要



我们被弥陀救度了,当然,凡夫的习性可能还是会有的,可是内心是不会跟众生计较的,还有什么你对我错,有什么意义?“他对就对呗!就是我有错”,事情就结束了。只要承认自己错,就是和谐社会了。这个社会上错的事情没有人承担,我们来承担不好吗?所以,不管是家庭的琐事,还是道场的事情,都不要计较,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肯吃亏不计较,只要众生欢喜就好,“只要你们欢喜,这些都是我的错都可以的”。

滑动滚动条可查看全部内容↑↑

雲封青螺

供养五台曼殊像,愿尔贤哲唯至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