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肝胆妙招连击:PD1单抗耐药后加上贝伐珠单抗可获益;PD1单抗+仑伐可用于胆管癌;肝动脉灌注优于介入栓塞!

// 导语:

/// 

2020年ESMO会议已于9月19以线上形式召开,就目前公布的研究来说,肝胆领域披露数据较少,但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此次,肝癌无论是局部治疗还是系统治疗都有新数据公布,同时,K药联合仑伐替尼在实体瘤中的II期研究数据也已公布,其在胆管癌二线治疗中疗效同样不错!

肝癌局部治疗“大反转”:肝动脉灌注(HAIC)显著优于标准化疗栓塞(TACE)

对于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HCC),局部治疗中,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一直是标准疗法,但并发症发生率高。之前的研究发现,对于不能切除的巨大肝癌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是一种安全的手术,并且比对症治疗的生存率更高。此次,在ESMO会议上,也针对两种局部治疗对晚期肝癌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发现HAIC远优于TACE

这项研究共入组315例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随机1:1分组接受TACE或HAIC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OS,次要终点为PFS、根据RECIST 1.1标准评估的ORR和安全性。研究结果(HAIC vs TACE):1、根据RECIST 1.1标准评估的ORR为48.4% vs 32.7%(P=0.004);2、DCR为88.7% vs 65.4%(P<0.001),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3、主要终点OS分别为23.1 vs 16.07个月(P<0.001),HAIC组显著优于TACE组;4、安全性方面,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 vs 30%(P=0.03),HAIC相对于TACE治疗更安全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Medicine杂志同样发布了一项针对TACE和HAIC治疗巨大型晚期肝癌的疗效比较。结果显示,HAIC组1年和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42%和31%,TACE组为28%和24%,HAIC组患者总生存率高于TACE组(P=.077)。这对国内的介入治疗领域提出挑战,是否增加HAIC的普及,为患者谋求更长的生存时间。

晚期肝癌一线阿替利珠单抗耐药后继续联合贝伐珠单抗仍可获益

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癌已获FDA批准,且中国亚组数据明显优于全球数据!那么对于一线只接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再度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也会有效吗?

在I期GO30140研究的F队列中,119例不可切除的HCC患者被随机分为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Arm F1)或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组 (Arm F2),其中26/52名Arm F2的患者在疾病进展(PD)后转到Arm F1。研究主要终点为PFS,次要终点为ORR、DCR和OS。研究结果显示,在26名患者中,1例患者达到PR(ORR为3.8%),13名患者疾病稳定,DCR达到53.8%,而疾病进展后未交叉到Arm F1的患者的ORR和DCR分别为0%和30.8%。Arm F1组患者交叉前和交叉后的mPFS分别为1.9 vs 5.4个月。从这项研究可以看出,50%从Arm F2转到Arm F1的患者最佳反应均为SD(疾病稳定)。这也提示我们,对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耐药的患者,可以通过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治疗再度获益。

K药联合仑伐替尼II期数据公布,二线治疗胆道癌疗效可期

LEAP-005研究是一项II期临床试验,入组对象均为经治的晚期实体瘤患者,包括31例晚期胆道肿瘤患者。所有患者给予K药(200mg,每3周一次)和仑伐替尼(20mg,每日一次)联合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ORR,次要终点为DCR、DOR、PFS。研究结果显示,K药联合仑伐替尼二线治疗胆道肿瘤的ORR为9.7%,DCR为67.7%,mDOR为5.3个月。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目前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出,其在胆道肿瘤中也存在着抗肿瘤活性,期待会有更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目前,ESMO和CSCO会议仍在进行中,我们也期待在后续的会议报道中能有更多的肝胆数据公布,也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参考文献:

2020 ESMO

声明: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本文版权归国际肝胆资讯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转载需获得国际肝胆资讯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文章转载、媒体合作请联系小编:p8812881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