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

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

运气学说(theory of Yun-Qi),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自然界的动植物生长发育、水旱蝗螟,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种类,甚至人类社会的吉凶悔吝、祥灾异等方面影响的学说。运气指木、火、土、金、水等五行和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等六气,故又称五运六气。运气学说认为,根据天文历法可推算出一个具体年度和季度的气候、物候、人体生理反应及疾病流行的情况,并据以决定防治方针。对这一学说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赞同者以其能预测发病规律,并据此进行疾病分类,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等而备加推崇;反对者则认为以干支格局推算气候变化和疾病的发生有定命论倾向,缺乏实践的验证,且忽略了地区差异。

目录

[隐藏]

  • 1 沿革

  • 2 基本内容

    • 2.1 干支甲子

    • 2.2 干支配阴阳五行

    • 2.3 五运

    • 2.4 大运

    • 2.5 主运

    • 2.6 客运

    • 2.7 平气

    • 2.8 六气

    • 2.9 主气

    • 2.10 客气

    • 2.11 客主加临

    • 2.12 运气相合

沿革

运气之说首见于《素问》七篇大论,系唐代王冰所补。宋代有人怀疑王冰所补非《素问》旧文,而是古医经《阴阳大论》的内容,其说待考,但王氏补辑之功,固不可没。迨至北宋运气学说大行,当时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对此有深入的研究,并在其《梦溪笔谈》里记载了运气学说的有关论述和验证实例。提出“随其所变,疾厉应之,皆视当时当处之候……岂可胶于一定”的看法。徽宗赵佶崇信道教,尤大力提倡运气之说,将其辑入当时“御撰”的《圣济经》和《圣济总录》,作为医学教育和医生考试的必要内容。并由官方颁布“运历”,预测下年度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发病的规律,并据此确定治疗原则等。金代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则以五运六气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侧重以“火热”阐发疾病的病理机制,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的理论。其后马宗素、程德斋等医家并有运气学之专著。明清以下,撰述亦多。其中以汪机《运气易览》、张景岳《类经.运气类》及《类经图翼》较为著名,所述较《素问》七篇大论更为系统明确,容易掌握。他们都主张言运气而不泥于运气,持论较为允当。清代陆懋修于其《世补斋医书》中提出“六气大周天论”,主张天时气象的变化每30年为一纪,60年为一周,360年为一大运,3 600年为一大周。

由于七篇大论内容深奥,文辞古朴,其主要精神和规则虽已确知并能推算,但有些内容尚未阐发清楚。如拘泥于其中的现成格局,则往往与实际天气情况不符,因此历来也遭到不少医家的反对。如南齐托名褚澄的《褚氏遗书》中认为:“气难预期,故疾难预定;气非人为,故疾难预测。推验多舛,拯救易误……吾未见其是也。”明代的缪希雍、清代的张倬等,均对此持以异议。

基本内容

运气学说是以阴阳五行为核心,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干支甲子

干支即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记叙年、月、日、时和方位的符号,沿用至今。从早期的古六历(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种古历的合称)到清代的时宪历,以至现时的农历,都通用干支记法。天干有十个,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原是古代记录次第的序数,由序数而用来记录一旬之日次。地支有十二个,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来自十二个朔望月,最早用来记月。十干与十二支依次相配,天干在上,地支在下,共得60个组合,起于甲子,终于癸亥,称为一个甲子,可用来记更长的时间周期,因而东汉光武以后就逐渐用来记年。

无论是天干还是地支,其次第不只是单纯数字的排列,而且蕴有事物的由小到大,由盛而衰,妊养更替,新旧代谢的含义。因而在中医学上把它与季节、方位、脏腑性能、治疗方法等密切联系起来。

干支配阴阳五行

干支在运用于医学时,和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紧密配合。干支与阴阳相配,天干属阳,地支属阴;分开来说,则天干地支又可以再分阴阳,即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天干中的甲、丙、戊、庚、壬属阳,称为阳干;乙、丁、己、辛、癸属阴,称为阴干。地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属阳,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属阴,为阴支。天干地支相配时一定是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包括天干配五行和地支配五行。天干配五行,即以甲乙配于木,丙丁配于火,戊己配于土,庚辛配于金,壬癸配于水。地支配五行,则以寅卯配于木,巳午配于火,申酉配于金,亥子配于水,辰戌丑未配于土。

五运

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的统称,指五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系统。《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木火土金水本是五行之名,现在称为五运,说明二者有所不同。刘温舒说:“运之为言动也”(《运气论奥谚解》),五行大都用来解释地面上的物质变化,五运则包括整个自然界的五行之气的运动。因此除己土庚金外,其他八干绝然不同。

大运

主管每年全年气候变化的岁运称作“大运”,又叫“中运”,中运有太过与不及之分。太过即主岁的岁运旺盛而有余;不及即主岁的岁运衰少而不足。甲丙戊庚壬五阳干,均主岁运的有余,是为太过;乙丁己辛癸五阴干,均主岁运的衰少,是为不及。

除了主岁的大运外,还有分司一年五个运季的主运和客运。

主运

指每年气候的一般常规变化。全年分作五步运行,即五个运季。从木运开始,而火运、土运、金运、水运,按五行相生的次第运行,每步运各主73日零5刻(一昼夜共100刻)。每年木运的起运都开始于大寒日,岁岁如此。各运的特点与五行的特性一致,在各运季主事时,其气候变化和人体脏腑的变化也就表现出与它相关的五行属性。

