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的画面叙事,画师祈荷不丧的创作过程大揭秘,干货满满!
本期我们采访的画师是祈荷不丧,一位注重画面叙事表达,善于刻画氛围的情绪系画师~
祈荷不丧
国美研究生,自由插画师
画面叙事性很强,找参考达人
微博:weibo.com/u/5253486022
大家好我是祈荷,也可以叫我莲子啦~毕业于国美,正在逐渐感受到年龄焦虑的冲击!
美术学习经历
我从幼儿园开始就接触儿童画了,三年级开始上素描的兴趣班,不过真正开始专业系统的绘画教育是在高二暑假的集训班。开始试着画插画则是在大一暑假,那会都是手绘,然后开始相对频繁一点地练习板子是在19年,全方位开始板绘则是在去年。
现在回想起来各个阶段都挺乏善可陈的,我一直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接触插画,没有多画。现在时常也会陷入画不过高中生的焦虑感。
画风是一个人的喜好、审美、个人气质、
性格特质多方面影响下展现出的绘画风格
画风是一个人的喜好、审美、个人气质、性格特质多方面影响下展现出的绘画风格,受到自己的长处和短板的限制也很大。
我感觉我也说不太出来我自己是什么风格,我只知道我感兴趣的点是光影氛围、喜欢厚涂,会情不自禁地开始塑造,但是也不喜欢塑造得过于写实的画风,喜欢有肌理有质感的画面。
然后我的性格又是那种蒙头硬画的,所以画不出很轻灵飘渺的画风,在这些因素的驱使下画风就变成这样了。影响最大的人可能是昔酒老师吧~
喜爱的题材&灵感来源
最近感兴趣什么就画什么,没有固定题材。多看图就会有绘画灵感,多出去转转也会有,就是养成了习惯——看到什么东西就思考一下这个可以画吗,就感觉会找到挺多灵感的。如果是命题创作(比如说稿子),暂时想不到要画什么,就去看看大佬的图取取经。
如何设计画面故事氛围?
比如说这幅画的主题是来自一首讲述苦难、贫穷、悲痛的诗歌《菲律宾的圣诞节》,我设计了一家人紧紧相拥,形成一个圣诞树般的三角构图,拥抱相依的姿势强化的是“家人”,孩子们身上碎瓷片般的裂纹强化的是“苦难”,他们正在遭受死亡的胁迫——“我无能为力了,我好害怕,我只能抱紧你们”。
悲痛的情绪张力是从画面的结构中生长出来的,再加上蜡烛、火星、一地破碎的陶瓷小人,在结构之上加强了氛围感和情绪感。蜡烛增加的是“祈祷”的意味,也暗合了圣诞节的主题,火星是为了让上面的黑夜部分不那么单调,同时也渲染了情绪,这其实也是一些经验使然的产物,经验多了就会知道要怎样加元素。
最重要的还是把握画面的结构,构图不仅是要好看,还要把画面的内容构架起来,人物的姿势、衣着、神态;整个画面的大色调、光影的方向、颜色全都要考虑清楚,想得越清楚,越容易准确地表达。
关于原创角色设计
其实我之前没有系统学过怎么做人设,因为找工作所以就画了些练习,这方面感觉是胡乱摸索,感觉讲不出多少有用的。我考虑的基本就是剪影形漂亮、总体节奏得当,然后是有趣抓人的设计点。
三点缺一不可,但是感觉设计点是最重要的,重点就是让大家看到这个设计的瞬间被触动。收获是需要保持收集各种资料的习惯,什么奇奇怪怪的资料、各种文化背景的图片都要记得收集,设计还是需要大量的积累的。
元素的话感觉喜欢用的元素是昆虫(虽然我很害怕昆虫,但是用到设计里感觉很好看),下图的蛾女就是看到一张漂亮蛾子的图片,然后把那只蛾子的外形做成了女孩子张开双臂以后衣服呈现出的形状,再加上标志性的“眼睛”强化昆虫感。
然后个人比较喜欢透明纱和飘带,所以也加上了。飘带的位置也是为了加重衣服所塑造出的“翅膀的即视感”。透明纱也是想让设计再复杂有趣一点。至于说角色的性格气质身份地位,其实没有在设计里交待出来,我还要再琢磨这部分要怎么设计。
分享一下近期最满意的作品
近期最满意的作品是下面这幅,创作灵感来自于昆曲《桃花扇》,核心构架的灵感来自于宋代李嵩的《骷髅幻戏图》和明代闵氏德藏本《西厢记》插图《诡媒求配》一节,生旦对应《桃花扇》的两位主角侯方域和李香君(但是也可以理解成任何人),二人的姿态来自于昆曲《桃花扇》“眠香”一节的程式化动作。
此情节下两人正是情到浓时,正当欢好,但实际上却是被骷髅操纵的傀儡,可谓身不由己,正是暗喻《桃花扇》中两位主角最终因亡国之难而不得相守的悲剧结尾。
而操纵二人的骷髅却是悲痛垂泪,“落泪”的设计是为了将悲痛进行一种可视化的传达。虽然也有很多质疑,认为流泪有种将玄机戳破的“泄劲”之感,非是上品。但对我来说不失为一种轻巧有效的手法,可以一下子就让骷髅拥有情感。
这一出设计其实有很多种理解,从我的角度来说:采用骷髅是为了合曲词的兴亡之感——繁华如梦,最后都归于残骸枯骨;傀儡戏的运用,除了增强视觉效果,还有一重用意就是表达戏梦人生,明朝亡国之痛,也被切身体会的孔尚任写在传奇故事里成为戏文,悲喜都如戏,但就像孔的个人情感融在笔下角色里,操纵者也不免流下几行锥心的泪水。
这张图里的所有角色,除了生旦以外都没有明确的对应,骷髅可以理解成任何人。创作时任何的摇摆都会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因为当时就没有明确框定骷髅的角色归属,因此观众理解时的发散空间还是很大的。
如果我当时去追求一种准确的表达的话,那么我就会把骷髅画成我想要的角色,最后理解起来又会不一样,会更确切,但是同时“溢出”的部分也会减少。两边角落的骷髅和仕女有一个很现实的功能,就是平衡构图,让构图更饱满。其实也是因为我当时有一种说不出的冲动,觉得这里加上这些角色画面张力会更强。
这张图也是我找的参考最多的一张,除了上述提到的参考之外,骷髅的形象参考歌川国芳的《相马旧王城》,骷髅的服饰参考了多幅国画和京剧里的“鬼穗子”,舞台形象参考1699《桃花扇》的舞台和苏汉臣(传)《宋人婴戏图》里的傀儡戏台,屏风上的图参考了《江山胜览图》,假山石参考了胡也佛、戴敦邦、《芥子园画谱》、宋徽宗太湖石,地板参考的故宫的地砖,灯笼参考的文物实图。基本上就是每个元素都去找了参考吧,顺便试了800个笔刷。事实证明,找参考真的不一样!orz.....
个人常用的绘画技巧
想不出有什么绘画技巧,我个人画东西是那种啃哧啃哧很花力气的。只能说画氛围的时候喜欢把画面画很暗,最好再加点打光,很容易传达出氛围感和情绪感。然后就是:
多!用!对!比!
未来规划&新人寄语
未来的规划都还没有定,一切都看情况变化吧。然后原创的话想画一些系列图,想尽量先把脑子里的有的几个构图画出来。
如果大家刚开始学画画的话,一定要记得打好基础,因为基础不够好的话会对自己未来的创作方向产生限制,当年欠的债最后都得补啊!(肺腑之言!)还有一定要多画,量变真的会引起质变,希望大家都能画出自己想画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