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皆荣:“宁波工程学院就是宁波的清华大学。”

应皆荣,199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宁波工程学院,对他来说“宁波工程学院就是宁波的清华大学”,换个战场,照样能打漂亮的胜仗。

人物经历

1994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1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199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2010年1月被宁波工程学院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聘为宁波市“甬江学者”特聘教授。2000年12月至2001年2月在意大利罗马Casaccia研究中心任访问学者;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任访问学者。现任宁波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省长兴蓄电池块状经济专家服务组专家。

研究方向

长期致力于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

(1)新型能源材料及先进电池(特别是新型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以及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太阳能电池及关键材料、温差电池及热电材料等);

(2)资源化工(特别是废旧电池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方向)。

科研领域的贡献

采用软化学方法,通过化工过程合成锂离子电池正负极关键材料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如氧化物、磷酸盐、硅酸盐系列正极材料研究,氧化物、石墨烯、合金类系列负极材料研究。

新型组成和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设计、制备、表征和性能研究。如高容量硫代氧系列聚阴离子化合物电池材料、高电压氟化聚阴离子电池材料、宽电化学窗口离子液体电解液、纳米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等。

新型氧化物系列热电材料及温差电池研究。充分借鉴氧化物系列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经验和成果来开展研究。

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电池材料研究。充分结合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优势学科来开展研究。

废旧电池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研究将电池回收拆解以后,利用湿法冶金、化工分离技术将其中有价成分进行分离、提纯并再次利用化工过程合成电池材料的新工艺、新技术,实现电池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授不仅仅是要教学

对应皆荣教授来说,教授不仅仅是要教学,“我是一名大学教授,要把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完美结合起来。”应教授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多年来不辞辛苦、踏踏实实地奋战在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第一线。

教学上,应教授将教材内容、自己的研究工作、工业应用实践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机结合,努力打造物理化学“金课”,将晦涩难懂的物理化学讲得生动活泼,课堂教学质量很高,深受学生好评。

科研上,应教授多年来致力于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工作。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还承担了多项百万元量级的横向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只有实现产业化才能给生产带来实际的帮助,应教授与湖北虹润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400万元的横向合同,将电池材料技术研究成果在企业实现转化,并校企合作研发新能源材料。应教授每年指导2名硕士研究生、8名大四毕业生、约50名大一、大二、大三科研助手开展科研工作。研究课题源于企业,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应教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服务社会的决心。

参考来源:


宁波工程学院报.应皆荣:醉心科教勤育人

百度百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