客运

指每个运季中的特殊变化。每年的客运也分为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五种。各运的特点也与五行的特性一致。客运的推算是在每年值年大运的基础上进行的,每年的值年大运就是当年客运的初运。客运的初运按照当年大运确定后,以下即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次序依次类推。如天干逢丁逢壬年的大运为木运,故1987年农历丁卯年客运的初运便是木运;木生火,故二运是火运;火生土,故三运是土运;土生金,故四运是金运;金生水,故五运是水运。又如天干逢甲逢己年的大运为土运,故凡遇此等年,其客运的初运便是土运;土生金,故二运是金运;金生水,故三运是水运;水生木,故四运是木运;木生火,故五运是火运。其余各年准此。

已知客运的推算是在每年值年大运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大运(即中运)又有太过和不及之分。阳干为太过,阴干为不及,故客运之年非太过即不及。太过是运本身之气胜,由于本身气胜,虽遇克我之气而不能胜我,我则能与胜我之气齐平,后世称为齐化。所以土太过则湿气流行,水太过则寒气流行,火太过则热气流行,金太过则燥气流行,木太过则风气流行。不及是运本身的气衰,由于本身气衰,更不能抵御克制之气,则胜我者乘我衰来兼其化,后世称为兼化。所以土不及则风气大行,风为木,木克土也;水不及则湿气大行,湿为土,土克水也;火不及则寒气大行,寒为水,水克火也;金不及则炎暑大行,炎为火,火克金也;木不及则燥气大行,燥为金,金克木也。

平气

五行之气非太过即不及,但在运气化合上,则有运太过而被抑,运不及而得助等格局,而为平气之年,又称为正化。正化之年,在气候方面的征象就是无偏无颇,不胜不衰,五运之性,各守其平。所谓运太过而被抑,即凡属岁运太过之年,如果同年的司天之气在五行上与它是一种相克关系时,那么这一年的岁运便可因受司天之气的克制而不致太过,从而形成平气。如戊辰年火运太过,寒水司天,太过的火运被寒水之气所抑,因而变为平气。所谓运不及而得助,即凡属岁运不及之年,如果同年的司天之气在五行属性上与之相同,或它的年支五行属性与之相同,这一年的岁运也可以成为平气。如乙酉年,金运不及,燥金司天,不及的金运得燥金之气相助而为平气。又如丁卯年,木运不及,但寅卯在五行配于木,不及的木运得年支五行属性之助而为平气。此外,还有一种情况也可以产生平气。即每年初运交运的第一天,其年干和日干相合,或交运的时刻,其年干和时干相合,称为“干德符”亦为平气。

六气

十二支与五行相配,在运气学说中也有所发展,这就是以十二支配三阴三阳六气。阴和阳本身都可按所含阴气阳气的多少而区分为三。所谓三阴由少到多就是厥阴(一阴)、少阴(二阴)、太阴(三阴),所谓三阳由少到多就是少阳(一阳)、阳明(二阳)、太阳(三阳)。而六气则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各见五行特性。由于暑和火基本属于一类,所以一般不列暑与火,而把火分为君火与相火两种。三阴三阳与六气搭配则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每年的六气一般分为主气与客气两种,主气用以述常,客气用以测变。

主气

主气和主运的意义基本相同,也是指每年各个季节气候的一般常规变化。其推算方法是把一年二十四节气分属于六气六步之中,从每年大寒日开始,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之序推移,每一步为60天又87刻半。其次序为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三之气少阳相火,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阳明燥金,六之气太阳寒水。当某一气主令时,在各方面便会表现出与之相关的五行特点。

客气

客气是各年气候上的异常变化。客气同主气一样也分为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六种,其五行特点与主气一样。所不同的是,主气只管每年的各个节序,而客气除了主管每年的各个节序外,还可概括全年。客气也分六步。每步也是60天又87刻半。其中主管每年上半年和全年的客气叫做司天之气,为第三步,即三之气;主管每年下半年的客气叫在泉之气,为第六步,即六之气。在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之间的四步气为四间气。这六步气的次序则是从阴阳先后次序和由小到大来排定的。即先三阴,后三阳,简称“厥、少、太,少、阳、太”。每年的司天之气,是由年支决定的,故《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上”,即是司天之义。也就是说,凡是逢子逢午之年,就是少阴君火之气司天;凡是逢丑逢未之年,就是太阴湿土之气司天;凡是逢寅逢申之年,就是少阳相火之气司天;凡是逢卯逢酉之年,就是阳明燥金之气司天;凡是逢辰逢戌之年,就是太阳寒水之气司天;凡是逢巳逢亥之年,就是厥阴风木之气司天。其余各气随之相应变动移位。客气起作用的变动由具体年份而定,重要的不是第一气,而是第三气(司天之气)和第六气(在泉之气)。其中又以司天之气最为重要,它代表了本年的特征性气候。

客主加临

将逐年的司天客气加临于主气的第三气上,其余五气以次相加,称为客主加临,也就是把主气和客气放在一起来加以比较和分析。主气是一年中气候的一般变化,而客气则是一年中气候的特殊变化。只有先了解了一般变化,才能进一步分析特殊变化。把主气和客气对照起来加以比较分析,才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并观察其相生相克的关系。正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客主之气彼此是相生的,便相得而安和,如果彼此是相克的,便不相得而为病。如丁卯年,卯酉阳明燥金司天。初气的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太阴湿土,既是木克土,又是主胜客,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主胜逆,客胜从”,属于客主不相得的病气。二气的主气是少阳君火,客气是少阳相火,同一火气,同气相求,但须防其亢盛。三气的主气是少阴君火,客气是阳明燥金;四气的主气是太阴湿土,客气是太阳寒水;五气的主气是阳明燥金,客气是厥阴风木;六气的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是少阴君火,均为主胜客的不相得的病气。

