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焦虑,人生最好的结果就:但问耕耘,水到渠成!

我焦虑了很多年,我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但无法回避我所在意的人的影响。

“三十不发,四十不富”,在世俗环境中,你是怎么个年龄段,就应该取得什么成就,这是外界对你的评判。

上学用成绩说话,工作用业绩说话,生活中要用车、房彰显实力,在社会上要有拿得出手的名声、成就和地位。

不然的话,你就是别人眼里的失败者。

这也是很多人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算你过了外界这一关,你也很难过自己这一关。对于别人的看法和评判,我们可以不在乎,充耳不闻。

但自己呢,蹉跎了这么多年,一事无成,你又该怎么面对自己人生存在的价值呢?

比如过年回家过年时候,兄弟姊妹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好像每个人都有进步,都有成就,唯独你就一肚子的清高和不合时宜。

情何以堪啊。

就算是混吃等死,自欺欺人,你也是想要吃点好的、过得好点的吧,毕竟,肚里有粮,才能心里不慌。

人欺地皮,地欺肚皮,所谓功不唐捐,就是告诉我们必须要有个事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有自己的使命。

有的人特别愤世嫉俗,看不惯别人凭一张脸就红了,有个什么关系就发达了,就好像自己只要学会拍马屁,蝇营狗苟就能成功似的。

要知道,每个人的资源和禀赋是不一样的,你觉得有人靠一张脸就顶你奋斗好多年,但你有没有想过,别人那张脸是别人的独特资源,而你的独特资源在哪里呢?

所以,了解自己最难,如果我们看清了自己,也就知道了方向,明白了什么是自己的“资源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个充分发挥优势的过程就是做“功”,功不唐捐就是点点滴滴的“用功”不会浪费。

陆游有句诗对我帮助很大,“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意思是古人做学问,从来是不遗余力的,而且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孜孜不倦,持续用功,到老了才会成功。

哎呀,一下子醍醐灌顶一样。

我们之所以焦虑不安,其实就是在乎时间,想要急于求成,患得患失,害怕努力半天不知道有用没用。如果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努力的进度条,那焦虑估计会消失大半。

但我要提醒诸位要注意“无遗力”这3个字,它是说不要偷懒,比如有人问一个伟大的拳击手,平时锻炼做多少个仰卧起坐,他说自己从不计数,他总是等到自己的肌肉支撑不住为止——这才是“无遗力”。

另外,陆游这诗还有下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学问既要读书又要知行合一,全诗名为《冬夜读书示子聿》,值得我们收藏细品。

曾国藩有个名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前半句是说他的志向,后半句是说他的态度和行为。

我觉得这是我们做人做事最好的一个典范。曾国藩说的是“莫问”而不是“不问”,其中的意味可以参照下面这首诗:

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伤一样;跳舞吧,像没有人在欣赏一样;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伤一样;唱歌吧,像没有人在聆听一样;工作吧,像不需要钱一样……

一个“莫问”,就是不对结果有期待,不功利主义,不投机主义,完全是针对自己,我命由我不由天,所以是“但问耕耘”,完全是自己做自己,至于其他(比如焦虑),完全顾不上啊。

这也是我这两年一个大的觉悟,人生最好的结果就是如此,但问耕耘,水到渠成。

希望诸位也能够有所启发,从此不再焦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