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镇讲武堂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加关注,赵刚问好!
淮镇讲武堂
赵刚
诗云:
滹沱授艺惠乡邻,拳脚江湖义作魂。
恰有一天豪气在,书生尚武效先民。
淮镇是沧州关东拳的发源地,其民间拳师诸多,本地乡民自古就有尚武、习武的风俗。而关东拳作为淮镇侠义文化的代表,被远玉华从乡村的“土把式”推向了沧州、河北省、全国的武术界,并传武东亚、西欧,把淮镇的关东拳传播到韩国、荷兰、意大利等国。讲武堂是远玉华传授关东拳的场所,是淮镇文脉侠义文化的传承地。
淮镇人把练习武术场所叫把式行,(关东拳师称之为八式行),也就是现代人说的武馆、镖局、武术学校了,这是民间拳师传武的地方。远玉华的讲武堂在淮镇人眼中就是把式行。把式是师父的意思,是对某专业人士在某个领域获得成绩的充分肯定,用现代人的话说是专家、学者、教授、达人、大咖。
尚武崇义是淮镇拳师的传承风格,淮镇文脉中有传承,不管是习武之人,还是经商之人,都以此为作人立世之本,义学、义仓为淮镇先民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后人多传承受益。据悉,远玉华的讲武堂也是如此,每至傍晚至深夜,为来讲武堂学武的人,免费提供习武场所、器械,义务授艺,一年四季皆是如此。
关东拳始于淮镇北排邢家,(北排是旧时淮镇的村名,其行政区域为现在淮镇的东街、北街),现为北武林的代表性拳种之一,已成为淮镇武文化的代表,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和沉淀,已融入了的淮镇当地人生活,成为一种载体,通过肢体的演练上升为对侠义精神的寄托。
关东拳的习演影响到淮镇当地人的性格和民风的形成,其侠与义构成了淮镇文脉。 拳种、器械、套路、风格、拳彦、口诀、把式行会武等都能体现出淮镇武文化的底蕴来。
淮镇武文化发展到现在,是和当地的村民的精神需要分不开的,即符合社会的发展,又体现了当今时代要求。远玉华、远忠天父子做为关东拳的传武者,对关东拳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淮镇武术的原生态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
远玉华与民间的老拳师,共同挖掘淮镇武术,他整理出的《关东拳》一书,已入选《沧州武术》丛书,为了宣传淮镇武术的人文文化品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武术活动,与献县电视台《在献县大地上》栏目组合作录制了关东拳专题系列片,邀请外地武术名家、作家、企业家、文化学者、名人到讲武堂会武、座谈,参加市、省、国家、世界级武术大赛、沧州院校传武等。
在和远玉华的交谈中发现,正是有了远玉华的坚守,淮镇的武术才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关东拳套路中体现着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兵家谋略,寄托着民族情感。在其发展过程中文化因素、道德伦理,都扎根于淮镇本土文化的土壤中,并结出了累累硕果。
淮镇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种文化传承与交流,应该把这种古老的艺术,看作是一个平台,一个基地,一个大舞台,让其走出淮镇、走出献县、走出沧州、走出河北、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淮镇武术文化传播和影响力,有助于促进外界对淮镇的了解,有利于维系回汉两民族的团结与和谐,作为淮镇文脉的组成部分、可以增强淮镇人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利于保护本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同时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可以这么说,远玉华正在用武术的方式诠释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演武的形式推向了全国、以传武的形式推向了世界。
作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毕业于河北省沧州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曾进修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在报刊、杂志、网络论坛、自媒体发表诗词作品数千首,在采风网、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今日头条等发表新闻报道近二百多篇,其新闻报道被献县、沧州市、河北省等诸多网络、新媒体、微信公众号转载。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北京诗苑》、《诗刊·子曰增刊》、《文化月刊·诗词版》、《诗词世界》、《诗词月刊》、《人生》、《燕赵诗词》、《承德诗词》、《中国诗词》、《新国风》、《柏风》、《香港诗词》、《中国文学》、《华夏翰林·诗词丛刊》、《诗词百家》、《京华诗页》、《天马诗刊》、《九州诗词》、《诗词世界》、《献王诗苑》、《河间文艺》、《毛公诗苑》、《日华宫》、《大柘树》、《沧州晚报》、《沧州日报》、《沧州广播电视报》等。诗词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数十部典籍等。曾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学会理事,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中国诗歌网会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金牌作家、中国辞赋网特邀评论员、现代诗歌首版、中华诗词论坛沧海流韵版主、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