运气相合

各年气候变化的详细情况单从运上来分析或单从气上来分析都不行,必须把各年的干支结合起来,也就是要把运和气结合起来,才能分析和推算出各年的大致气候,这正是运气学说的命意所在。

根据运和气的五行生克关系可以测定运和气的盛衰。运生气或者运克气叫做运盛气衰,气生运或者气克运叫做气盛运衰。运盛气衰的年份,在分析当年气候变化时,以运为主,气为次;气盛运衰的年份,在分析时,以气为主,以运为次。后世又以气生运为顺化,气克运为天刑,运生气为小逆,运克气为不和。认为顺化之年,变化较为平和;小逆及不和之年,变化较大;天刑之年,则变化特别剧烈。

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在60年周期中,除互为生克、互有胜负外,还有20余年的同化关系。所谓“同化”,又称“化洽”,即指运与气因属同类而同其施化,从而加强了作用。如通主一年的中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相符合,称为“天符”;通主一年的中运之气与地支的五行属性相同,且地支方位当子、午、卯、酉、辰、戌、丑、未(即指当二十四气中的四立、二分、二至方位)八方,称为“岁会”;既为天符又为岁会的,称为“太乙天府”;中运之气与在泉之气相合的称“同天符”(阳年)、“同岁会”(阴年)。实际上这20余年都反映了干支之间的关系,由于作用的一致和协同,使得该年的气候特征更为突出。因此,须防其亢害为灾。故《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天符为执法,岁位为行令,太一天符为贵人”,“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

了解运气学说的基本法则后,就可运用它推测每年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的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每年气候的一般情况是: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每年一般的发病情况是:春季肝病较多,夏季心病较多,长夏脾病较多,秋季肺病较多,冬季肾病较多,年年如此,周而复始。每年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的特殊情况则要根据值年的大运和司天在泉之气来具体推算,并考虑到主运和客运、主气和客气,以及运气之间的各种格局。此外,在太过或不及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到胜复的问题。所谓胜复,就是在偏胜过度的情况下,自然界或人体中都会相应产生一种复气,以制止过度的偏盛。至于司天之气,则主管上半年气候变化和相应病变,在泉之气则主管下半年气候变化和相应病变。从总的方面来讲,则司天之气又可影响在泉之气和间气而主管全年。

中医百科
基础
  • 阴阳

  • 五行

  • 五运六气

脏象
五脏
心、肝、脾、肺、肾
六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府
脑、髓、骨、脉、女子胞
血气精神
  • 津液

经络
经脉
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二经筋
络脉
十五别络、浮络、孙络
穴位
  • 人体穴位图

  • 互动穴位图

  • 十四经穴

  • 标准穴位表

体质
  • 体质

病因
  •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 疠气

  • 温邪

  •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病机
  • 邪正盛衰

  • 阴阳失调

  • 气血失常

  • 津液失常

四诊
  • 望诊

  • 闻诊

  • 问诊

  • 切诊(脉象)

  • 《中医诊断学》

辨证论治
  • 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

  • 论治

治则治法
  • 治则(三因制宜)

  • 治法(中药、针灸、拔罐、推拿、按摩、气功、食疗)

  • 内治法(八法)

  • 外治法

病症
  • 时病

  • 杂病

  • 妇科

  • 产科

  • 外科

  • 伤科

  • 耳鼻咽喉科

  • 眼科

中药
  • 中药列表

  • 中药图典

  • 中药方剂列表

  • 性味(四气、五味)

  • 归经

  • 中药配伍(七情、十九畏、十八反)

  • 中成药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 《中药学》

易经解密: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们运气?

人们见面聊天,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唉,最近运气不太好;看,某某的运气怎么那么好?到底什么是运气?究竟是什么在影响着我们的运气?今天,给大家谈谈中国的运气学说。

古人利用“运气”预测气象

“运气“若按现代人的理解,是指人在办事或追求某一目标时是否顺利的一种状态。顺利则说人的运气好,反之则说运气不好。其实,“运气”一词的本义,并非今天的概念所指。

在古代,“运气”一词是我们先人用来预测气象气候的用语,是“五运六气”的简称。其中,五运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的运行;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

“五运六气”在预测天象变化时,是以每年的天干配以五行合化来测定的。五行合化关系是:甲与己合化土,乙与庚合化金,丙与辛合化水,丁与壬合化木,戊与癸合化火。其中,以阳干代表某种五行过盛、阴干代表某种五行的不足,来说明每年的气候变化。

比如,明年2014年为甲午年,天干为甲,甲与己合化土,甲为阳干,所以年干甲合化成的土五行很旺盛,加之地支午火又生土,可以说甲午年的土气太过太旺了。由此而知,2014年的气候变化会非常剧烈,将会有干旱、地震灾害发生,表现在上半年会比较热,下半年比较燥。土本身之气又为湿,土太过,则这一年湿热太盛,人体的肾水会受到旺土相克,所以这一年人们要注意生殖、肝胆、泌尿系统方面疾病的发作。

中医利用“运气”治疗疾病

人存天地间,与大自然的关系密切相关。中医学一向重视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它认为人得病主要是受到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的影响。从人发病的规律来看,很多病症是深受着“六气”变化的影响每年气候变化的规律是: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这种变化引起的疾病多是:春季肝病较多,夏季心病较多,长夏脾病较多,秋季肺病较多,冬季肾病较多。

