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年前的化石到医院做CT 打捞自4961米深海底 确认不是人类骸骨
■汪卫国展示这块50万年前的化石。
■网上流传的视频已被删除。
50万年前的人骨化石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做CT?近日,有读者爆料在网上刷到这样一条视频。记者前天走访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发现,影像科17日还真有这样一位“患者”,报告上的姓名是“海底化石50万年”。到底怎么回事呢?
视频
声称该化石是人类结构
初步鉴定有50万年历史
视频的题目是“50万年的人竟然来医院做CT,这是怎么回事?”后面还带了“外星人”三个字。
虽然整段视频的时长只有9秒钟,但内容很“重磅”:海底打捞到化石,初步鉴定有50万年历史,送来中山医院做CT,竟然是人类结构。最后,还特意说明“素材来自CT黄医生的朋友圈”。
不过,19日,该视频就被删除了。
医院
第一次给化石做检测很兴奋 确认不是人类骸骨
带着网友的疑问,记者来到了中山医院。该院影像科主任王金岸告诉记者,11月17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汪卫国将检测物送来检测。“目前确定为化石无疑,但非人类骸骨,初步推断可能是某种脊椎动物”。
王金岸说,中山医院拥有较为先进的CT设备,可检测物质的结构与成分。“目前扫描结果显示,该化石含有骨质成分及其他微量元素,表面被锰及铁包裹,骨骼内部具有通透性穿孔,但具体是发生病变还是生理性孔洞,需进一步做化学成分检测。”
至于为何会在网上引起热议,王金岸笑着说:“因为给化石做检测还是第一次,同事们很兴奋,就把图片发到了朋友圈。没想到被人做成了抖音,还声称是古代人类化石。”
出处
打捞自4961米深海底 可研究海洋宝藏的成矿机理
随后,记者来到海洋三所,汪卫国向记者展示这块化石。该化石长约50厘米,重约3千克,前端细长,呈三角状。看上去像一件老旧铁器,表面坑洼不平。
“这块化石是前一段从东太平洋矿区的断层打捞而来,也就是4961米深的海底。”汪卫国说,海洋三所当时正开展海底拖网项目,“从该化石表面形成的锰、铁元素包裹厚度,初步判定该化石来自大约50万年前,目前怀疑是鲸鱼的骸骨。”
汪卫国说,骨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由于长时间被海水中的锰、铁侵蚀,部分碳酸钙可能替换成碳酸锰。由于碳酸钙和碳酸锰密度不同,他们便想通过中山医院影像科做CT找到成分改变的地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剖,希望能探究这片大洋中元素的相互作用,判断该环境是否成矿、含有什么矿。
“如果能揭开化石的秘密,就如同得到了一把开启宝藏的钥匙。”汪卫国说,他们将把化石送往中国古脊椎动物研究中心进行解剖和化学成分分析。
文/图 厦门晚报记者 王绍亮 见习记者 马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