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写下戒酒词,不久反悔,又写下一首破戒词,拯救了千年笑点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古代的文人们,大都有着“饮酒”的嗜好,从写《兰亭序》的王羲之开始,那是在春日午后,大家饮酒作乐,趁着微醺,写下了“千古行书”;
到了唐朝,贺知章饮酒如狂,李白,更加放浪形骸,在他眼中,酒简直成了第二生命,最终,因为饮酒,在当涂,大醉后的诗仙想要去捞水中月,跌落水中,让人怀恨至今。
但是到了南宋时期,一位在词作上与苏轼并肩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却因为酒闹了笑话。
一、“戒酒词”
辛弃疾,号稼轩居士,跟古代的文人相似,这位朋友也是非常爱喝酒,而且经常喝醉。
以前陶渊明写诗说:我醉欲眠卿且去。
——我喝的有点高,想睡觉了,你们先回去吧。
到了稼轩居士这里,估计喝得更高,竟然在山路上和松树聊上了: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哥们儿,你搁那儿杵着像根竹竿子似的,你看我喝的咋样,哎呀我去,别来扶我,没醉呢。
或许是因为发生了太多类似的事件,辛弃疾思来想去,便决定“戒酒”,这一次戒酒的决心特别大,他还特意写词立了flag,写了一首“戒酒词”——《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酒杯啊,你过来,咱跟你好好唠唠,你瞅瞅,因为贪杯,咱都成啥样了,你可别拿刘伶来激励咱了,刘伶那是不是傻啊,什么“我喝死了就地埋了就成”,不行啊,咱决定戒了你,以后你可别靠近咱了。
你说说,饮酒配上歌舞,这是啥,这是毒药啊,我挺喜欢你,不过这事儿过头了就是灾害,所以,你还是走吧,要不然我发起火来,整不好就把你摔了。
就这么一通拉扯,辛弃疾表示绝对要戒酒,说啥都要戒,但这老小子聪明,最后还留了一句“招则须来”。
果然,不几天后,就开始打脸了。
二、“破戒词”
大家都知道,立flag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打脸”,
辛弃疾戒酒没几天,是吃啥也不香了,喝啥都没味了,于是他思来想去,那咋整,想喝酒了,前几天刚写的“戒酒词”,墨汁都没干呢,这咋整?
那还能咋整,活人还能让酒给馋死吗?啥也别说了,老辛拿出纸笔,研磨挥毫,一会就写了一首“破戒词”——《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余不得以止酒为解,遂破戒一醉,再用韵》:
杯汝知乎,酒泉罢侯,鸱夷乞骸。更高阳入谒,都称齑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细数从前,不堪余恨,岁月都将 麹 蘖 埋。君诗好,似提壶却劝,沽酒何哉。
君言病岂无媒。似壁上雕弓蛇暗猜。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独醒屈子,未免沈灾。欲听公言,惭非勇者,司马家儿解覆杯。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
破戒就破戒吧,辛弃疾给自己找了一个好借口,你看哈,好朋友带着酒找来了,你说咋办,喝点吧。
这一次,辛弃疾写的又很认真——“岁月都将 麹 蘖 埋”,人生啊,都在这酒槽子里虚度,人生啊,几十寒暑,风雨萧瑟,算了吧,好朋友都来了,满上吧。
这一首“戒酒词”和“破戒词”合起来,兴趣盎然,读起来不禁让人忍俊不禁,你看,古人也是这样,不仅可以贪杯,而且喝酒都喝的这么有文化。
但辛弃疾“贪酒”,到底是为什么呢?
三、难言之隐
人在什么时候会喝酒,有的人是酗酒,喝酒有瘾,一时不喝整个人都不舒服,但有的人,却是因为现实冷淡,不愿面对,因此只想借酒消愁。
曾经的“竹林七贤”都特别爱喝酒,因为他们为了逃避“仕途”,只想躲在竹林间,纵酒狂歌,那时候他们还吸点“五石散”,整个人都要飞起来。
但在南宋时,国破山河在,如果是庸人,那也就浑浑噩噩度此一生,但辛弃疾偏偏头脑清醒,他心中有着壮志未酬,他想着带领千军万马,“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惜的是,现实并不给他这个机会。
于是,清醒的他只能在现实中,寄情于酒水,“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这样的饮酒,真是一种心痛。
现在来读“戒酒词”,就会忍不住想对他说,算了,不用戒了,你还是接着喝吧,或许只有在梦里,才能让你驱驰呼啸,还我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