中医上曾利用“五气六运”学说,对预防和治疗疫病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大家可能还记得在2009年,一场甲型H1N1流感席卷全球,夺取了无数人的性命。中医“五气六运”认为2009年为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因为逢年甲己,行土运,故为土运土气年。这一年的气候以湿为主,属外感挟湿型。按照“五运六气”学说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的治疗原则,所以,防治甲型H1N1流感可选择中药药性属于辛寒、苦寒、咸寒、甘寒类药物。

人的“运气”受天干地支的影响

对于世间万物来说,“五运六气”是客观存在的,人做为万物中的一种,同样受着宇宙天体磁场的影响,受着“五运六气”的扶助与抑制。大师认为“运”就是行动、生命运动的每一个轨迹;“气”就是阴阳二气。人这一生,遇到相生的气为吉为利,遇到受克的气为凶为害,合起来就是说人有好运气和坏运气之分。

那么什么气为吉?什么气为凶?这是要根据一个人八字来论的。我们知道,人的出生时间转换成天干地支就会形成一组八字。干支是古人用来记叙年、月、日、时和方位的符号,也是运气学说的推演符号。天干与地支两两相合,天干在上,地支在下,共得60个结合,六十年,就是运气规律的一个循环周期。在运气学说中,用天干代表五运,用地支代表六气。干支又有阴阳之分,并且每一组干支都记录着外环境磁场五行之气的多寡,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八字组合,也会形成每个人的运气都不相同。

比如说,某人日干(代表自己)五行为木,生在受克之年,或者八字中五行金多,这个人一生必然运气不顺;如果八字中有水滋生,五行平和,得时得地,那么这个人一生中必然运气顺利。如果能再进一步详细分析八字,就可以知道一个人会在某时、某日、某月、某年有好的运气出现(即这一刻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之气会对你有利)。如果人生能抓住这股相助相扶的“气”而积极地“运”起来,那么人生就容易成功幸福。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

中医学, 乃人身一小宇宙之学。斯言也, 人皆闻而笑之。谓其空泛无当也。其实非乏,而且非常之实在。

本来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 只因无法得知宇宙, 遂无法得知中医。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

欲学中医须先认识十二经名词。欲认识名词,须先认识阴阳五行六气

欲认识阴阳五行六气,须先认识二十四节气地面上所受太阳射到的热降沉浮的圆运动。

右下左上中,降沉升浮中,秋冬春夏中,西北东南中。图的虚线为地面,虚线下为地面下,

虚线上为地面上。图的圆线上方在云层之际,图的中心,为一个生物的环境的大气圆运动的中心。

降者, 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中也。沉者,降入土中的热沉入土下之水中也。升者,

沉入水中的热升出土上也。浮者,升出土上的热又与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之上也。

中者,降沉升浮之中位也。

立秋为降之起点,立冬为沉之起点,立春为升之起点,立夏为浮之起点。

秋分前,土上热多,土下热少。秋分则土上与土下的热平分也。春分前,土下热多,土上热少。

春分则土上土下的热平分也。

冬至者,由立秋降入土下的热,多至极也。夏至者,由立春升出地上的热,多至极也。降极则升,

升极则降,升降不已,则生中力。亦大气圆运动自然之事也。

植物经秋而叶落,热下降也。经冬而添根,热下沉也。经春而生发,热上升也。经夏而茂长,热上浮也。

说植物个体的热的降、沉、升、浮,即是说宇宙大气的热的降沉升浮,即是说人身的热的降沉升浮。

图的虚线,在宇宙为地面之际,在人身为胸下脐上之间。在脐上二寸

热性本来升浮,不能沉降,热之沉降,秋气收敛之力降沉之也。热降,为生物有生之始;热不降,

为生物致死之因。详下各篇。秋气收敛详下文。

阴阳

一个生物所在之地,太阳射到此地面之光热,就是阳。此地面的光热已过,与光热未来之间,

就是阴(伏羲画卦,—为阳卦、 ––为阴卦其义即此)阳性上澎,阴性下压。阳性直上,阴性直下。

阴阳交合,发生爱力,彼此相随,遂成一个圆运动。阳性动,阴性静。静则沉,动则浮。由静而动则升,

由动而静则降。升浮降沉一周,则生中气。中气者,生物之生命也。此大气的圆运动之所由来,

亦即造化个体之所由成就。人秉造化阴阳圆运动之大气以有生。人的个体,即造化个体的遗传。

先认识造化大气的阴阳,自能认识人体的阴阳。五行者,阴阳二气整个升浮降沉中的五种物质。

行,即运动也。生物个体,皆有阴性阳性者,大气中有阴阳故也。此中医阴阳二字之来源也。

造化二字,乃宇宙大气圆运动时,生育生物之称,亦即宇宙之称。

五行

一年的大气,夏气属火,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多。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火也。热则上浮,

