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根源在对侧肩膀?「左病右治」疼痛处理思路分享!

以前我们学的解剖都是单一肌肉的起止点,当我们的身体发生疼痛的时候,我们也是处理单一肌肉的痛点,也是我们常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运动模式等越来越多样化,单一的肌肉痛点处理,并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本,因为肌肉的痛点分为很多种,第一是肌肉被过度拉长,第二是肌肉过度挛缩,第三神经反射痛,第四,筋膜有炎症,等等这些都是问题的结果,那么人是一个整体系统,是可以自我调控,并不是一个机器,那个地方的零件坏了,换掉,没有加点油就可以了,我们每一块肌肉都是有自己的工作职责来维持产生一系列动作模式,如果某块肌肉出现问题,那么人体的的觉知系统就会自我调控,调集其他肌群来代偿问题肌肉的工作,那么其他肌肉除了自身的工作职责之外,还要去承担附近肌群或者远端肌群的工作职责,大家知道,肌肉参与收缩,是要消耗能量的,当长时间去代偿工作,就像我们拼命加班一样,长期以往,就会产生劳损,那么就会向周围的肌群或者筋膜连接方向的肌肉逐一产生代偿。
那么 今天我们就从肌筋膜学来解释一下我们中医经络微创的观点,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内病外治,后病前治。
早在1985年开始,我国经络研究的重点从197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开始的“巡经感传‘现象的研究逐渐转向了对于经穴实质的揭示和生理功能的探究。通过核素循经迁移现象发现了迁移路线上存在着循经低流阻通道,并且发现经穴上存在在平行分布的毛细血管,它可能是组织液的循经流动的原动力,而后者的循经流动可能是经脉气血运行的物质基础,另外,还有人发现经穴存在着钙元素富集的钙库、经穴皮下筋膜肥大细胞增加以及经络和穴位表皮是丰富的缝隙连接等。
通过磁共振显像(MRI)、断层扫描(CT)组织解剖和数字人解剖等途径对这种相关性进行了验证,党瑞山等观察到手太阴肺经全部穴位与结缔组织的密切相关性。费伦等揭示了穴位都处于各种不同的结缔组织中,那么结缔组织分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致密结缔组织,也就是深筋膜和浅筋膜。

临床治疗疼痛工作中,很多治疗师在临床处理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并非是当下症状不能解决,而是症状反复。

一个地方的肌肉始终紧张、错位关节复位后又出现错位、松解过的肌肉反复紧张疼痛,甚至比处理前更重。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疼痛产生的原因,而非局限于表现出疼痛的局部。从肌肉功能链、筋膜链、体姿体态等进行整体思考。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在穿插有观经络的一些知识,其实经络就存在于我们的筋膜当中,只是因为古人没有现代的生物技术和解剖学的体系,但是宏观的经络体系和穴位定义,如果仔细解读正好的验证了人是一个整体,通过局部看整体,通过整体看局部,局部的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所以,医学的进步,跟治疗的思路,干预的思维有很大作用。至于经络学说一块,大家也是云里雾里,带着半信半疑,即使在国际社会上经络这个东西,也不是能上的了台面,但随着临床治疗效果的稳固,和西医治疗效果复发率和无效,经络学说才被国际社会所慢慢接受,但是依然进入不了主流界,原因是要想进入主流界,所以再好的临床效果在国际社会必须要发表一定的有关经络的论文,然后一些穴位在人体上并没有完全得到很好的验证,虽然说有很多穴位在筋膜中是可以找到且互通的,但是只是一部分。其实有很多国外的一些整脊,整骨手法,有很多都是有局限的,还有一些其实就是中国的经络体系。

