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融创3000亿规模背后的逻辑

艳姐说

地产江湖,瞬息万变。

7年前,万科实现年销售额1081.6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千亿房企,令其他开发商望其项背;而7年后的今天,年入千亿的房企们,别说跻身第一阵营,就连前十的位子都难以企及。

11月30日,克而瑞发布《2017年1-11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排行榜,14家房企销售额突破千亿大关。距离2017年结束还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摩拳擦掌的各家房企,业绩显然还有上升的空间,排名也可能有所调整。

艳姐预测,按照目前的势头,预计2017年全年,千亿房企数量或将超过16家,这一数字相当于埃塞俄比亚2016年一整个国家GDP总量。

近年来融创中国通过收并购获得大量土储、发展势头稳健迅速的融创中国,艳姐预测融创有望“冲5000亿房企”。

当然,这个目标在今年还有所距离,但是自2014年到2016年,融创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1%,按照这个节奏,未来冲到5000亿不难达成。

1

可售资源超3800亿元

来看今年。

融创12月发布的公告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融创总计完成合约销售金额3019.4亿元,同比增长132%。凭借强劲的销售势头,持续稳居房企销售排行榜第四位。

早在今年中期业绩会上,融创就将全年销售目标由年初定的2100亿元上调至3000亿元,相较于2016年全年的1500.3亿,翻了一番。如今,融创提前一个月就实现了今年3000亿的全年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融创今年在排行榜上,实现了排名三次提升,成为TOP10房企中排名上升最快的房企,表现非常亮眼。

仅11月,融创就实现了新增预定销售金额人民币508.6亿元,不仅创下了融创单月业绩新高,还连续三个月单月销售超过400亿。

如此好成绩,融创是如何做到的?

根据融创2017年中报数据显示,其下半年预计将有超过260个项目在售,总可售资源将超过3800亿元。截止目前,这些销售额只消化了1600多亿。也就是说,还有2200亿的项目货值蓄势待发。所以,艳姐估测,融创稳居行业第四的地位应该也没有悬念。

虽然融创已经在公开场合表示过暂缓拿地,但依靠并购,融创目前的总土地储备已经达到2亿平方米左右,排名行业前三。其中包括现有项目1.01亿平米、万达文旅项目4970万平米以及一二级联动项目约5000万平米。

法国巴黎银行称,假设融创销售额保持每年30%的增长,这些土地储备可支持公司高达5年的发展。

如果说土地储量的多少,决定了融创未来的规模增长,那么,土地质量的优劣,就决定了融创未来开发项目的水准。试想,如果一家开发商拥有超多土地,但都是非核心的荒郊野地,其价值自然要大打折扣的。

纵观融创拿的地,基本在一线 、环一线以及核心城市,维持了一贯的水准,未来价值也可见一斑。

(融创全国区域项目分布图)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些储备土地非常优质,但价格却并不贵,艳姐估算了下,平均楼面价大概在5000+元/平,相较于招拍挂市场竞得的土地价格要低很多。

有了成本合理的土地,后期土地之上的项目价格就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融创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灵活的应对,保证规模的扩大和销售的增长。

孙宏斌说过一句话,我印象蛮深刻的,“控制风险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地别买贵了,把地买贵了,谁都救不了你。” 利润率看拿地,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融创将全年目标上调到3000亿,并能够提前完成,充足、优质的可售项目加上成本合理的土储正是其基础。

2
3000亿规模的背后逻辑

对于融创来说,不断稳健扩张的背后,除了土地和项目的加持,更重要的是以客户需求为出发,聚焦高端产品、同时做好营销和并购。这些是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它意味着在同等土地和项目的基础上,利润能够比对手更高。

每家房企都非常重视营销,融创也不例外。

在业界,融创被认为是执行力最强的公司之一,其营销之道也是被很多房企和媒体拿去分析和学习。

要说融创的营销方式,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关键点在于它的营销理念:从客户需求出发。

艳姐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客户A在购房时,纠结于是全款还是按揭,大多数的置业顾问只会进行口头建议,但融创的置业顾问会针对这两种支付方式,给出N套书面方案供客户选择,比如建议客户先首付一部分,剩下的钱拿来购买理财产品。真正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把服务做到位。

从2012年的356亿到2016年的1500.3亿,再截止到2017年11月底,融创实现合约销售人民币3019.1亿元(其中,合同销售金额为人民币2978.5亿元,预订销售金额为人民币40.9亿元),同比增长132%。而这一数字的同期中国商品房中仅为16.23%。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品牌和产品之外,融创的团队执行力和服务意识确实功不可没。