故夏时大气热浮而属火气。夏时太阳旺于南方,故南方属火气。一日之午时,亦属火气。午

时太阳的热,射到地面的多也。春分至立夏的热,称为君火小满至小暑的热,称为相火

秋气属金,秋时太阳往南,地面的压力渐大,天空之间,金气弥漫,大气的压力,即金气之下降也。

天空的金气,至秋始显,故秋时大气凉降而属金气。造化之气,东升西降,降气旺于西方,故西方属金气。

一日之酉时,亦属金气,酉时金气凉降之力独大也。天空之间,指地面之上言。运动圆,则五行融合,

只见中和,不见五行。五行一见,便失中和,便是病了。

凡说宇宙,便是说人身。因人身是宇宙圆运动的大气生的,为宇宙的遗传体故也。

冬气属水。生物的生命,全是太阳射到地面的热所产生。今夏太阳射到地面的火热,即是来年生物生命之根。

然此火热,必须经过秋时降入土下,经过冬时,藏于土下的水中,然后能生生物的生命。冬时大气沉而能藏,

沉而能藏者水也。大气热则上浮,寒则下沉。故冬时大气,寒沉而属水气。南方在地面之上,

北方在地面之下,故北方属水气。一日之子时,亦属水气。子时,大气沉极之时也。关于生物生命的宇宙,

是上南下北。大气上浮之方为南,下沉之方为北。

春气属木。一年的大气圆运动,冬时为终,春时为始,终即始之根也。上年夏时,太阳射到地面之热,

经秋时金气收而降于土下,又经冬时藏于土下的水中。火水化合,水气温暖,则往上升。此温暖之气,

交春升泄出土,草木发生,故属木气。木者水中火气,由封藏而升泄之气也。

中气属土。一年的大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故春气属木,夏气属火,秋气属金,冬气属水。

升浮降沉,运动一周,而为一岁。夏秋之间,为圆运动的中气。地面的土气,居升浮降沉之中,

为大气升降的交合,故中气属土气。金水木火土,大气圆运动之物质也。行,运动也。

此中医五行二字之来源也。故人身亦有春夏秋冬,亦有东南西北。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物质,各有能力。木气有疏泄能力,火气有宣通能力,金气有收敛能力,水气有封藏能力,

土气有运化能力。

春气由冬气而来,故曰水生木。夏气由春气而来,故曰木生火。长夏之气由夏气而来,故曰火生土。

秋气由长夏之气而来,故曰土生金。冬气由秋气而来,故曰金生水。

夏秋之间为长夏。

收敛作用,制疏泄作用,故曰金克木。宣通作用制收敛作用,故曰火克金。

封藏作用制宣通作用,故曰水克火.运化作用,制封藏作用,故曰土克水。

疏泄作用制运化作用,故曰木克土。

运化者,运动化合也。宣通者,宣热通散也。土克水者,土能伤水分也。

相生者,大气圆运动次序的先后。相克者,大气圆运动对待的平衡。相生者,补其不足。

相克者,制其太过。相生相克,皆圆运动自身维持自身运动之圆而已。天人之气,和平则无病。

运动圆则和平,亦和平则运动圆。相生则生,相克则平。

一年的五行圆运动,要归纳一日看。一日的五行圆运动,要归纳一息看。

一呼一吸则大气升降于人身,成一整个也。天人的天字,乃整个造化的简称。

六气

一年大气的圆运动。春木主生,夏火主长,秋金主收,冬水主藏,中土主化。生、长、收、藏、化,

五行圆运动之成功也。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乃五行运动不圆,作用偏见之气。

五行各一,惟火有二,故曰六气。君火运行,重在上升。相火运行,重在下降。相火由秋降入水中,

再由春升上,乃为君火。而君火又随相火下降,名曰五行,其实六行。因六气各有事实,故又曰六行六气。

六行六气,是融合极密,分析不开,和平不偏的圆运动。木气偏见,则病风。君火之气偏见,则病热。

相火偏见,则病暑。金气偏见,则病燥。水气偏见,则病寒。土气偏见,则病湿。故六气名目,

而有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之称也。

《内经》谓在地为五行,在天为六气,在事实上,说不过去。

此即五行图,加一相火,名曰五行六气,其实六行六气。阳升阴降,自然之事。阴性本降,三阴之升,

阴中有阳也。阳性本升,三阳之降,阳中有阴也。金木水火,分主四维。相火土气,同主中宫。

中宫在地面之际,四维距地面较远。

六行六气的圆运动,四节一气。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属初之气。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属二之气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属三之气。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属四之气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属五之气。小雪、大雪、冬至、 小寒属六之气

