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龙塘湾/程勇
这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村庄,夏天的早晨,当村前的人家早起打了一个哈气时,村后的就感觉到了一阵的热浪,还间杂着隔夜的口气。村里只有十余户人家,主要以梁姓为主,还有其他的一些姓氏,但与梁姓相比,也只能是小姓了。
小村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龙塘湾,至于村名的由来,据村里老一辈的人回忆,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龙塘,塘边有一块凸起的高地,无论是建屋居住,还是从事农业、渔业生产,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于是先人们在历经生活的苦难,四处漂泊后,选择将家安置在这里,从此代代繁衍生息,一传就是数百年。
那什么是龙塘呢,其实就是水面比较大、水比较深的池塘,古人们认为水深的池塘都是神龙取水的地方,因此取名为龙塘,其中也蕴含着龙神护佑之意。
小村里面的人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在看似平淡中年复一年闲度时光,如同那龙塘的水一样,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偶尔荡起的一丝涟漪,无外乎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那家的老母鸡不见了,那家又多占了几双(畦)菜地等等,诸如此类。但小村里面的人家相处得还是十分和睦,而且十分热情好客,那家中午烧了好菜,全村的人都会端上饭碗去尝几块,都不会客套,更不会羞头拉邋面的。
前些年里,小村主要以种植水稻、席草为主,村边的龙塘里集体养些草鱼、鲢鳙之类的家鱼,一年辛苦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后来大家开始养殖河蟹,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了,部分人家还买了小车,不为炫耀,只是为了出行更加的方便。
“捕年鱼”如今只能在记忆在找回,每年的腊月送灶节前夕,小村里面的人就开始准备丝网捕鱼了,二个人,一叶小舟,三四荷(张)丝网就是捕鱼的全部工具了。等到捕鱼的那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龙塘的一侧,“观摩”捕鱼的全过程,也是分享节日所带来欢乐的过程。用丝网捕鱼需要有足够的经验,能够在深水中,分辨出冬季鱼群集中的水域,这些也只有村里面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才能胜任。于是,在家都将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此刻他就是明星,就是焦点。
此时,老周当仁不让,主动担当起这一角色,只见他在助手的帮助下,凭借多年的捕鱼经验,飞快地找准一片向阳背风的深水区域,将丝网放成了一圈,然后用竹竿敲打着小船的周边,形成“敲船振鱼”之势。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就见不时有鱼荒不择路地撞向了网壁,给网丝缠了个结结实实,相逃也逃不了。龙塘水深,有些“鱼龄”长、重达二三十斤的大鱼往往是沉底逃窜,丝网捕上来的鱼大多在七八斤左右,少数的在十几斤重。哈哈,“实力与经验”也在鱼类的生存中得到了体现。小村人家不多,因此捕起鱼来是适可而止,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不再下网了,接下来就是分年鱼的重头戏了。
在农村,分年鱼可不是简简单单地一分了事,那可是相当的讲究,全村户数,家庭人口和田亩,鱼的数量和大小等等都要考虑周全。于是,村里面最德高望重的长辈梁老在此时就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只见他随手将鱼分成十几堆,因为村里面多少户,每家多少人、多少田都在他心里装着呢。然后他会根据鱼的大小来分序次,最大的鱼肯定是摆在第一,那也是小村家家都想要的,年年有鱼嘛,而鱼越大则预示着来年收获更多、彩头更足。在梁老的主持下,每家每户派出一名代表抽签进行选择,现场热闹的气氛将寒冷抛却在一边,往往抽到最大的那条鱼的人家会得到更多的祝福。今年,三子抽得了最大的鱼,他满脸喜气地拎起大鱼,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走向了自家的厨房。
