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期】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5章》孔子怎样论“通达”?

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5章孔子怎样论“通达”?

15·5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音mò)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cān)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所谓“问行”,就是问怎样才能通达。“行”,指通达。“笃”,指厚实,厚道。“蛮貊”,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蛮在南,貊在北。“州里”,是古代的行政建制,两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州里”,也泛指乡里或本土。“参于前”的“参”字,此处指矗立在面前。“衡”,指车辕前端的横木。“绅”,是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大带子,下垂的部分叫绅。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张问怎样才能通达。孔子说:“说话要忠实守信,做事要厚道恭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能通达;说话不忠信,做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立在地上,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这几个字矗立在面前;坐在车子上,就仿佛看见这几个字刻在前面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通达。”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腰间的大带上。

孔子答子张之问,论述了怎样才能通达的道理。子张问行,其意在外。孔子所答,教他反求诸己,修身立德。孔子用“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这样两个形象的比喻,告诫弟子必须把“忠、信、笃、敬”四个字,牢牢记在心中,并时时、处处、事事照此去做。这样的教育可谓鞭辟入里,直指人心,对我们也有深刻的启示。一个人怎样才能通达呢?孔子告诉我们,关键还在于自己有德。忠、信、笃、敬这四个字,是做人做事必备的品德,是人们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如孔子所说,对于这四个字,必须念念不忘,落实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之中,才有效验,这是日积月累地不间断修养自己的功夫。果能如此,就会获得一张信誉名片,这就是一个人之所以能处处通达的通行证。倘若朝三暮四,或一日行之而望终生收其效,则必无通达之理。

附:

【原文】

15·5  子张问行①。子曰:“言忠信,行笃②敬,虽蛮貊③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④行乎哉?立则见其参⑤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⑥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⑦。

【注释】

 问行:问怎样才能通达。行,通达。②笃:厚实,厚道。③蛮貊(音mò末):古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蛮在南,貊在北。④州里: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本为行政建制,后泛指乡里或本土。 :此处指矗立在面前。⑥:车辕前端的横木。⑦: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大带子,下垂的部分叫绅。

【译文】

子张问怎样才能通达。孔子说:“说话要忠实守信,做事要厚道恭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能通达;说话不忠信,做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立在地上,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这几个字矗立在面前;坐在车子上,就仿佛看见这几个字刻在前面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通达。”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腰间的大带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