此时令病发生之根源也。圆运动的天人一气,时令病上,最为显着。内伤杂 病,亦属六气,

特不似时令病关系生死之速耳。因时令病,乃整个六气分散,中气消灭极易,故死甚速也。

厥阴风木

地面上属阳,地面下属阴。初气之时,大气由寒而温。地下水中所封藏经秋收来的阳热,动而上升。

此阳热与水化合,是为木气。木气者,一年之阳根也。大寒节气,当阴极之时,故称厥阴。厥者,极也。

木气主动,动而不通,则成风。故称风木。

二之气,亦从地下阴位升出地面,即木气上升之气也。此时大气较热,不似厥阴之阴极,故称少阴。

木气上升之气,即水中气藏上年秋时下降的阳气。此阳气,由地下升至地上,照临大宇,光明四达,

上升之象,有如君位,故称君火。此时大气由温而热,又称热火。

少阳相火

三气之时,地面上阳热盛满。经暮夜大气之凉降,降入地面下之水中。然当暑热上腾之时,旋降旋升。

地下水中,为生物生命之所从出。此阳热实为生命之本,地面上阳热盛满,地而下所得阳热不多,故称少阳。

此阳热降入地下水中,以生中气。中气旋转,则上下交清,有如相臣之职,故称相火。

此火不降,暑热熏蒸,又称暑火。

太阴湿土

四气之时,地面上阳热盛满。地面下旧有的阳气,亦升上来。地面上非常之热,地面下非常之寒。

热属阳,寒属阴。大气阴多,故称太阴。为在水下则生气,火在水上则生湿。此时地面上阳热盛满,

尚未降入土下。寒热相逼,湿气濡滋。土气在升降之交,故称湿土。

阳明燥金

地面上为阳位。五气之时,地面上盛满的阳热,经秋气之收敛,正当下降。中土之下,阳气充足。

湿气已收,大宇光明,阳盛而明,故称阳明。金气当旺,湿也收则燥热气结。此时地面上空的金气,

压力极大,故称燥金。

太阳寒水

六气之时,地面上的阳热,经秋气之收敛,全行降入土下的水中。造化之气,中下为本。中下阳多,

故称太阳。此阳热降入水中,水即将他封藏不泄。此时大气降压,水外即寒.水外已寒,则水内阳藏,

故称寒水。

五行的运动圆,合成一气。木升金降,木不病风,金不病燥。水升火降,火不病热,不病暑,水不病寒。

土运于中,土不病湿。运动不圆,升降不交,各现各气,则病风、热、暑、湿、燥、寒,病者,大气病也。

人身之气,亦如是也。初气之时,宜养木气。二气之时,宜养火气。三气之时,宜补相火之气。

四气之时,宜养土气。五气之时,宜养金气。六气之时,宜补水气.

相火下降于水中,为君火之始气。君火者,相火之终气,君火又随相火下降也。

人秉大气的五行而生脏腑

人秉大气的木气而生肝脏与胆腑。造化的木气,乃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由秋季降入冬季, 再由冬季水中,

升出春季而成。人身的木气亦然。肝胆的体质,均在右。肝经的作用在左,胆经的作用在右。

必胆经相火,则右降入下部水气之中,再由下左升,然后发生肝经作用。人身处处有疏泄作用,处处有木气。

秉大气的火气而生心脏与小肠腑。心与小肠主血,有宣通作用。人身处处有宣通作用,处处有火气。

秉大气的金气而生肺脏与大肠腑。肺与大肠主皮毛,有收敛作用。人身处处有收敛作用,处处有金气。

秉大气的水气而生肾脏与膀胱腑。肾与膀胱主骨,有封藏的作用。人身处处有封藏的作用,处处有水气。

秉大气的土气而生脾脏与胃腑。脾与胃主肉,有运化的作用。人身处处有运化的作用,处处有土气。

秉大气的相火而生心包脏与命门腑。命门亦称三焦。心包与命门主油膜,有燔灼的作用。人身处处有燔灼

的作用,处处有相火之气。右肾内的白油,即是命门相火。心房为心脏,油膜包住的心尖,为心包脏。

燔灼,即是燃烧。

胃为脾之腑,脾为胃之脏。脏者,藏也。腑者,化也。阳性化,阴性藏。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             人身秉造化的阳气而生腑,秉造化的阴气而生脏。腑为阳,其色明。脏属阴,其色暗。阳而明,故能化。             阴而暗,故能藏。此脏腑二字之意也。

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则无汗、尿少、粪难、腹痛、胁痛、月经来迟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不足;
疏泄太过,则现自汗、尿多、遗精、发热、头晕、耳鸣、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疏泄太过者,金气不足也。

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汗多、头晕、发热、咳逆、遗泄、尿多、痿软等病。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        收敛太过,则现恶寒、粪艰、胸闷、无汗等病。收敛太过者,火气不能宣通也。

人身心火之气,宣通不及,则现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宣通太过,则现舌痛、喉痛、心跳、心烦等病。 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气虚。宣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不降也。

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则现阳越,头晕、发热、足肿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也。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坚固也。

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土气填实,则不能运化也。

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下寒、肾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气少也。    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于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相火不降,则燔灼于外,    而发烧热也。外之烧热愈大,内之相火愈少也。

大气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开的,人身亦然。五行融合,中气之事,造化个体的中气,在地面之际,    而分布于整个造化之间。人身的中气,在胸下脐上之际,而分布于整个人身入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    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此中医的生理也。中医的病理,只是轴不旋转,     轮不升降而已。
 
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秋金收降于土下的水中。经水气的封藏,阳热与水化合,升出地面而成木气。      木气再升而成火气,是为四象。四象运动而成中气,中气亦名土气,土气在四象之中也。此一个五行的圆运动, 称曰宇宙。宇乃大气圆运动的个体,宙乃大气圆运动的范围。此宇宙不过地球与日球公转之间,地面上之际,  极小极小的段,是寻常的,是现成的,是自然的。人身个体,是宇宙圆运动的大气生的,为宇宙的遗传体。故曰,人身一小宇宙也。

十二经名词的说明

足太阳膀胱经壬水,足少阴肾经癸水。肾为阴脏,膀胱为阳腑。同秉大气中水气而生。壬癸者,

分别为水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水气有封藏作用。膀胱经水气的封藏作用,由上而下,肾经水气的封藏作用

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膀胱经自头走足,络肾,主降。肾经自足走胸,络膀胱,主升。

太阳少阴者,太阳寒水少阴君火。膀胱经秉阳水之气,肾经秉阴水之气,兼秉阴火之气。

足少阳胆经甲木,足厥阴肝经乙木。肝为阴脏,胆为阳腑。同秉大气中木气而生。甲乙者,分别为木气

的阳性、阴性之称。木气有疏泄作用。胆经木气的疏泄作用,由上而下,肝经木气的疏泄作用自下而上,

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胆经自头走足,络肝,主降。肝经自足走胸,络胆,主升。少阳厥阴者,

