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射雕英雄为啥设“官窑”产青花瓷?元朝统治者真的喜欢青花?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1965年7月,著名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在景德镇艺术瓷厂参观时即兴挥毫,题诗对以瓷器闻名的景德镇进行赞美。被称为瓷都的江西省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青花莲纹匜( yí ),元代,公元1271—1368年,高4.2厘米、口径13.3厘米、底径8厘米。平口,弧腹下收,平底,长方形流,下有卷云形系。内腹有卷草纹,内底有一折枝莲,器外腹为七瓣双勾仰莲。施青白釉,口沿、外底露胎,胎色白。此青花莲纹匜属国家一级文物。匜是古代漱洗用具,形如瓢,与盘合用,用匜倒水,以盘承接。小巧简洁的器形配上简约粗放的纹饰,可谓是相得益彰。瓷匜是古代净手器,始于唐,元代继续烧造,传世品多为青白釉、青花、釉里红等。这件元青花瓷匜十分珍贵,属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青白釉印花双凤纹连座瓶(1对),元代,公元1271—1368年。元朝是中国历史上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建都大都(今北京),其创建者为元世祖忽必烈。元朝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凡九十八年。从成吉思汗建国算起,凡十五帝,163年。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至鄂霍次克海。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青白釉铺首衔环双耳瓶,元代,公元1271—1368年。金戈铁马,射雕英雄,元代尽管只在中华历史长河中存在90余年,但其在中国陶瓷史上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青花瓷以元代江西景德镇窑制品为代表,在元代(1271至1368年)大量生产,并在明宣宗宣德年间(1426至1435年)达到瓷器发展的极盛时期。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青白釉带盖梅瓶,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代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元代继续烧制。元朝时期,由于驿传制度的完善和海运的开通,商业比唐、宋时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城市繁荣,出现了大都、杭州、泉州、广州等闻名世界的大都市。元代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专门掌管瓷器生产,烧制“贡器”,使景德镇成为全国瓷业烧造中心,“瓷都”美誉不胫而走。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青白釉釉里红堆塑四灵塔式盖罐,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通高22.5厘米、口径7.7厘米、底径6.5厘米,平口,短颈,丰肩,弧腹,平底。青料楷书,颈部12字“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肩部7字“刘大使宅凌氏用”。肩腹部四方雕塑四灵: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其间云纹相衬。塔形纽为六方须弥座,塔龛内塑跏跌坐佛像一尊。元代完善了青花瓷,发明了釉里红瓷。其他还有红釉、蓝釉、黑釉、豆青釉等,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釉色“如玉类银”的单一局面。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青花松竹梅纹长颈瓶,元代,公元1271—1368年。施透明釉,釉色青白莹亮,圈足内露白胎。整器画面满而不乱,青花呈色灰蓝发黑。元朝的国际贸易交往,东到高丽、日本;南到印度和南洋各地;西南通阿拉伯、地中海东部;西面远达非洲。元朝政府先后在泉州、庆元(今浙江宁波)、上海、澉浦(今浙江海盐南)、温州、广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青白釉盖罐。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在明清两代以至民国,众多学者对青花瓷的起源,均认定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创烧。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个美国人发现一件写着“至正十一年”的青花瓷瓶,才将青花瓷器的身世上溯到元朝。此后,学者公认为是元朝蒙古人征服欧亚带来了青花工艺,可是对于青花瓷这种突然成熟、突然称霸的品类,仍有众多谜底无解。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卵白釉折腰碗,器内印花,花纹欠清楚,釉色浑浊,外底露胎,胎色灰白。元代景德镇不仅烧制青白瓷,还创造卵白釉瓷,卵白釉瓷白而泛青,犹如鹅蛋。元朝是由人类冷兵器史上战力最强大的蒙古人所建立的,马背上的射雕英雄为何钟情易碎的瓷器?有学者说草原上生活的蒙古人崇尚蓝天与白云,白底蓝图的青花瓷深受元朝统治者喜爱,但是,为何元青花瓷器的造型明显带有西亚金银器的造型呢?也有学者认为青色在古代并非贵族色彩,为何青花瓷能被历代所追捧?更让人疑惑的是,有研究发现,元统治者认为金银器才是身份的象征,当时的统治者并不重视瓷器,为啥还要在景德镇设立“官窑”生产青花瓷器?有学者解释,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蒙古人崇尚蓝天与白云真的是受到波斯文化影响吗?有学者解释,元朝人征服欧亚带来青花工艺,元朝统治者设立“官窑”生产青花瓷器,大量的瓷器销往中亚、西亚的阿拉伯和波斯地区,主要还是通过商业贸易挣钱,元朝统治都真的缺银子吗?网友说,专家、学者的解释总让人感觉离真相还有一点点差距。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历史之谜何时能够解开?(王建安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