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乾隆皇帝宠臣和珅的第一条死罪是私藏吉林东珠?

NONONO,和大人的第一条罪名是提前递爪子,私藏东珠是第十五条罪状。

很多朋友即便不看文章也能知道原因,但大多忽略了这样一条细节。

东珠只是象征意义巨大,实际价值和品质和南珠是没法比的,比如装饰作用方面,南珠要比东珠漂亮得多,尤其到清中后期(自嘉庆朝始),贵族们对东珠是不大重视的,一是资源有限,东珠经过N多年的采拮造成资源匮乏,上品珠子不多也不大;二是论漂亮程度,还是南珠占优。

这就可以摈弃诸多主观猜测,厘清这样一个事实,以东珠论罪主要还是因为僭越,也可以说是欺君,和硕亲王帽子上的东珠才多大,和大人竟敢私藏一大堆二两一枚的东珠,太遭恨了。

至于其他的猜测都不大靠谱,也不需要以此哗众取宠引人眼球,比如说私藏东珠就是造反?这帽子估计连早想弄死和珅的嘉庆都不好意思扣。

和珅每天早晨食用的珍珠粉也是南珠研磨,这都是有史料记载的,不会错。

“易数河不得一蚌,聚蚌盈舟不得一珠。”这种说法靠谱么?恐怕只有卖东珠的人才会如此表述,说白了就是炒作商品推动价格,也可能是以讹传讹,东珠得来不易,但还不至于如此夸张。

东珠的传统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或说价值。

东珠珍贵在啥地方呢?首先是采拮不易,现在的年轻人过惯了暖冬,对于严冬这个词的理解恐怕也仅限于纸面意义了。

尤其明清时期辽西、辽东地区的严寒是一般人所无法承受的,更何况当时还处于众所周知的小冰期,南方兵到北方打仗,战力大减,当然,辽西兵别说到南方,就是在辽东地区到夏天都感觉热得受不了。

涉及东珠采拮呢?首先东珠这东西产于河蚌(也可说是江蚌,比如鸭绿江也有东珠产出),有个词叫老蚌含珠嘛,就是这么来的,那时候的极北之地无论冬夏,河水都不暖和,人要潜入江底河底捞取蚌类,然后才有东珠的产出,这很辛苦也很困难。

而困难并不只限于采拮,其中还包括所谓“成品率”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东珠都能用,品质较差的东珠只能用于化妆品,如果不嫌弃的话也可以参到粥饭里吃,以求物尽其用,充分利用其药用价值。

可“利用率”大概多少呢?上品东珠接近1%,至于加大版的东珠,那就得几千分之一了,加上满洲贵族入关后承平日久子孙众多,需求量过盛,比如皇帝的一串朝珠108颗东珠,颗颗精品,后宫嫔妃人人有份,再分到皇亲国戚手里,基本就是歪瓜裂枣的货色了,内务府不得不加大征稽量,原本为保护资源制定得挺好的量产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过度产出的结果就是皇家还勉强有的用,包括高级贵族在内,很多上层势力人士都看不到上品东珠了,所以他们的注意力逐渐被南珠所吸引。

南珠的优势是什么呢?漂亮,关键是还不犯忌讳,只要有钱,寻常有钱人也可以买,不过价格真心不便宜,一颗小破珠子也要七八千两,成色一级棒的要二十万上下,就这,购买的人还趋之若鹜,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官员的购买目的就是孝敬和中堂,因为和大人有早饭参食珍珠粉的习惯。

和珅私藏东珠,实际上是一种虎口夺食的行为,别说和硕亲王了,就是皇帝私库的东珠也未必比和大人的好,更可况那么多二两一颗的东珠了。

怀璧其罪倒在其次,主要是来路他还不正,那是进贡给皇帝用的,中途被和珅截留了,而且负责进贡的官员还主动给和珅“进贡”,这意味着即便是到皇帝手里,也不过都是些二流货色罢了,包括皇帝脑袋上天天顶着的那几颗相对来说都不咋地,说僭越都是轻的,这不是欺君是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