「左病右治」之案例分析一
▼ 案例展示
岳女士,四十岁,平时工作压力很大。主诉久坐腰疼。一次突然左侧腰部剧痛,此后无法弯腰。

▼ 评估及处理思路
在首次评估中发现,其体态呈现脊柱生理曲线变直、骨盆后倾、肩膀左高右低。在动态评估中发现,岳女士弯腰时伴有骨盆向左旋转,且无前倾活动。
由此,处理思路为骨盆前后倾活动功能恢复、右侧臀部离心训练和左侧腹斜肌离心训练以及骨盆腰椎的联动模式再教育。
但是却出现,治疗后效果很好,但第二天再次出现腰痛的症状反复问题。这使我进一步思考造成岳女士腰痛的真正原因——
左侧腰部疼痛,是肌肉高张力导致周围神经末梢受酸性,或者ATP等刺激而产生的伤害感受后表达出来的。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肌肉反复紧张、关节反复错位的呢?
为岳女士再次评估后发现,其颈椎旋转错位明显,肩关节有外伤史,胸锁关节仍然处于较差的对位,锁骨活动度差,且肩膀很容易酸痛。
因此,在之后的治疗中,处理左侧腹斜肌外,还针对右侧肩部恢复右侧胸锁关节、肩关节活动度,并矫正颈椎向右的旋转错位。
右侧的“小毛病”解决后,左侧的“大问题”也再也没有复发了。

「左病右治」之案例分析二
▼ 案例展示
来自德国的Peter先生,今年五十岁,某外企高管。找到脊近完美朱国苗博士时,走路都一瘸一拐,需要人搀扶。主诉左侧腰部臀上方处疼痛,左侧小腿腓骨头区域也常疼痛,并伴有小腿胫骨前肌无力轻度萎缩等症状。

▼ 评估及处理思路
影像资料显示左侧腰四神经根压迫,椎间盘游离性脱出。 朱博士为他进行腰椎关节复位后,疼痛有所减轻,但肌力恢复仍需运动康复。
我在首次带领Peter先生做运动康复的过程中发现,他整个左侧大部分的肌肉包括配臀肌、腹斜肌等张力相对右侧较高,所有的问题像是都在左侧。因此,我为他安排了足背屈能力、左侧臀肌和腹肌的离心收缩和腹压的康复训练。
训练后效果很好,但很快Peter先生腰痛再次复发。反思案例处理,我确实陷入了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误区”,却没有认真思考为什么他的椎间盘会往左侧脱出。
意识到这点后,思路也就顺理成章了。重心偏向右,突出向左,那么腰椎段肯定是向右侧侧弯,左侧臀肌、腹斜肌的肌张力的暂时降低只是在处理结果。

重新评估后,发现Peter先生的重心偏向右侧,右侧肩前引比较严重,右侧前方屈肌张力较高、胸椎向右侧弯。从肌骨考虑,右侧臀肌较无力,骨盆左低右高,腰椎向右侧弯。肩膀也是右低左高。深入沟通后发现,Peter先生右肩关节也曾受过外伤,致使右肩活动逐渐减少,右侧锁骨内陷,周围肌肉僵硬弹性差。
脊柱向右侧弯,那么左侧腰部肌肉必然要像大桥上的钢索一样拽着脊柱,避免侧弯更加严重。通过对Peter先生右侧肩关节活动度增加和右侧臀肌肌力训练后,疼痛明显缓解,再配合针对腰四神经根压迫引起的左侧胫骨前肌无力进行康复训练,目前Peter先生情况趋于稳定,恢复良好。

「左病右治」之思路总结
上面两个案例为我们呈现了治疗的整体观。「左病右治」的思路,我们可以是筋膜链中螺旋链或肌肉功能链的角度出发。
螺旋链上任一位置紧张都会造成整个链条紧张。

或者从肌肉功能链上思考,头颈夹肌、后斜角肌、背阔肌和斜方肌、臀大肌、臀肌等的功能都是有使头颈、躯干、骨盆的回旋的功能,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影响都存在。旋转停留在哪里,相应位置的肌肉张力可能就会变得较高。
前文提到的两个案例都是因为,右侧颈椎和肩膀的张力和活动度降低,自上而下影响到腰部肌张力。左侧腰部和右侧肩部很多时候就像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互相影响。

许多医务工作者或康复师在遇到典型且问题较严重的患者时,容易陷入了局部治疗的思想误区。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滑膜炎等典型病症,我们往往没有认真思考引起这些病症的背后原因和疼痛症状之间的正确关系。
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到底疼痛、腿麻等症状是不是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如果不是或部分不是,那么真正的根源在哪里?如果一味“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左侧疼治左侧”,而不去找到真正的病因,反而容易使病情加重。或是表现为病情反复,在治疗时有效果,但一段时间后又旧病重发。

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筋膜)支架,在神经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下,构成一个最基本的系统,称为支持和储备系统。此系统在人体形成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支架,其组织学构成为非特异性结缔(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虽然说这些研究和学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还是存在很大的争议点和一定的局限性。

作为一名治疗师,养成整体观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希望本文可以给大家以启发,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我多多交流,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