少阳相火厥阴风木。肝经秉阴木之气,胆经秉阳木之气。兼秉相火之气。

手少阴心经丁火,手太阳小肠经丙火。心为阴脏,小肠为阳腑。同秉大气中火气而生。丙丁者,分别为

木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木气有宣通作用。心经火气的宣通作用,由上而下,小肠经火气的宣通作用自下

而上,以成一圆运动。手者,心经自胸走手,络小肠,主降。小肠经自手走头,络心,主升。

肝经自足走胸,络胆,主升。少阴太阳者,少阴君火太阳寒水。

心经秉阴火之气,小肠经秉阳之气。兼秉阳水之气。此阳火乃太阳寒水封藏之大火,故小肠经称太阳。

手厥阴心包经相火,手少阳三焦经相火。心包为阴脏,三焦为阳腑。同秉大气中相火而生。相火有燃烧

作用。心包经相火的燃烧作用,由上而下,三焦经相火的燃烧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手者,

心包经自胸走手,络三焦,主降。三焦经自手走头,络心包,主升。厥阴少阳者,厥阴风木少阳相火。

三焦经秉阳性相火之气,心包经秉阴性之气。兼并阴木之气。足阳明胃经戊土,足太阴脾经己土。

脾为阴脏,胃为阳腑。同秉大气中土气而生。戊己者,分别为土气的阳性,阴性之称。土气有运化作用。

胃经土气的运化作用,由上而下,脾经土气的运化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

足者,胃经自头走足,络脾,主降。脾经自足走胸,络胃,主升。阳明太阴者,太阴湿土阳明燥金。

脾经秉阴土之气,胃经秉阳土之气。兼并阳金之气。

十二经的经字有经过意。脏腑如储电之瓶,经如传电之线,又经管之意。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详细说明

小暑大暑二节。太阳直射地面的热,称之曰暑。大暑者,一年的地面的热此时最大也。太阳的热,

为万物生命的原素。此热经秋由地面降入地面之下,经冬则沉而藏于地下的水中。次年交春,由水中与水

化合升出地面之际。交夏浮于地面上的天空,再经秋偕地面新到之热,降入地下的水中,此宇宙一年的

圆运动也。地面上的天空,此“的”字,注意,言不甚远也。热之能降,金气之力。

立秋处暑二节。此节,为一年圆运动的起点。立秋时,距地面不远的天空之上,压力初降,降到处暑,

此压力增多,遂将降到地面而未入土之热,压入土内。处者,归也,入也。言地面的热,经秋金之降,

归入土内也。此时正当中伏。夏至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第五庚日起,为末伏。

伏者,言金之降气,将地面之热,降伏而入于土内也。

初伏前,地面虽热,不觉有热气熏鼻。初伏以后,地面上即觉有热气熏鼻。中伏之日,人行地面上,

觉热气由地而上涨,特别浓厚,即是暑气入地的前驱。中伏过了,便是末伏。末伏在处暑前后,一过处暑,

地面上便觉清凉,便是暑气入地已多之现象。庚金之降气,即大气的压力。

秋气肃杀,此字,古文亦作字解。人都认为生杀之杀,以为秋深叶落,便是杀气。不知叶之生也,

乃根下之阳上升于枝也。叶之落也,乃枝上之阳,降入于根。立秋处暑之后,阳气下降,万物得根,

人身即较强健也。处字读杵。

白露秋分二节。热降液生,此时地面,早晚便有露气。秋分以前,地面上的热多,地面下的热少。

到秋气下降,暑气入地,地面上有了露时,地面上的热,与地面下的热,多少一样,上下平分,故曰秋分。

寒露霜降二节。过了秋分,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多。天空的压力,压入地面下者亦多。

地面上遂寒冷起来。白露时的露,但觉得凉,此时的露,便觉得寒。再过半日,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

更多。大气中收敛力量更大,寒气增加,露便成霜。西北方居住土穴的人,穴内的感觉,特别明显。

东南方亦感觉秋后屋内有热气。此时地面上觉得凉,地面下便已温了。人身亦下部增温也。

立冬小雪二节。一年的大气,秋降冬沉,春升夏浮。名是大气在降沉升浮,其实是大暑小暑的阳热

在降沉升浮。立冬者,降下的阳热,开始在沉也。倘或今年小暑大暑之时的阳热,不降沉下去,或降沉者少,

明年春夏,便无阳气升浮上来。不惟禾稼无粒,人身且多虚寒死病。阳热由降而沉入土下的水中,

地面上由凉而寒,地面下由温而热。寒则收敛力大,雨使成雪也。矿坑下的工友,夏着棉衣,冬则赤脚,

地面下夏寒冬热之故。

大雪冬至二节。大雪之时,阳热下沉愈深。地面上的雪愈大。见地面上的雪大,则知地下的阳热沉的愈深。

气体的圆运动个体,阳热降极则升。冬至者,阳热降极而升之位也。此时若天暖不冷,或闻雷,或起雾,

阳气为外泄,便起上热下寒人死最速的温病。来年春夏病更大也。冬至之时,天人的下部阳多,阳多则动,

多病遗精白带。

小雪大寒二节。降极则升,是圆的,阳热之性,原是动的,动则直上直下的性的,不能生育成物。

生物的大气的升降,是圆的,阳热之性,原是动的,动则直上,自然之理。惟其冬至后,继以小寒,

再往大寒。寒能封藏,阳热经寒的封藏,便不能任性直升。小寒大寒者,封藏又封藏也。

沉于地下水中的阳热,为成物发生的生命根本。冬至后,寒藏的足,根本深厚,生长用足。故冬季后寒冷,

明年乃能丰收,乃无危险的病。向来无冰雪之地,冬季亦须寒冷,乃能少病。地下水中封藏的阳热,

升出地面,则成雷,成雾。冬季阳热应当封藏,而反升泄,根本拔起,故重庆冬季雾大.