前面说了,融创的土储价格很合理,这得益于其强大的并购术。

近两年来,招拍挂市场土地价格高企,于是,融创开始了“曲线拿地”的策略。

2016年底以来,融创在并购市场上大刀阔斧、动作频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融创进行的并购项目已经超200多个,孙宏斌也在业界也因并购而成为新闻热点。

2017年上半年,融创通过收并购拿地数量就占新增土地储备总量的84%,包括合肥融科城、武汉融科天域、重庆江北嘴国际金融中心等多个重点城市大型项目。

通过大举并购,融创在减少土地成本的同时,获得了大量优质的资产包,提升了盈利空间,为销售业绩的稳健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融创的并购触角已经以房地产为出发点延伸至了其他领域,将版图涉足到了影视及文旅领域。

11月5日,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表示:“房地产的下半场是中国人的美好生活”。这个美好生活的定义是:要买到好房子,要买辆好车,要有文化、娱乐、旅游、体育、休闲,这些玩的产品,要有好的教育、健康、养老。

从对乐视、万达部分产业的并购来看,融创或许已经开始着手在文娱、文旅、信息科技等产业的布局。

虽然融创的发展有多元化拓展的趋势,但它的主营业务仍然是房地产高端物业开发。孙宏斌在此前也曾多次表示,融创会专心开展房地产住宅业务。

融创的项目,向来是所在城市和区域“高端精品楼盘”的代名词。在北京、上海、杭州、重庆、天津等城市,融创在高端市场上占据着不容小觑的份额;在最新出炉的2017中国十大超级豪宅中,融创·苏州桃花源也是一举夺冠。

(融创·苏州桃花源)

如果你对融创的项目和产品不是很了解,光看价格也能看出个一二。在北京和上海,单价在10万+/平以上的项目,融创就超过一半;在重庆,500万以上的高端物业市场,融创占有率45%,妥妥的第一。

不过,做高端市场,有优势,也有问题。

优势在于,高端客户的购买力更强,高端市场的需求更强劲;但问题是高端客户见过世面,有判断力,相对来说会比较挑剔。所以,选择做高端这个定位,就需要不断地去提高项目的品质,大到整体的规划,小到一个开关、一盏吊灯的细节,都是很重要的。

融创在这方面做的还是蛮好的,据说,在开发一个项目之前,融创都要走访上百上千个高端项目家庭客户,各种考察,各种方案调整,总结客户个痛点……最后才能实施落地,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

相应的,这些高端项目在提升城市整体住房品质的同时,也扩大了融创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2015年底,融创正式进军合肥地产市场,合肥融创壹号院以高端品质,迅速打开市场。

3
大举降低负债 获资本市场看好

融创今年在融资方面的调整动作,赢得了诸多机构的看好。

首先,从债务上看,融创当前的债务结构非常合理,短期债务比重较小,2017年下半年到期比例仅为7%,2018年到期部分24%,其余均在2019年以后到期。

基于融创目前的销售情况好,现金流好,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稳健。

于此同时,融创还针对融资结构做了更好的管理计划,开始主动降低负债率。

在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同时,融创计划在2018到2019年大幅降低负债率。在2018底将净负债降低至90%,资产负债率降低至80%,在 2019年底将净负债降低至70%。

融创未来业绩、利润的优秀表现和预期增长,增强了资本市场对融创的信心。

最近一年内,融创中国的股价已经从年初的6港元左右,10月25日最高涨至43.55港元,一度涨幅626%,成为港股市场中涨幅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

在过去一个月内,有七家机构先后提升了融创的目标价:

10月20日,野村证券将目标价提升至48元港币;

10月24日,第一上海证券将目标价提升至50元港币;

10月26日,德意志银行将目标价提升至46元港币;

11月2日,海通证券将目标价提升至50.8元港币;

11月12日,摩根士丹利目标价提升至47元港币;

11月14日,农银国际将目标价提升至42.2元港币;

11月17日,法国巴黎银行将目标价提升至45.98元港币。

11月29日,瑞信发布研究报告,将融创中国目标价大幅提升近300%,至37.9元港币。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因为,融创中国一直受到国际大行的一致看好,此前唯有瑞信坚持看空,此次一反常态,大幅度提升融创中国目标价,瑞信报告给出的理由是融创中国销售增长潜力显著高于同行、核心利润预计开始大幅增长以及经营状况的持续改善。

结语

稳健增长的销售规模、低价质优的土地储备、安全稳健的现金流,从以上种种来看,在2017年末或者2018年,我们有可能看到融创带来的更多利润惊喜。

孙宏斌说,三年后,融创是5000亿的规模。我觉得这个数字还是有点保守了。至少在我看来,现在的融创,潜力无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