随着夜幕的降临,小村家家户户都飘起了鱼香,那时丰收的味道。小村人懂得分享,晚饭时分,三子将大鱼全部炖上,做好了一锅的鱼汤,然后与妻子挨家挨户送上一大碗,让全村的人都沾沾这条大鱼带来的喜气,以及对来年美好生活的企盼和祝愿。小村的人就是这么地简单,这么地淳朴和善良。
是啊,小村人一年的收获全部寄托在那“横行天下”中。每当河蟹收获的季节,小村里面就像是做喜事一般的热闹,那些天里人们谈论的多是河蟹的个头大小、产量及成色,这些都关系到全年的收入。当然,在有些年头里,均重2两左右的河蟹销路比较好,有时均重3两左右的河蟹最受人欢迎,但总体而言,养殖的河蟹越大就越能挣到钱,这是不变的规律。其实,养蟹的风险也是蛮大的,有的人家一年就可以打个翻身仗,而有的一年就可以变得负债累累。得益于龙塘的水质,小村里的人的养蟹收入也如龙塘水一样波澜不惊,稳定得很,但相比种植水稻来说,收入就高多了。
最爱看小村人捕蟹的场面,全村老少齐上阵,场面甚是蔚为壮观。一般来说,小村捕蟹都集中在十一、二月份,这时已进入了寒冬,有时蟹塘里的冰冻都很厚。虽然很冷,但收获的喜悦已在无形中冲淡了寒意。摸蟹的人都是村里面的青壮年,他们穿上厚厚的连身下水衣,戴上胶手套,顺着已基本放干了水的蟹塘周边的低洼处排成一排,一路摸将过去,将摸上来河蟹放入塑料桶里,在递交给岸上的人倒入早就准备好的丝袋中。
倒在丝袋里的河蟹必须及时挂在清水里,这时龙塘就是首选之地,只见龙塘里已插起了好几排竹竿铁丝扭成的架子,每根架子上都挂有几十袋河蟹,这可是小村人家一年的收成啊。由于每袋河蟹都在三四十只左右,并且刚从泥水中摸上来的,必须及时挂在龙塘里进行吐水,挂蟹的活也是不容小觑的,如果方法不得当,整网的河蟹就可能因为缺氧而死亡,而一袋就是好几百元啊。
挂网是个技术活,而数蟹更是技术活。凭借着数蟹的技术,小村里的友哥成为附近一带的名人。这里的数蟹不是光数多少只,而是要分清河蟹的公母,以及整体重量的均衡搭配,否则你就不可能卖得上好的价钱。这里的河蟹价格是按公母搭配后的均重几两进行计算的,一般是每十只中公母各五只,称取总重后再除以只数,得出均重是多少两。
买卖河蟹必须具有契约精神,因为河蟹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中,养蟹的人只能通过平时河蟹上岸情况和只数来估计自家河蟹的均重,蟹贩子确定的价格是也是根据均重来的,只要事先价钱一确定下来,你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如均重2两的每两25元,而均重22两的则可达每两30元,虽然事先可能约定长一翻一(即均重每涨1钱每两价格对应涨1元),最后你的卖价也只能是27元,减少了每两3元。因此,小村里的人卖蟹前都会邀请友哥到蟹塘里去看一看,在估算出河蟹的均重,然后才与蟹贩子讨价还价,在友哥的帮助下,小村里面的河蟹大部分都卖上了好价钱,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喜悦的笑容。
如今龙塘已承包给了外村人,穿过村后的庐铜铁路也占据了部分龙塘,尽管龙塘里的年鱼已成为小村人的回忆,但小村人始终与龙塘是分不开的,生活中,虽然家家户户都用上的自来水,但洗洗濑漱总是离不开龙塘;生产中,养蟹离不开龙塘的水,起蟹也离不开龙塘的水。龙塘是小村人的希望所在,一池水,一生情,更是离开龙塘湾人们的乡恋和乡愁。
作 者 简 介
程勇,多年从事新闻、游记、杂文、散文写作,喜爱文学创作,曾发表多篇作品,现为中国旅游新闻特约记者。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由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州官窑艺术总监张辉(电话/微信13526260505)提供奖品赞助
各奖项及入围奖皆颁发“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 金奖”证书,证书不标注名次。为使获奖者享受获奖的荣誉和成就,本届获奖名次在“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文作者交流群中通报,在新媒体《行参菩提》刊登。
征文时间:自2018年元月1日起至2018年6月30日止。
稿件处置:选出优秀的征文作品刊登在新媒体《行参菩提》【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栏目的,读者打赏不再返还,作为本届征文行政管理费用使用;稿件达不到征文要求的,会列入新媒体《行参菩提》非征文栏目刊出。
重要提醒:征文将根据“文章点击率”、“打赏率”、“评委意见”评出入围奖和等级奖;获得各奖项的作品,新媒体《行参菩提》即获得版权,结集出版时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邮件主题请注明“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
征文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