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价值?旧社会的定价理念还适用吗?

本篇文章共2069字,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

我们的今天聊一聊:商业定价原理。
很多人认为“价格”代表着物品在市场中的价值,但事实上,大部分产品的价格反映的仅仅是物品在用户心理的投射。
例如:爱马仕限量款包包,售价百万以上,既不是黄金做的,也不是钻石镶的,但因为出自名匠之手,纯手工制作,限量款售卖,所以价格非常高。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这种所谓的社交货币产品,像这样的社交货币产品的定价,完全是由用它的人来决定的。
针对目标人群去制定产品价格,也许会有人疑惑,这种东西卖的出去吗?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锚定用户心理,告诉他,我的产品只针对某些特定人群出售,很多人为了成为“特定人群”,就会去消费。
很多时候,消费的链接脉络就是这么产生的,而不是你以为的客观存在。
不同环境,不同阶层,不同年代的人看待同一问题,就会出现不同想法。
好比这两天美国疫情,很多人说现在美国的领导人之间出现了很大问题。可是,分别让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去看这个问题,大家看到的完全是不同的面。
80后认为:美国现在衰弱了,50后说:不可能,美国那么强大,现在可能是战略忽悠我们,00后却认为:美国原本就是这样弱的。
每一代人对事物的印象不一样,00后这一代可能认为:“中国李宁”非常高级,而对爱马仕无感,所以做品牌要定期在新生代面前重新树立观念。
比如百事可乐不断更新的代言人,很多东西要每一代人不断地稳固,才能顺利存活,成为老品牌。
可是新品牌反而非常容易被人接受,比如喜茶,在大商场开高端店,像华为、苹果一样。只要新一代用户心里认可我的产品高级,就够了。
好多人说做品牌很难,其实没有那么难,因为你只需要在产品营销过程当中告诉你的受众:华为,商务人士用的;苹果,专业设计师用的;尼康,专业摄影师用的等等,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都是出自品牌营销公司之手。
告诉你品牌定位,拼命给你灌输思想:我们的产品极简、好用等等,然后去影响用户的购买决策。
现在很多产品市场定位主要分为:男品牌和女品牌,女品牌溢价高,男品牌溢价低,因为男性往往看重性能,对元器件要求高,还要追求性价比;但女性用户则不同,只要将照相等单一功能做到极致,用户就能掏钱。
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千金难买老娘乐意。
所以很多商家瞄准了商机,生意怎么做?赚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容易。
据统计,80%的家庭都会让孩子学习钢琴,所以钢琴的整条产业链很成熟,这个行业养活了很多琴行。
包括现在的斑马AI等这类的在线的课程,其实也是跑马圈地,无非就是小孩的K12市场,现在发展的非常成熟,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玩法:学前、学中、学后,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对于家庭而言,一般经济的重任都是由男人扛起的,虽然作为经济支柱,但是优先级往往是孩子老婆更高,所以挣男人的钱很难。
根据家庭的消费逻辑,如果是现在在做挣男人钱的生意,你需要赶快停手,挣男人的钱往往是投资很多,最后都是亏的。
产品定价应该遵循非理性逻辑,一定要订一个非理性的价格,然后通过不定期的优惠券打折这些低频的优惠让别人买单。
产品价格定价高的,如果你的目标受众产生吸引力的话,那这个价格在公开渠道必须是稳定的。
为什么三星后来做不好,而苹果做好了?苹果的二手机是保值的,而很多手机的二手机不保值,甚至没人收,这也代表了一个产品的定价逻辑,在二手市场上是能看得出来的。
产品的定价往往会代表着产品的定位,例如苹果耳机的定价在800-2000,假货市场--华强北能够做到一模一样,售价大概200-400,但是苹果公司从不打击这些假货市场,为什么?
因为这些假货不会对正品造成什么影响,反而会打击到国产小米、OPPO等一些产品的市场,也就是说,假货反倒能够帮正品打击竞争对手,而且对自己不构成任何威胁。
对于他们而言,购买假货的人以后也不会来消费苹果的产品,所以毫无价值,而且还可以去冲击竞争对手,所谓商场如战场,就是这么狠。
双11的低价倾销逻辑也是如此,首先,将产品打到超低折扣,就会有消费者从下一个层级跳上一个层级来买东西,一旦她用了好东西,再想降级就很难了,这样就成功地把下一个层级的用户拉到我的层级来买东西了。
作为消费者而言,想要对抗无意义的消费升级,长期使用的生产力工具可以选购好一些的,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东西,大可不必挑贵的买。
如果我们从消费者的角度这么看,那商家怎么破这个局呢?
比如说双11倾销了,把下面的企业冲垮了,等到第二年,需要把维度升上来,让消费者树立这样一个信念:好东西,得当时用,时间不等人,赶紧过来购买。树立这样的观念,看到就冲动消费,这时理性消费不太可能了。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理性消费,那也就没有烟酒消费了,这个世界本来就不理性。
利用这种消费者的心理顺势而为,作为商家,既不能让你的消费者觉得你low,也不能让你的消费者觉得你高不可攀。
你需要让第一层级的人觉得踮起脚尖可以够得到,让在这个层级上的消费者觉得这个品牌不会让下一阶层的人用,仅代表这个阶层。
有的时候很尴尬,比如凡客没做起来,海澜之家存活下来了,为什么有的商家存活下来,有的就倒闭了呢?
这里有一条隐藏的暗线,这条暗线,我们在收费节目里面讲:大败局研究,我们下半集解读,拜拜。
写在最后:这是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在迈过温饱的门槛之后,人们的购买欲望被各种广告和营销举上高台,这也是一个机会过剩的时代,前提是你有抓住机会的套路。
--简简

本篇选自《干嘛电台》-脑洞大开
(0)

相关推荐