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火生气
少火生气:
少火,正常的阳气
气,元气
少火滋生元气
维持生命活动
《医学正传》:
少火生气,滋生元气
火不可无,可少不可壮
少则滋助乎真阴
壮则烧灼乎元气
邓铁涛关于
“少火生气”
的诠释
与运用
▲邓铁涛(1916.10-2019.01)
首届国医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创始人之一
现代著名的中医学家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
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纪念章获得者
心血管疾病的病机
多为本虚标实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故扶正固本辅助
人体之气机祛邪
尤为重要
合理选用药物
调节人体气机
达到“少火生气”
避免“壮火食气”
是临证难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大内科主任吴伟教授师
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
(下称邓老)
发现其临证中
使用补气温阳类药物之中
巧妙运用“少火生气”理论
采用同类不同性药、
调节药物剂量、
配伍解毒药对等方式
治疗心血管疾病比
单纯补阳、温阳
有效、安全
“气”与“火”之关联
01
张景岳:
少火生元气
是火即为气
此气为正气
若是,正气有余
便是,人生元气
人生元气
生于命门
命门,精神之舍,阳气之根
命门之火旺,蒸糟粕化精微
人非此火
不能有生
是火即气
生人少火
立命之本
邓老认为:
少火即正气
少火生于命门
命门之火
藏之于肾
水中之火
亦即相火
此火为
生人少火
立命之本
故当饮食入胃
阳气的作用下
水谷化生精微
上输于心
滋养君火
君火下通于肾
肾气通过三焦
温煦脏腑组织
维持脏腑功能
此为少火生气
“壮火食气”之弊
02
从宋代以来
医生们多受
《和剂局方》
之影响大都喜欢温补
其弊端是上火的人多
阴虚火旺,灼伤真阴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
有鉴于此,即提出了: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可谓开
金元以后
滋阴之风
朱丹溪指出:
“气有余便是火”
张景岳也提出:
“气不足便是寒”
邓老深究古代各家学说
运用“五脏相关学说”
结合
岭南地域
气候特点
临床注重权衡
火(阳)与
寒(阴)的
关系
平衡阴阳
扶助正气
尤其顾护
中焦脾胃
枢纽之气
邓老认为:
岭南之地
土卑地薄
湿热交纵
如果使用
益气助阳
小剂开始
酌情加量
盲目大剂量使用
易助长火热之邪
“万病皆损于阳气”、
“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火神派”喜欢使用
超大剂量的附子
但附子中毒的
案例屡见不鲜
临床犹当谨慎
邓老
在小剂量
使用附子
(3-5g/剂)
同时多用
甘草、生姜
与其配伍降低
达到解毒作用
避免“壮火食气”
甘草
味至甘
中和之性
调补之功
毒药得之
能解其毒
现代研究亦证实
甘草的解毒作用
运用“少火生气”理论
治疗心血管疾病之经验
03
3.1 胸痹心痛(冠心病)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
营卫之气的盛衰
依赖于后天之本:
脾胃之气的强弱
邓老认为
冠心病为:
脾土虚弱
木不生火
营卫不足
仲景:
四季脾旺,不受邪
脾为土脏,灌溉四旁
五脏皆有,脾胃之气
调理脾胃,可调四脏
阴平阳秘,疾病自除
本病治疗:
邓老强调,补气为要
方用邓氏,温胆汤加减
黄芪为本方之要药
部分患者虚不受补
避免,久用黄芪
而致“壮火食气”
邓老
善用“南芪”之五爪龙
配合桂枝,代替黄芪
其认为
二者相配:
益气补虚,功同北芪
不温不燥,补而不峻
正合“少火生气”之意
佐以白芍
柔肝养肝
助木升火
全方温土
以助营卫
益气以充君火
3.2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少量附子,微升少火
君火以明
相火以位
相火
又称少火,少火不足
君火自弱,心气不足
《脉经》:
心气因起,阳行四肢
肺气亭亭,喘息则安
说明了
心衰补气
的重要性
邓老认为,“心气不足”
为心衰病的主要病机
方用人参四逆汤加减
附子为补气温阳之要药
历代医家
善用附子之人
可谓不胜枚举
对附子的
灵活运用
首推仲景
陈修园:
气味
辛、温
有大毒
仲景即于此
悟出附子大功用
研究表明
仲景对附子的
用量,并不大
常用量
附子1枚合约6.9g
大者1枚亦10g左右
多不超过13.8g
邓老提出
使用附子
应法仲景之
“微升少火”
小剂量
3-5g/剂
扶植少火
并佐以炙甘草
既可解毒又可
增加补气效力
阴得阳生
阳得阴助
阴平阳秘
另外在临床上使用熟附子
多仿仲景真武汤组方思路
加用生姜3片
一可助阳
二可解附子毒
常加白芍酸敛
防附姜之发散
3.3
眩晕(老年性高血压)
补气为要,平调阴阳
高血压
属中医“眩晕”范畴
老年性高血压多为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丹溪心法》:
“无虚不作眩”
认为老年人
后天之本虚弱
脾土
无以灌溉
五脏之气
气虚,即为主要病机
方拟赭决七味汤加减
黄芪为君药:
补益脾气
调和阴阳
且临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黄芪运用较大量需加量时
配伍五爪龙代替部分黄芪
而且配合使用麦冬、石斛等
养阴之品制黄芪之温燥之性
取“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之意
3.4
心悸(病窦综合征)
益气温阳,补少助君
根据发病特点
病窦综合征归属祖国医学
“心悸”、“怔忡”病的范畴
且因脉为心之府
有医家因其脉以
“迟、涩、
结、代”
为特点
将其归到
“脉结代”
“迟脉证”
进行讨论
不论《伤寒明理论》:
其气虚者,由阳气虚弱
心下空虚,内动而为悸
还是《濒湖脉学》:
迟而无力定虚寒
代脉都因元气虚
结脉皆因气血凝
不难看出气虚,而致阴寒
为病窦综合征,主要病机
故邓老遵从
“虚者补之”、
“寒者温之”
之法
方选自拟
黄芪麻黄附子
细辛汤加减
附子大辛大热
通行十二经脉
细辛辛温通阳
以利阳气敷布
黄芪补气
的基础上
配合小剂量
附子(5g/剂)、
细辛(3g/剂)
取微微升火之意
另外邓老喜佐以
太子参、麦冬
增益气之功
弱附辛之烈
组方平
组方用药
平淡之中
每有奇效
结语:
04
邓老在遣方中巧用
五爪龙、太子参、桂枝、
小剂量附子、细辛
等补气温阳类药物
调节人体气机
提高补气功效
且不过于燥热
避免“壮火食气”
体现“少火生气”
临床疗效颇佳
临证之时需要用到
峻补扶阳类药物时
因为顾及患者本身
气机与火化的关系
过于峻猛温补
往往易损气机
导致
壮火食气
功亏一篑
因此可以通过
同类不同性的药物、
调节药物剂量、
配伍解毒药
对等方式来
进行调整气机
达到气火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