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0《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修心与做事
作者简介:
罗伯特·梅纳德·波西格被誉为“七十年代的梭罗”,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先是他的学习经历,他的学习领域可谓横跨文理,纵贯东西:他本科时期在明尼苏达大学主修生物化学,辅修了哲学,之后硕士学的是传播学,而博士则是到了印度伯纳雷斯印度大学学习东方哲学,学成之后担任的却是修辞学教授。也正是由于他如此丰富的学习经历,在他的这本《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表达了科学与艺术,知识与价值,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与物质,机械论与神秘主义等等多方面的思考。
本书的写作方式非常有意思,一半写了作者骑摩托车旅行的游记,另一半写了作者在路程中对于探索“Chautauqua”的一些回忆,两条线的写作思路;一半写了作者的精神探索,另一半写了作者摩托车维修技术的一些心得和技巧,修心与做事相互结合。
说句实话,自己读完之后是有那么一些恍惚的,因为作者后半部分对“良质”的叙述不清不楚,且自己也称其为无法定义,但是仔细想了想,大概作者就想向我们介绍这么一种说不清的超脱于二元对立的事务吧,刚好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至于究竟能够得到什么,那就看读者的感受力了。初读此书时,自己还是蛮喜欢的,因为作者是描写的自己摩托车旅行的故事,自己在这场旅行中的思考以及旅行中发生的平平淡淡的琐事,因为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就非常好奇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的想法,结果真的没想到作者写了自己对待摩托车维修的心得以及回忆了一番探索哲学的故事。关于摩托车维修部分,其实我并没有看的非常仔细,但是阅读之于却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态度,作者并没有仅把自己的摩托车看作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而是把它看作一个有温度有生命的个体,维修技术也是一套关于生命的艺术,将这一套维修技术系统化模型化,且和自己修心的禅融合在一起,便能够实现自己真正的理解。我看到这些心得和技巧的时候是有些吃惊的,原来技术和禅竟然可以如此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构成系统,这也算是给自己的工作做了一个标杆了,自己以后对待工作也要学着有这么一个态度和心得,系统化模型化的和自己的生活融合在一起。
1、摩托车的组件和功能分析. 从组件来看一辆摩托车,要了解这些组件的作用, 必须进一步解释它的功能.
2、不可以在大太阳下直接修理车子,或者在你累了一整天下来脑筋不清楚的时候修理.
3、 精确的仪器是为了表达一种理念而设计的.约翰认为我接触到的是各种零件,实际我接触的是各种观念.
4、所有相互牵动的结构整体地被称为系统.摩托车也是一种系统,一种真正的系统.
5、这就是所谓的摩托车,它是由一组钢铁制的零件所组成的观念体系, 其中任何一部分, 任何一种形状都是由人所设计出来的.
6、我说:"他要把这些零件组合起来,一定对摩托车有相当的了解" 比尔笑着说:"这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7、你的心灵中就会很自然的找到解决的办法,除非你非常容易被卡住.其实怕被卡住是不必要的,因为被卡住越久,你就越能看清楚让你脱困的良质.
8、要想了解良质,不论是在技术工作上或是其他方面,无私的接纳这种被卡住的现象是各关键.无师自通的技术人员就是因为常常被卡住,才比接受学院训练的人员更了解良质.
9、现在为了要把螺丝拿下来,你对它究竟是什么已经不感兴趣了.它的功能才是你研究的重点.于是你会提出有关功能方面的问题,由你的问题就可以知道你对良质的分辨能力.
10、当然,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并不一定要接触摩托车,单纯到磨一把菜刀,缝一件衣服或是修补一张坏掉的椅子,它们背后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你做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把它做的很漂亮,或是很丑陋.如果你想要有高水平的表现,就必须具备鉴赏力和达到目标的方法,也就是同时具有对良质的古典和浪漫的认识.我们的文化只会给你古典的认知方法,然而它把鉴赏力给忽略了.
11、保持内心的宁静在机械工作上并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工作的核心.能够使你平静的就是高级的手艺,反之就是低级的.而最后真正重要的,就是要达到内心的平静,除此之外别无它物.因为只有内心平静,我们才能觉察到良质的存在.它超越了浪漫和古典的认知,将两者融合为一.要想具有鉴赏力,了解如何完成高级的工作,体会和工作融为一体的感觉,就要培养内心的宁静.
12、优秀的技术人员就不会如此.如果他对手中的工作很感兴趣,他就会沉浸在工作之中,而不会产生主客观之间的对立.
13、所以在维修摩托车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内心的宁静.
修炼内心和改造世界永远都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何为真正理解禅意,就是将人生哲学体现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罢了。
形式和种种的繁文缛节——是最优秀的学生所憎恶的,然而却被最差的学生所喜爱,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前排学生理应得到亚里士多德式的甲等;那些具有卓越特质的人则静静坐在后排,思索自己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才无法喜欢这门课。
其实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作者对于心中哲学的那个z追求过程,在追求过程中对于教育的思考更得我心,这些想法和尼采谈论教育有不谋而合之处,我就是那个常常思索自己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竟无法喜欢这门课的人之一(谈不上卓越,但却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