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家为啥没有好凳子?
木匠家为啥没有好凳子
文/陆生作
家乡有句老古话:木匠家没有好凳子。
这几天,我老琢磨它,想把它跟作文扯上点关系,但思来想去也没啥道理好讲。
小时候总觉得怪,木匠活这么好,家里怎么会没有好凳子呢?如果我是木匠,怎么着也得给自己家里打造点精品啊,不然这手艺不全服务别人了?自己也得享受的么。后来,想明白了,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学一门手艺,不是家传,就是谋生。谋生是无奈的,如歌谣所唱:
泥瓦匠,住草房;
纺织娘,没衣裳;
木匠家板凳三条腿,卖盐的人家喝寡汤;
种稻子,吃粗糠;
磨白面,吃瓜秧;
编草席的睡光床,抬棺材的死路旁。
糊口不易。木匠一年到头都在东家忙活,连在家的时间都很少,哪有时间给自己家做呢?给自己家做了,不就少了一份收入么。少了收入,万一揭不开锅怎么办?上有老,下有小,都嗷嗷待哺啊!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为他人做嫁衣裳。
当然,也有另外情况。像王羲之的对联,老被人揭走。只有“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才贴得住。木匠也是这样的。凳子、椅子、桌子、大床、柜子之类,都是他的拿手活,出手必是精品。家里来了亲朋好友,走时顺一张凳子,再正常不过了。甚至,这亲朋好友就是为这凳子上门来的,他觉得理所当然,理由充足:“你是木匠啊,再做一张就好了么。”而木匠又不好拒绝,面子比天大,豪气:“拿走,拿走……”拿走了做新的,做了新的,又拿走。实在受不了啊,干脆,随便做一张吧,能坐人就行了。唯有“坏凳子”才留得住,从此也就省了那份心。
拿凳子的人,其实是很讨厌的,如果床能搬的话也搬走,捡便宜么。就像我在杂志社工作,问我要本杂志不是很简单的啊,“你随便拿一本就好了啊”,哪晓得我也得掏钱买啊,我只有一本样刊呢。
木匠这事,还有一种情况。这就有点境界了。凳子不就是坐人的么,能坐就行了啊,漂亮的、简陋的、丑的,本质上是一样的啊,都是用来坐的。佛家修“白骨观”,任你皮囊再好,到头来也是白骨一具。木匠家的“坏凳子”,就是一具白骨;东家的“好凳子”,就是一美人儿。木匠是行家,行家就得有道行,家里就得有那么几条“坏凳子”,看着也挺好。万一弄出点包浆来,还显得古拙。在这一点上,似乎还真能跟作文扯上点关系——以前看学生作文,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挑剔;看多了,看伤了,嗨,就这样吧,文通字顺就行了,别要求有这个,又要求有那个,马马虎虎行了。
这正是我此刻的态度:学生写作文,跟木匠家的“坏凳子”一样。因为我相信,他们总会变成“好木匠”的,就像爱因斯坦做凳子,是很差,但已经进步了,前头还有更差的呢,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做凳子的过程中有一颗进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