立春雨水二节。冬寒之后,春气转温,温者冬时封藏于地下水中的阳热,升出地面,火从水出,其气温和也。

立春者,大气的阳热,由沉而升也。雨水者,阳热秋降,地面气冷,露则成霜。阳热春升,地面气温,

雨则成水也。此时阳根动摇,小儿即多虚病。

惊蛰春分二节。冬时阳热,收藏于地下水中,万物即随阳热之沉而蛰藏。交春鸟兽交尾,蛇虫启蛰,

草木萌动,万物随封藏的阳气升发起来,而惊动也。春分对秋分而言。秋分节前,地面上阳热多,

地面下阳热少。秋分节后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春分节前,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

春分节后,地面上阳热泪盈眶多,地而下阳热少。地面下阳热减少,故春分后的时令病,多是下虚。

清明谷雨二节。阳热初升于地面,阳气弥漫,地面不明。经春分节后,再升于地面之天空,则地面清明也。

此时阳热升出地面者多,雨水亦多,好种谷也。阳热升出于地面者多,地下阳根则少矣。所以此时外感发热,

食凉药多坏。

立夏小满二节。地下封藏的阳热,由升而浮,则成夏季。立夏以后地面阳热较多。满者,地面上热满也。

曰小满者,比较大暑而言也。此时地面阳热小满,不止旧年降沉的阳热,升现出来的关系.

今年太阳由南往北,地面受热的关系,亦居其中。但生物的阳根,则旧年降沉的阳热,负责较多。

地面之际,阳热小满,地面之下,阳热已大虚矣。故小满节后,多下寒之时病也。

芒种夏至二节。地面之际,阳热小满,雨水又足,麦穗生芒,将成熟也。夏至者,至者,极也。

冬至为阳热降极而升之时,夏至为阳热升极而降之时。夏至之后,经小暑大暑,于是立秋。冬至之后,

经小寒大寒于是立春。立春则阳升,立秋则阳降。夏至阳降,必经小暑大暑之热,然后降。冬至阳升,

必经小寒大寒之寒,然后生。升降的范围大,则由升降而生的.圆运动的中气足。所以夏极热,

冬极冷的地方的人,特别聪明。冬至以后,交立春而后阳升。

夏至以后,却未交立秋,先有初伏,中伏,而阳已先降。造化之道,惟恐阳气不降。因阳性本升,所难得者,

阳之降也。《内经》曰“夫虚者,阳气出也;夫实者,阳气入也”,阳升则出,阳降则入,所以人身

交春夏则倦怠。交秋冬则健康也。二十四节气,简言之,就是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秋降入土下,

经冬藏于土下的水中,经春由土下的水中,升出地面,经夏浮于地面之天空,再同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

降入土下。升降一周,则生中气。中气者,万物之生命也。

秋收冬藏,秋降冬沉,春生夏长,春升夏浮。升者,阳热升也。浮者,阳热浮也。降者,阳热降也。

沉者,阳热降也。藏者,藏阳热也。收者,收阳热也。长者,长阳热也。生者,生阳热也。

吾人的在北温带地面。夏至之时,见太阳往南,地面之天空上的压力向下,地面上的太阳热力,遂往下降。

冬至之时,见太阳往北,压到地面下之水中的压力,仍往上收,压到降下水中的太阳热力,遂往上升,

周而复始,遂成二十四节气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谓大自然的宇宙,如此而已。甚寻常事耳。

一日之卯午酉子,一年之春夏秋冬也。

伤寒论肠胃之热证,申酉时必热加。遗精白带,半夜病作。春病温病,夏病霍乱,秋冬人则身体特别健康。

皆大气运动整个发现之事实。所以学中医学,必先学知大气。必先学知二十四节气。

读此图要整个的读。在读阳升,就要注意阳降;在读阳降,就要注意阳升。在读地面之上,就要注意地面

之下。在读地面之下,就要注意地面之上。在读春,就要注意秋。在读冬就要注意夏。在读右下左上,

就要注意中。将图的左右上下,合在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上下看,便知人身一小宇宙一气运行之妙,

而得到治病的窍要。

节气的节字,就是竹节。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便难过去。宇宙大气,交节必郁而后通。

久病之人,交节前三日多死。大气郁人身亦郁。久病之人,腠理干塞,交节不能通过,是以死也。

凡病节前起色,以后即愈得快。

大气运动图说

大气运动图

此图的范围,即是二十四节气的范围。同温层,是宇宙的大气圆运动个体上方的外方。有定温层,是宇宙大气圆运动个体下方的外方。均与圆运动的大气个体无关。地心热力,在有定温层以下甚远之处,亦与圆运动的大气个体无关。大气圆运动个体的关系,只是地面上原有的阴冷,与太阳射到地面上的阳热,澎压交互不已的变动而已升①。此宇宙与生物生命有关系的宇宙。关系云者,二十四节的大气降沉浮升的圆运动也。

①“升”:原文有此字,考上下文当为衍文。

大气运动范围图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