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黎明丨难忘的水泥情怀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我是在一九九七年六月被招进原甘肃金昌农垦八一水泥厂至今已在金泥集团公司这个大家庭工作生活了整整21个年头。提起笔来才发觉21载着秋已如白驹过隙,我已由意气风发的少年走向不惑之年。我的身份也从一名普通的立窑厂岗位工开始到干法系统的煤磨巡检到现在的一名生产调度。

十九年来,我无数次与工友们披星戴月,恪尽职守,默默奉献,见证了企业从当年的立窑水泥变成了拥有日产千吨和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和年产40万吨电石生产线及16万吨干法乙炔生产线的化工企业的沧桑巨变。

记得刚来到金泥干法二厂时,我因从立窑厂过来,对干法生产线的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生产状况知之甚少,陌生的环境和随时紧绷得神经,让我一度处于迷茫与孤独。时常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尤其是上夜班时备受煎熬。就在这个时候,时任烧成车间主任的肖立党副厂长和同事们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用他们的关怀和热忱,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渐渐地在工作岗位中独当一面。

岁月不寻常,甘苦寸心知,工作中那些挥之不去的日日夜夜,已在我心中定格成一串深深的印记。还记得有一次检修正赶上最炎热的七月,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所有的岗位都在检修。作为烧成的巡检工必须带领其他部门的帮工进行检修,于是我被分配在带领化验室的女同志对三次风管进行清理。

因为三次风管拐弯处内径高度只有1米2,我们只能挨个从入口爬进去,弯着腰在里面行走,当时虽然已经停窑,但里面的余温也有30多度,密不透风,就像一个火炉,我们一直半蹲身一铁锨,一桶桶直到清理干净。

等到出来以后,每个人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女同志的脸上黑一道白一道,像一个个大花猫,但是所有参加检修的同志们却没有一个女子在叫苦,甚至互相开起了玩笑,这让我很感动。

此刻,我的笔触早已跟不上思绪,往半钩沉几多感慨,记不清多少个寒风酷暑,我们坐着通勤车奔走在河西与金昌之间,多少个白昼黑夜,我们为了提高产量,绞尽脑汁,更忘不了设备技改后的喜悦。记得每次大修时,我们的工友都在现场奋战,为了赶进度,保证检修质量,他们甚至连续一周不回家,正是每个在平凡岗位上实现了价值,才使无数个平凡成就了伟大。十五年里金泥完成了无数次的蜕变,在职工心中唯一不变的是“团结、务实、诚信、创新”的企业精神。

虽然,近几年在企业的需求之下招来许多新鲜血液,而我作为一名老员工,每天依然在学习中度过,永不满足时刻保持竞争意识。

每天下班,我漫步在草木葱茏,飞鸟成群的工厂内,仰望 着高耸入云的预热器和中控楼前的一辆辆私家车。追今抚惜,人生有多少个十九年,父母养育我们,金泥成就我们人生,过去感谢有她的相伴,未来我们依然在一起。

作 者 简 介

阮黎明,笔名黎养、明寒滨,壮族,学历大专、中共党员。爱好写作,1997年参加工作,现为甘肃金泥集团公司干法二厂生产办调度。工作期间被金泥集团公司授予优秀团干部、优秀党员荣誉称号;被金昌市授予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被金泥集团评为优秀通讯员,《甘肃农垦》、《金昌日报》、《金农通讯》、《中国建材报》、《中国职工科技报》、《甘肃工人报》通讯员。同时在水泥杂志、水泥技术、设备与维修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在市、省、国家级刊物发表新闻稿件和人物通讯百余篇。曾获得中国建材报征文三等奖和甘肃工人报征文三等奖。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