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竟然踩着高跷捕虾?但这技艺可能会渐渐失传

常常能在抖音上看到赶海的视频。每当遇到涨潮退潮,尤其是大潮汛,海水退得又远又快,很多贝类等海洋生物行动较为迟缓,于是浅海区就留下了丰富的水产品。这对有经验的渔民来说,完全是自然的恩赐。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千百年来,在海边生存的人们,早已掌握了涨潮打鱼、落潮赶海的规律。他们依靠大海谋生,从大海中获取各种资源。纵观历史演变,这是中国海洋文化中最生动的部分,同时也是时代的缩影。

近年来,赶海更是发展成为旅游热潮。无数人不远万里来到海边,只为体验一次追逐海水的乐趣;享受一顿新鲜爽口的海获。
若是普通的赶海方式也没什么特别,我知道在斯里兰卡有一种很少见的捕鱼方式——高跷钓鱼。渔民们只靠自己的力量,徒手爬上长满海藻的木桩,用没有钓饵的鱼钩钓鱼。有时他们会耐心等上好几个小时,最终带着满满的收获下来。
几乎所有关于斯里兰卡的旅游介绍中,都不会漏掉这个特色旅游项目。然而很少人知道,在最早的时候,这种捕鱼方式只是因为贫穷的渔民们买不起船,却需要在深深的海水中钓鱼才迸发出的生活智慧。
到如今,高跷钓鱼早已成为了一种博取远方来客眼球的表演形式,失去了淳朴的意味。

幸运的是,我在国内也发现了类似的古早捕“鱼”方式——京岛高跷捕虾。

位于广西东兴市的京岛,是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也是京族的聚居地。
京族这个民族实在太小。在越南,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86%,然而在我们国内不过几万人。大约公元16世纪初,京族的祖先陆续由越南涂山等地迁移来华,并渐渐汇集在了今天的京岛。他们习惯以海为生,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

而京岛最早是三个小岛—巫头、山心、尾岛,统称“京族三岛”。随着时代的发展,六十年代末时,三岛开始围海造田。人们通过拦海筑堤,将三个岛与陆地连接起来,三个海岛变成了一个半岛。

今天来到京岛的人,几乎感觉不出这里曾经是三个独立的岛屿。

最初的京族人们,过着独居孤岛的生活。与世隔绝、怡然自得,所以他们完整地保留了很多海洋民族的传统,比如高跷捕虾。
相比斯里兰卡的高跷捕鱼,京岛的高跷捕虾一样是历史悠久,但又多了几分真实。这的的确确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海捕方式。而且,比起鱼来说,虾的体型更小,更难捕捉,对渔民的经验和技术,要求更高。
想看高跷捕虾,最好的地点在金滩。
就在尾岛西面,有一处面积约25平方公里的沙滩。因这里沙色金黄、沙质细腻,被冠上了金滩的美誉。平展铺开的大片金色沙滩,犹如披盖在蔚蓝海面上的一张金色绒毯。遇上阳光热烈的日子,更是熠熠生辉,胜似神迹。京族人们,就在这里继续着自己百年历史的老传统。

这一带,鱼虾一般在一米多深的浅海活动。这个高度不深不浅,若是凭着自己本身的身高去捕捞,非常不灵活,而且一接近这些海中精灵,它们就被吓跑了。但如果踩上高跷,再掌握好平衡,用竹竿撑开的网慢慢向前推进,满满的海获就能手到擒来。

虽然说着简单,但看着渔民们绑上高跷还是觉得不容易。

他们需要先在膝盖处包裹上一块厚布,以免被高跷磨伤。再用绳子缠绕几圈,将高跷牢牢固定在小腿上。这高跷就是他们腿的延伸,他们要依靠这一截在海中灵活移动、奔走,捕捞。

两腿都绑好了,一发力,就稳稳地站在了海滩上。真的,若不是从小练就,这高难度的捕鱼方式对大部分人来说,就如婴儿学步一样的困难。更别说他们肩上还要扛着一个重重的捕捞网。

台风天前,很多鱼虾喜欢在浅海区活动,渔民们会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去碰碰运气。
海水一波一波地向海滩上涌来,泛起一层层白沫,空气中满是咸咸的味道。渔民们娴熟地用工具打捞着鱼虾,这需要力量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渔民说,这是他们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捕虾方式,并且只有男人才能做。如今你来看,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还在继续,年轻人早已吃不了这种苦。但毕竟,还有人在坚持。
另有一种挖螺,看上去轻松一些。
阿姨们拿着耙犁一样的工具,犹如翻田似的把海滩耕一遍。遇到海螺,阿姨们总是眼疾手快地抓起来,放进手边的网兜里。
夕阳在海滩上投射下金色的光芒,金滩更加耀眼夺目。不过此刻,什么都比不上劳作着的人们更吸引我。她们一丝不苟地弯腰、捡拾,再翻土、再捡拾,不放过每一片有可能带来收获的海滩。
不远处,三三两两的渔船停在海滩上,在夕阳的照耀下呈现出金黄的色泽,和蔚蓝色的海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人在开沙滩摩托,轰隆隆带着风驶过,给金滩增加了一些年轻、热血的元素。

回望这片金滩,不知这高跷捕虾的技法还能传承多久。确实,科技在进步,这样的捕鱼方式已经落后、低效,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感动。

它向我们证明了,先人们曾经多么智慧。真心希望,还有人能记录、还有人能记得这一切。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